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野米

野米

野米是中国进口美洲米的翻译叫法。野米与稻米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野米是一种禾本科菰(菰gu第一声)的种子,外壳不用打磨,呈灰黑颜色,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野米中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比大米高得多,是难得的保健食物,可称之为“米”中之王。在中国,野米也叫菰米。野米的叫法是美洲菰米中国翻译的叫法

物种简介

野米即菰米。野米是中国进口美洲菰米的翻译叫法

野米产地颇广,美洲与亚洲均有,但一般处于野生状态,因而价格不菲。现在美洲野米有人工栽培品种,

美洲菰:加拿大和北美的大湖区边缘浅水沼泽里,生长着大面积的野生菰,菰是禾本科菰属(Zizania)的浅水植物。学名水生菰。植株高约2~3米,花序为散穗状,籽实瘦长,果皮褐色,淀粉白色。菰的花序和籽实都像燕麦。当地的美洲原住民在秋天菰结实时,划着独木舟去采集菰米。菰米的成熟期不一致,成熟了又容易掉落,这些都是有利于野菰生存的遗传习性。印第安人熟悉菰的这种习性,通常是分两三次进行收获,事前先把处于乳熟期的几个菰穗,捆扎成把,到成熟期好收获时,由两个妇女共乘一条独木舟,携带用树皮做的圆袋子,驶进水道里,一个人把穗头弯下来,另一人用木棒轻轻敲打穗把,让菰米掉入袋里,或者直接掉进独木舟里,当船的前头装满时,便掉转船头,再装船尾,装好满满一船才回住地,交由男子负责菰实的加工。方法是先把穗头在太阳下晒干或用火烘干,再在地面挖一个坑,将装满菰实的树皮袋放进坑里,用脚踩蹈,使之脱粒。然后拿出来利用风力将硬、枝梗等和米粒分开,把干净的米粒贮藏在袋里,随时取出,炒焦了食用。这是美洲原住民与外界没有接触以前的情况。

到17世纪时,欧洲人陆续进入大湖区,1683年一个神父名享尼平(Hnnepin)的,第一次看到印第安人收获菰米的情景,他不认识菰米,在描述菰的情况时,称之为湖中不经过任何耕种,生长着丰富的水生燕麦(oats),接着又称之为野生稻谷(wildrice)。因而历史沿袭下来,便误称菰为野生稻(wildrice),或水燕麦(wateroats),又称为印第安稻(Indianrice)的,到后来以称wildrice的占多数。凡是文献上提到美洲wildrice的,必不假思索地译作野生稻,故其种子也被译为野米。于是菰不见了,却冐出了北美美洲原住民采集野生稻为食的史事,误传至今,没有人更正。

中国菰:禾本科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远在秦汉以前,菰是作为谷物种植的,古代把“菰米”即“雕胡”加入五谷,合称六谷(、黍、稷、粱、麦、菰),可见当时的重视程度。一直到唐,菰米仍然是一种大众化的食品。菰的植株长的像茭白,但是由于定向培育方向不同。茭白植株高大,叶宽。菰的植株小和瘦矮。因菰米难采集且产量低。而茭白却越来越受欢迎,产量又高。所以南宋前有不少人工栽培,南宋后菰米就基本处于野生消亡状态。中国目前只有野生菰,没有栽培品种。

据分析,野米(菰米)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过稻米和粟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约7%~8%,粟米约9%~14%,菰米则达15%以上。美国人发现菰米的高蛋白质含量以后,就向美洲原住民收购菰米,由于菰米的来源有限,只好用来掺入稻米,以小包装的形式在超市上供应,经过掺和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可提高到14%。

野米的烹制往往需要加入汤汁共烹,配以肉汤使其味得以提升,其效更佳,在品尝中有一种混香的纤维口感,颇有“嚼头”。如果加入杂菇同煮,就是一道既美味又健康的佳品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