1. 简单百科
  2. 刘翠仲

刘翠仲

刘翠仲(1921年9月-1984年10月),原名刘翠云,是中国著名的旦角(青衣)和须生演员,出生于戏曲之乡菏泽市。他的父亲热爱戏曲艺术,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十岁时已能唱戏曲段子,十二岁时入巨野于园班科班学习戏曲。他自幼热爱梆子戏曲艺术,勤学苦练,深受老师的器重和栽培。

刘翠仲在十五岁时正式登台演出,曾主演《宇宙锋》《穆桂英征东》《紫金镯》《哭剑》《捡柴》《对花枪》等剧目。后来,他改为须生角色,主演了《杨乃武与小白菜》《万家香》《万紫千红》《打金枝》《墙头记》《龙马精神》等剧目。他在鲁西南一带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949年,“大兴班”从定陶区菏泽市,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4年,刘翠仲参加了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第四慰问团。195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他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目《万紫千红》荣获演员二等奖。1958年,剧团调省,成立山东省梆子剧团,刘翠仲曾任山东梆子剧团艺委会成员。1960年5月2日,他在济南市“交际处”为毛主席演出了《墙头记》,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同年,他进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5年,刘翠仲退休。

人物生平

生平简介

刘翠仲,艺名(院)。其父酷爱戏曲艺术,从小受家庭熏陶,十岁能唱一些戏曲段子,十二岁入巨野于园科班学戏。由于自幼喜爱梆子戏曲艺术,勤学苦练,深受老师的器重、栽培。

十五岁正式登台演戏,曾主演《宇宙锋》、《穆桂英征东》、《紫金镯》、《哭剑》、《捡柴》、《对花枪》等剧目。后改须生,主演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万家香》、《万紫千红》、《打金枝》、《墙头记》、《龙马精神》等。在鲁西南一带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949年“大兴班”从定陶区菏泽市,定名“菏泽专署人民剧社”,

1954年参加了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第四慰问团。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目《万紫千红》荣获演员二等奖

1958年剧团调省,成立山东省梆子剧团,曾任山东梆子剧团艺委会成员。

1960年5月2日在济南市“交际处”给毛主席演出了《墙头记》,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同年晋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5年退休。

演艺经历

刘翠仲,山东梆子著名演员。旦角(青衣)、须生。1921年9月25日生于戏曲之乡——菏泽市辛集镇大高庄

原名刘翠云,艺名,“院”。其父酷爱戏曲,从小受家庭熏陶,十岁能唱一些戏曲段子,十二岁入巨野于园梆子科班学戏。从师刘汪山、霍俊岭,班主王福株、刘富申。在科班学戏期间,由于自幼喜爱梆子戏曲艺术,勤学苦练,深受老师器重、栽培。十五岁正式登台演戏,在菏泽、巨野县一带演出。

1933年入巨野于园科班学戏,班主王福株、刘富申,教师刘汪山、霍俊岭。

1939年于园科班解散,经刘风田介绍加入定陶大兴班。曾主演《宇宙锋》、《穆桂英征东》、《紫金镯》、《哭剑》、《捡柴》、《对花枪》等剧目。在鲁西南一带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家乡人的喜爱。所以家里人很支持他的演艺事业,哥哥给剧团送面粉接送道具。侄子在剧团从事舞台工作。

1944年后,由于多年的战乱,兵荒马乱的,演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已面临生存的考验。“大兴班”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家里曾拿出多年的积蓄支持剧团渡过难关。

1948年,冀鲁豫五专区派干部到剧团在曹县整训,王焕亭同志在团里指导工作,为配合解放区搞土改,宣传新婚姻法,排演了《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父子婚姻》等节目,在生活上政府发给小米给予补贴。一九四九年成立平原省设“菏泽专区”,“大兴班”从定陶区迁菏泽,定名“菏泽专署人民剧社”。

1949年成立平原省设“菏泽专区”,“大兴班”从定陶迁菏泽,定名“菏泽专署人民剧社”。

1953年在京剧名家关丽卿(黑牡丹)老师的建议下,改为须生。先后排演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收租院》、《漳河湾》、《万紫千红》、《万家乡》、《打金枝》、《墙头记》、《龙马精神》等剧目。

1954年参加了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第四慰问团,去枣庄市济宁市兖州区泰安市、娄德、济南市为当地驻军演出,受到了军区首长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杨。

1955年菏泽专区汇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6年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目《万紫千红》,荣获演员二等奖

1958年“菏泽专区人民剧团”调往济南,成立山东省梆子剧团。曾任山东省梆子剧团艺委会成员。

1960年晋京汇报演出,剧目有:《墙头记》、《万家香》、《打胡林》、《玉虎坠》、《两狼山》。在北京的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演出圆满成功。《墙头记》全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音,唱段在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墙头记》录音已录制成山东梆子音配像。

1984年10月27日去世。

创作特点

艺术特色

刘翠仲自幼好嗓子,声音洪亮,唱腔委婉细腻、明快、清脆、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多以本嗓为主,在表演上多以唱功戏悲剧为主,如《宇宙锋》中的(赵艳荣)、《哭剑》中的(苏妲己)。唱腔多的戏如《穆桂英征东》中的(穆桂英)、《对花枪》中的(姜桂枝)。更能体现出唱腔的功力。改唱须生后,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剧中饰(醇亲王)以高亢、明快的唱腔,赢得观众的掌声。《墙头记》是以悲伤的韵味儿充分体现“张木匠”这个悲凉的人物。”大兴班“各行当——生、旦、净、末、丑的唱腔艺术特色为后来山东梆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东梆子著名演员米玉华(青衣)、张宗信(须生)、庞洪德(净)、乔新发(丑)等,仍保持了”大兴班“传统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刘翠仲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