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正午镇

正午镇

正午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中部,距离城区9公里,东邻枣庄镇,南连袁寨镇,西靠新华街道办事处,北连插花镇。该镇下辖7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为64.5平方公里,共有171个自然村和254个村民组,常住人口为43501人(2017年),户籍人口为51829人(2019年末)。正午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当时置正午乡,属插花区。1950年7月,属正午区。1979年8月,改为新华区正午公社。1983年2月,改称为正午乡。2001年10月,乡改镇。截至2019年,正午镇有14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个,综合商店或超市达99个,耕地面积为7.2万亩。

历史沿革

正午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曾经流传着真武大帝、武英墓、龙风沟、七十二座老连窖等神奇美妙的故事。相传,正午集兴于清朝乾隆,原叫真武集,以集北的真武庙取名,后因真武庙的大门正对子午线,改称为正午集。解放以来,正午的行政机构几经变革,辖区面积大小不等。现正午镇是1992年撤乡并乡时由原小正午乡、高台乡、蒋楼乡及吴寨乡4个村组合在一起的,组建时称正午乡,2001年撤乡设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置正午乡,属插花区。

1950年7月,属正午区。

1956年6月,属永安区。

1958年2月,属插花公社。

1961年5月,成立正午公社,属插花区。

1969年10月,撤区并社,建立正午大公社。

1979年8月,改为新华区正午公社。

1983年2月,改称为正午乡。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原小正午、高台、蒋楼3乡的4个村合并为正午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正午镇辖正午、田楼2个居民委员会,张庙、程坪、大任、吴寨、横上、王桥、陈庄7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正午镇下辖7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正午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正午镇地处颍东区中部,东接枣庄镇,南连袁寨镇,西邻新华办事处,北靠插花镇。  区域面积6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正午镇境内地形为平原,地势略为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王寨,海拔28.5米;最低点位于蒋湾沟下游及邓家湖,海拔26.7米。 

水文

正午镇境内有大沟主要河流有:黑凤沟长7.2千米,上段从苏沟到港湾沟,下段港湾沟到济河;港湾沟长5.3千米,从三十里河到龙沟;龙沟长5.1千米,从港湾沟到济河;济河长3.9千米,从三十里河到龙沟;三十里河长10.6千米,从苏沟到济河;苏沟长5.2千米,从三十里河到反修沟。境内河道流域面积37.3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正午镇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洪水、风灾、低温、霜冻等。旱涝一般四年一遇,大旱、大涝八年一遇,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2003年8月位于程坪村邓家湖,造成全村绝大部分农作物受灾绝收。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正午镇辖区总人口482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401人,城镇化率34%。另有流动人口11837人。总人口中,男性25112人,占52.1%;女性23126人占47.9%; 14岁以下8591人,占17.8%; 15~64岁33362人,占69.2%; 65岁以上6285人,占13.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8227人,占99.97%;回族11人,占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8.7‰。 

2017年末,正午镇常住人口43501人。 

截至2019年末,正午镇户籍人口51829人。

自然资源

正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正午现有耕地5.9万亩,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平均880毫米,三年五熟式耕作。这里有济河、苏沟、三十里河、龙沟、黑凤沟、港弯沟等布局合理的水系、丰富的水利资源。通过多年的农田基本项目的治理,项目区内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平路直,沟、路、渠、站、桥、涵、井、闸、林、村“十位一体”的格局。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化、耕种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作物以小麦、黄豆、玉蜀黍属、红芋为主。吴寨百亩反季节蔬菜基地、程圩中药材基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发展。速生杨树的全面推广,不仅丰富了经济林资源,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进一步维持了农业的生态平衡。面粉厂、“三元杂交猪”繁育中心、综合养殖场等的发展不断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王桥口(原遵化市)行政村的史庄、李桥口、武庄等自然村成为数千亩连片的名贵树林苗圃基地,各类鸟禽栖息繁衍的天然生态庄园,天然的氧吧基地,是优质休闲度假的森林庄园。

经济

综述

2011年,正午镇财政总收入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8万元,增值税10万元,企业所得税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7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正午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9个。

2003年,正午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8亿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3500万元;粮、油、棉总产值分别为2023万元、208万元、1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4000万元;全年财政收入3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第一产业

正午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9万亩,全部为水浇地。2011年,农业总产值1.9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9万吨,其中小麦2.5万吨,玉米0.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2.3万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茄子、辣椒、苦瓜等,其中黄瓜7000吨,茄子4000吨,辣椒2000吨,苦瓜1000吨。畜牧业以生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6万头,年末存栏4.6万头;羊饲养量5.4万只;牛饲养量1000只,年末存栏1000只;家禽饲养量368万羽;畜牧业总产值8000万元。

