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惨案
1925年4月底,青岛市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遭到日本军舰和北洋政府血腥镇压,镇压共造成8人死亡,17人重伤,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史称“青岛惨案”。
简述
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10日罢工胜利,各纱厂复工。这时,日本厂主不但不履行复工条件,反而勾结军警封闭工会,于是青岛各纱厂又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大罢工。罢工发生后,日本政府一面派遣军舰开进胶州湾,准备登陆屠杀工人,一面强迫北洋政府出面镇压。1925年5月29日,山东省督军张宗昌和胶澳督办温树德出动军警2000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人,重伤17人,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此为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领导这次工人运动的中共青岛市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和支持工人运动的民主人士、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惨遭杀害。
背景
从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到1925年,日人在青先后开办了六家大型纱厂。六大纱厂的中国工人,长期遭受着日本资本家的压榨和虐待。他们工资低廉,同时要受“押薪制”(即工人每月发薪时,厂主扣除20%作为押金,3-5年后发还;期间如果工人离厂或被开除,押金则被没收)的盘剥;他们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极端恶劣,几乎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如病假超过十天即行除名,女工经期不准休息、结婚生孩子不再雇佣,等等;他们要遵守苛刻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侮辱人格的搜身制。他们更要忍受日本人的种族歧视,钟渊纱厂规定:中国工人不能与日本职员同走一个大门,为此专为中国工人挖了一条地下隧道,隧道上下各有9级台阶,被中国工人称为“十八层地狱”。
为了改善待遇,争取权利,青岛日本纱厂的工人们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起因
1925年初,他们在中共青岛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会。4月19日,工会在向纱厂厂主提出包括承认工会为工人之正式代表、增加工资、取消押薪制、工伤工资照发、延长吃饭时间、不得打骂工人、保护女工及童工等21条要求,没有得到答复后,大康纱厂5000名工人举行罢工。在工会的发动下,到4月底罢工总人数已达2万人。这就是青岛第一次同盟大罢工。这次罢工得到了全市各界乃至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同情。他们不仅积极声援,捐钱、捐物,还派代表来青慰问。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特别开辟《工潮专号》,支持罢工。
尽管日本资本家使用了各种手段破坏罢工,但收效甚微,最终被迫与工人谈判。在青岛商会和日本领事馆的调停下,劳资双方于5曰日签定复工协议,工人提出的主要条件基本得到满足。5月10日,1万多工人在四方召开庆祝大罢工胜利大会,同时举行了工会挂牌仪式。
经过
工人复工后,日本厂主却一方面以种种借口拖延履行复工条件,一方面策划对工人进行报复。他们开除了51名罢工骨干分子,并向胶澳商埠当局施压要求取缔工会。5月25日,大康、内外棉等几大纱厂工人再次举行罢工。这就是第二次同盟大罢工。
结果
日本政府立即向北洋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中国当局镇压罢工,同时把本国军舰开进胶州湾,准备随时登陆自行镇压。在日方的威压利诱下,亲日派军阀、山东省督办张宗昌训令胶澳督办温树德,派遣军警,镇压罢工。5月28日夜,2000多名警察及海军陆战队员包围了四方的日本纱厂。29日凌晨,军警冲入内外棉纱厂,要求工人退出工厂,遭到工人拒绝后,海军陆战队根据温树德“打死人不要紧”地训示,向工人开枪,当场打死8名工人,打伤10多人。这就是举世震惊的“五·二九”青岛惨案。
参考资料
【党史学习】青岛惨案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