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昭庙

昭庙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位于海淀区香山公园见心斋以南,地处半山,坐西向东。原为清室皇家鹿园,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皆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之故。昭庙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藏文音译为“觉卧拉康”,“觉卧”汉意为“尊者”,指释迦牟尼;“拉康”汉意为“神殿”,总意为“尊者神殿”,汉文“昭庙”一词即此意。

简介

兴建缘起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接待西藏自治区班禅来京而建,故世人称之为班禅行宫。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镜大昭之庙开光。罗桑班丹益西来到香山香山公园,在其行宫内休息。

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皆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之故。

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昭庙’一词,藏文音译为‘觉卧拉康’,‘觉卧’汉意为‘尊者’,此处指释迦牟尼而言。

昭庙之‘昭’或宗镜大昭之‘昭’,均为藏语‘觉卧’一词之音转。‘拉康’汉意为‘神殿’。‘觉卧拉康’总意为‘尊者神殿’。汉文‘昭庙’一词即此意。

历史沿革

1860、1900年先后两次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昭庙残存无几,只留下红墙、琉璃牌坊和报恩塔等遗迹。

上世纪初,熊希龄在香山办慈幼院,女子中学,并在昭庙的遗迹上建了部分建筑。

1920年,由女届红十字会办起了香山医院。

1949年,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镇迁驻香山,昭庙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所在地。

1956年,香山公园开放,昭庙主要是公园的服务场所,在修复前的近几年,作为公园内部用房并未开放。

2008年,昭庙修缮工程开始提出,香山公园基建科的牛宏雷介绍,香山公园内昭庙的修复工程分为三期,一期是清理周边的遗迹,拆除民国等各个时期在昭庙上建起的建筑物。

二期是修缮琉璃塔、琉璃牌楼、月河、红、白台裙房和清净法智殿。

三期是修复红台上的四智殿。

2010年,在经过文物清理、遗址清查,专家论证的两年之后,5月开始动工。

昭庙修复工程主要是围绕着红台上的建筑展开的,都罡殿、四智殿等建筑物的修复方案正在研究、编制、审批中。

2012年9月底,香山昭庙修缮(一、二期)工程完工,向游客开放庙前、白台等部分景区。庙外周边、白台都已开放,红台暂不开放。

建筑结构

建筑风格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论,此庙以藏族房式为主,以汉式为辅。

主体呈方形碉式,白色条石为基,红色墻身,高厚坚固。

墙体上方四周,间隔设有藏式梯形壁窗,其上部饰以汉式单斜面遮檐。

西藏自治区建筑色彩浓厚,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

庙中尚有琉璃牌坊和石碑各一,是昭庙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牌坊在庙前的石台上,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飞檐式琉璃瓦顶,庄严华美。

牌坊上部正中、两面有题额,均为汉藏满蒙四体文,东额为‘法源演庆’,西额曰‘慧照腾辉’。石碑在昭庙内院,碑文为昭庙六韵,即三首五言诗,诗中夹注,均为乾隆御笔,亦系汉藏满蒙四体碑文。

内述建庙缘起,以及爱新觉罗·弘历在此会见班禅的情形。

八大看点

●鱼鳞贴金铜瓦

在修缮清净法智殿时,争议最大的是殿顶的铜瓦。资料和实物显示:原有的瓦顶是镏金铜瓦,但镏金毒性很大,所以出现了三种意见。

一是按原貌镏金、二是镀金、三是贴金。“最终我们选择了贴金,贴金既与原貌相近,又安全,且节省黄金。”在国内,铜瓦本身就很少,贴金的就更少。

据了解,除藏地外,只有承德避暑山庄才有。

但昭庙最独特的是,殿顶的瓦是鱼鳞瓦,重新贴金后,铜瓦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异常的壮丽。

●裙房

藏传佛教建筑的特有形式,并不鲜见,但西藏自治区承德市等地的寺庙内的裙房都是分散的,只有香山昭庙的裙房是围在一起的。

●琉璃窗

汉藏宗教文化的融合,窗的形式是藏式的,但加了汉式的琉璃;殿内的澡顶,汉式寺庙多为图案,而昭庙采用了藏式的六字真言;还有殿顶的檐兽,彩绘的内容等等都是汉藏文化融合的表现。

●玛尼杆

昭庙修缮时采用的四根玛尼杆是长16米的独木制成,气势宏大。

●此外,庙内的昭庙六韵碑、报恩塔、琉璃牌楼、彩绘也是著名的看点。

参考资料

昭庙.携程.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