正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面积33.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涉及正午镇5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79万亩,分3期实施,总投资7.4亿元。经过近年来发展,示范区已引进东方园林、恒进农业、恒明悦科技、九龙仓集团等一大批优势企业,累计入驻项目56个,带动社会投资12.6亿元;总投资15亿元的立华畜禽百万头生猪项目在示范区落地实施,建成后可创产值16亿元,带动350个合作农户加盟公司,解决750个劳动力就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结合贯彻皖农产办〔2016〕1号文件精神,颍东区正在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推进示范区转型发展,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田”、农业科技推广的“试验田”、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正午镇设施蔬菜面积已达近万亩,其中冬暖式温室大棚2000多亩、高架棚及简易棚8000多亩,正在等待国家级蔬菜生产标准园验收。反季节蔬菜年亩均效益9000余元,全镇蔬菜种植年获纯利润达6400多万元。

正午镇充分发挥近郊乡镇优势,实施了畜牧养殖业致富工程。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养殖户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大开绿灯,支持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镇已涌现万头养殖大户2家、千头养殖户20余家,年出栏牲畜10万多头。镇里还与立华畜禽养殖公司联合,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带动272名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年出栏肉鸡近1000万只。

发展土地流转致富

阜阳市正午镇土地流转已达3.8万亩。数百亩成片相连的田地里不种小麦、玉米,取而代之的是“能看不能吃”的木瓜、桂花等苗木,这对太和县农民张鹏来说,以前连想都不敢想。但现如今,老张不仅敢想了,而且还成了带头“吃螃蟹”的人。

“这420亩地都是从去年开始承包的,全部用来发展经果林。”近日,在颍东区正午镇丰运家庭农场,农场主张鹏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新事业。

张鹏表示,前几年,他一直在海南省经营着一家园林公司。多年的从业经验催动他萌生了返乡种植花木、发展现代农业的想法。通过考察,他得知正午镇在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优惠政策多,扶持力度大,便决心把自己的事业“主战场”从海南转移到家乡。于是,今年初,一批总价值近700万元的苗木栽进了正午镇田楼村的土地上。

“目前,农场内仅景观苗木就栽了十几种,有好几种都是国外引进的稀有品种。不出三年,这些小树苗就能长成景观树,届时每亩地的纯收入将突破一万元。”尽管张鹏的家庭农场刚刚起步,但在他看来,不久的将来,他将靠着这片经果林赚得“盆盈钵满”。

张鹏的新事业只是正午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八字方针的指导下,正午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著。“关键是下对了土地流转这步棋。”据正午镇党委书记刘晓刚介绍,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截至今年3月中旬,该镇土地流转面积达3.8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总量的63%。

正如刘晓刚所言,土地流转是一颗关键的棋子,下好它,也就盘活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整盘棋。在土地流转有序推进的前提下,目前正午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果木林4000余亩,景观林7900余亩,中药材1500余亩。养殖业方面,仅阜阳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养殖小区就有40多个,此外,该镇还有万头养猪场2家,千头养猪场100余家,雷克斯兔和肉牛养殖场也在不断壮大、增多。

对于正午镇田楼村村民张友龙来说,什么是现代农业,他可能不太清楚,但结构调整、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等这些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生的变化,张友龙却有着真真切切的感受。“家里原本有8亩多地,如今全部流转出去了,都被种上了果树、景观树。”采访当日,在田楼村一处核桃种植基地务工的张友龙对这两年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唏嘘不已:比起以前,现在虽然不种地了,但钱却没有少挣,“每年仅土地租金就能带来8000多元的收益,平时给种植、养殖大户打工,一天也能挣几十块。土地流转给俺带来了好处,俺从心眼里支持。”

刘晓刚告诉记者,今后,该镇将进一步加强引导,通过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力争到今年底,全镇土地流转总量达到4.3万亩,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进一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产业

正午镇工业形成以面粉、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0.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9%。2011年,工业企业26家,职工69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正午镇有商业网点482个,职工1124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6000万元。 

金融

2011年末,正午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各项贷款余额1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正午镇承西启东,属于阜阳市颍东区物流商贸重镇,全镇现有阜阳商徽润发正午店、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正午店、富实评价超市、乐美生购物中心、阜阳商厦亿家乐超市等多个购物商场,是附近镇村购物的首选集镇,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居民消费额较大。

文化

正午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民风淳厚。这里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十二座老连窖、武英墓、中京、古战国遗址、广家寺等种种美丽神奇的历史传说;这里有用一把出神入化的剪刀,剪出千变万化作品的剪纸大师程建礼;

