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1902年11月7日—1982年1月26日,俄文名:Суслов Михаил Андреевич),简称苏斯洛夫,苏联政治家,党和国务活动家,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
苏斯洛夫1918年起在萨拉托夫州的沙霍夫村贫农委员会工作。1928年,苏斯洛夫毕业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1931年起,苏斯洛夫在联共 (布)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部工作。1934至1936年,苏斯洛夫在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监察委员会担任领导工作。1937年起任罗斯托夫州党委部长、书记。1938至1941年,苏斯洛夫任苏共边疆区委第一书记。1944至1946年,苏斯洛夫被约瑟夫·斯大林任命为苏共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特别局局长。1947年,苏斯洛夫分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闻出版工作,负责宣传斯大林及苏共的重要政治任务。1949至1952年,他兼任《真理报》主编,主管国际问题。1955年7月重新当选为主席团委员。1966年起改为政治局委员。1982年1月26日,苏斯洛夫病逝,终年80岁。
苏斯洛夫曾获苏联镰刀锤子奖章称号(1962年、1972年)、五枚列宁勋章(1940年、1952年、1962年、1972年、1977年)、十月革命勋章、苏德战争一级勋章、1978年卡尔·马克思勋章等荣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斯洛夫1902年11月7日出生于萨拉托夫省赫瓦伦县沙霍夫村的贫苦农民家庭。1918年起在萨拉托夫州的沙霍夫村贫农委员会工作。1920年被派往莫斯科的工人班学习。1921年入党。 1924年,苏斯洛夫从莫斯科的工人班毕业。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后进红色教授经济学院深造,同时在莫斯科大学和工业学院任教。在此期间曾参加了反对列夫·托洛茨基和季诺维耶夫反党集团和联共(布)党内右派势力的斗争。
从政经历
1931年起,苏斯洛夫在联共 (布)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部工作。1934至1936年,苏斯洛夫在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监察委员会担任领导工作。1937年起任罗斯托夫州党委部长、书记。
1938至1941年,苏斯洛夫任苏共边疆区委第一书记,他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做“党的忠诚的士兵”。他忠于约瑟夫·斯大林,坚决反对托洛茨基、尼古拉·布哈林等。苏德战争期间,他工作出色,受到斯大林赏识,并与时任北高加索第18集团军政治部部主任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建立了良好关系。1944至1946年,苏斯洛夫被斯大林任命为苏共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特别局局长,由于执行斯大林指示坚决,被调回莫斯科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与安德烈·日丹诺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马林科夫、波波夫和斯大林一起工作。
1947年,苏斯洛夫分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闻出版工作,负责宣传约瑟夫·斯大林及苏共的重要政治任务。1949至1952年,他兼任《真理报》主编,主管国际问题。苏共十九大上,期大林提名他为苏共中央扩大的主席团成员。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主席团改组时落选,但苏斯洛夫仍任中央书记,1955年7月重新当选为主席团委员。1962至1965年,赫鲁晓夫任命了新的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任,削弱了苏斯洛夫在这方面的影响力。随着赫鲁晓夫的一些严重失误逐渐显露,苏斯洛夫开始同一些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和有影响的中央委员密谋罢免赫鲁晓夫。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解除赫鲁晓夫担任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1966年起苏斯洛夫为政治局委员。1966至1977年,赫鲁晓夫倒台后,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当选苏共中央第第一书记、总书记。苏斯洛夫坚决支持勃列日涅夫,树立他的威望。提出了 一系列巩固其地位的措施,得到勃列日涅夫的信任和倚重。苏斯洛夫建议勃列日涅夫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为“勃列日涅失时代”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1982年1月26日,苏斯洛夫病逝,终年80岁。
为政举措
政治
苏斯洛夫号称苏共的“主要理论家”,长期负责“意识形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工作。1948年,吕振羽马林科夫和安德烈·日丹诺夫出席开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共产党情报局会议。日丹诺夫逝世后,负责与外国党的联络工作。他是苏共修正主义理论的主要炮制者之一。在赫鲁晓夫时期,积极鼓吹“三和”“两全”“三无世界”等谬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积极鼓吹“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兜售“全民国家”“全民党”。苏斯洛夫强调在苏联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思想控制,丝毫不容许放松对反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主张对持不同政见者采取强硬措施,西方称他为“强硬派”。
苏斯洛夫积极参与和支持赫鲁晓夫,反对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的所谓“反党集团”事件,支持赫鲁晓夫大反约瑟夫·斯大林。1964年,又积极参与倒赫事件,在十月中央全会和主席团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历数赫鲁晓夫的罪状。1977年6月,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支持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搞掉尼古拉·波德戈尔内,随后又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代表苏修中央提议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对外关系
苏斯洛夫支持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但强调“帝国主义本性没有变”,要求“提高警惕”,被西方称为“鹰派”。苏斯洛夫是反华急先锋。1959年9月曾随赫鲁晓夫来中国。1963年7月率苏共代表团参加中苏两党会谈。1964年2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长篇反华报告。
主要作品
个人生活
日常
苏斯洛夫同其他克里姆林宫领袖人物大不相同。他不爱出头露面,不想吸引他人的注意,苏联也很少谈论他或写文章介绍他。他不喜欢出席喧闹的酒宴,也不爱外出符猎狩猎解闷。苏斯洛夫小卧车的车速从来就没有超过每小时60公里,有的时候他让汽车停在离克里姆林宫大门不远的地方,自己步行去办公室。苏斯洛夫没有豪华的郊外别墅,很多居住在克里姆林宫的人都嘲笑他的禁欲主义。他的衣着不雅致,而且古板老式,好像他一连10年都穿着同一件长襟大衣和2至3套黑色衣服。直到晚年,他都保持穿胶皮套鞋的习惯。苏斯洛夫对部下从来都不大声斥责,不讲粗鲁的骂人话。他对所有的人都谦逊恭敬彬彬有礼,不仅同他邀请来的作家和学者,而且同党中央机关里最普通的职员都握手问好。他通常总是从给他准备的讲话稿和文章里删去所有最强烈尖刻的用语和比喻。 甚至在党内最高层工作时,他也始终是位机关干部而不是大庭广众的政治家。苏斯洛夫不追求奖赏,他不喜欢急剧的转变和变革。按其性格来讲,他是个执行者而不是领袖人物。
健康
苏斯洛夫的健康一直有问题。他年轻时得过结核病,一生都受糖尿病的折磨,70年代他心脑血管硬化症发展迅速,好不容易地在大面积栓塞后恢复健康。他常常不是从克里姆林宫回到家里,就是去位于格拉诺夫斯基大街上的医院。80年代初,苏期洛夫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每天不会超过3至4小时。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苏斯洛夫 Михаил Суслов.豆瓣.2024-11-24
苏斯洛夫言论选.豆瓣读书.2024-11-24
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 -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учение рабочего класса.豆瓣读书.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