这里有异彩纷呈的肖庄花灯队;这里有表演精湛的程圩唢呐;这里有栩栩如生的前李苇编艺术等。

地名由来

正午镇原名真武集,因集北有坐北朝南、正对子午线的真武庙而得名,后音讹传为正午集。

交通

正午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正午西距阜六高速公路5公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8公里,南到阜淮铁路袁寨站8公里,北到阜铁路插花站8公里。省道阜展路(S339)东西穿境而过,027县道贯通正午南北,村村实现晴雨通路。

正午镇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境内有县(乡)公路阜展路,全长5千米,双车道;插袁路15千米,双车道;正袁路9千米;村村通陈赵路4.5千米。

社会

科教兴镇、科技兴镇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农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教育战线“两基”成果得以巩固,多年来中考成绩稳居全区前列,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99%,97%,90%。正午中学被定为市级示范学校,高台中学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学校。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正午敬老院被评为“全国百家模范敬老院”,他们积极开展院办经济,“111”扶贫工程的“三元杂交猪”育种繁育及推广不仅推动了全镇生猪品种的改良,而且提高了院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院民力所能及的作用,使院民得到劳动康复。正午卫生院以儿童防疫工作为契机,逐步改善医疗条件,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卫生预防保健工作。

正午总况

一:是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粮经比达到6.5:3.5,复种、套种指数分别达到185%和98%,优良品种利用率达100%,粮食连年喜获丰收,全镇发展反季节蔬菜1000亩,建立标准日光温室75亩。

二:是养殖业长足发展。全镇拥有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家,年出栏生猪千头、百头以上的中等养殖户236家,上规模的养鸡、养牛、养羊大户36家。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肉鸡80万只、山羊4.3万只、肉牛0.15万头、禽蛋45吨,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

三:是劳务经济收入大大提升。全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1.15万人,纯收入在8000万元以上。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大大加强。通过对一湾两洼三湖的治理和争取省土地治理项目1.7万亩,使全镇5万多亩土地达到了旱涝保收;发动群众捐资修铺柏油路35公里,乡村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实施了农电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100%的农户用上了电;全镇大型农业机械已达到60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线广播覆盖全镇,固定电话达到3600部,移动电话达到18000部,村级建立了“农民网吧”,实施了远程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信息不灵的局面。

五:是农民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向农业科技要质量、要效益已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空前提高。正午镇党委被市委命名为“五个好党委”,村级合并前的20个农村党支部全部进入“五个好”行列。

七:是全镇呈现出人心思进、人心思发展、安定团结的可喜局面。多年来无一例集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治安案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八:是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成效显著。正午集商业楼群林立,载体功能增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处处呈现出贸易繁荣的景象。各村都建设有新农村示范点,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九:是农村综合改革稳定推进,建立了农村工作新机制。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乡镇机构优化整合和村级适度合并,建立了8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十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中、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敬老院被评为“全国百家模范敬老院”,卫生防疫进入常规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蓬勃开展。

发展前景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最近批复的《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显示,规划主城区继续扩大,将辐射周边乡镇,正午镇被纳入规划区范围,受益于主城区扩大。

2016年,正午镇将着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加快扶持入园企业做大做强,跟踪服务好永鑫炒货、大森林木业项目工程建设。巩固提升田楼省级示范村建设,确保王桥省级示范村通过验收,启动建设横山省级示范村,加快正午吴寨区级中心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园吴寨村精品园建设,整合多种项目资源,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申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基础。

2016年12月,《阜阳市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公示,正午镇被列入全市“十大特色乡镇”,未来将成为全市重点建设的特色乡镇之一,S339正午镇方向发展轴将成为全市“一廊三环八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

2011年末,正午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560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16所,在校生2720人,专任教师1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3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1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9%。 

2011年,正午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99%,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08年6月,建成正午镇有线中转,现有有线电视用户800户,入户率12.5%。 

2011年末,正午镇有学校体育场地3处。11%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 

2011年末,正午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9个;文化专业户21个,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3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3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正午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5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固定资产总值41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正午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4户,人数155人,支出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城市医救助244人次,支出545035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33户,人数1942人,支出233.1万元,比上年增长36%,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长3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敬老院1家,床位2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1万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正午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所2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4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0%;移动电话用户0.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06万户。 

2011年末,正午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有深水井1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0吨。铺设排水管道39500米。 

2011年末,正午镇区有变电站1座。 

2011年末,正午镇区有绿化6处,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

获得荣誉

2021年9月2日,正午镇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