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气象主管工作部门。于1958年建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气象事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直属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直属处级事业单位8个: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能源开发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宁夏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宁夏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与保障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宁夏避雷装置检测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下属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5个市气象局,共27个县(市、区)气象局(台、站)。全区气象部门在职干部职工700多人,具有博士2人,硕士20多人,本科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60多人(正高4人)。编制外员工50余人(只具有四年合同期限)。

内设部门

办公室

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协调区气象局机关工作;负责政务信息、机要、文秘、保密、宣传、档案、信访、办公自动化、督查、督办等工作;负责拟定地方性气象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总结、计划等;负责应急管理协调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协调和管理气象行政执法及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化工作,承担气象行政复议、应诉,普法宣传;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宏观协调与政策指导;负责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负责雷电静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

人事教育处

人事教育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人事教育处(简称人教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的职能部门。人事教育处暂设5个职位,现有工作人员5名。负责干部管理、机构编制、科技干部、劳动工资、在职教育、外事管理等工作;管理人才交流中心。人教处是职工之家,愿意积极为广大职工服务。负责自治区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区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科技干部、外事及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拟定全区气象系统人才培养的规划、计划;负责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管理人才交流中心。

计划财务处

计划财务处:组织编制宁夏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建立健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区气象部门计划财务、基本建设(含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统计等管理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建制于1988年,1990年3月改称社会主义工作处(简称政工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自治区气象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当时的机关党委是独立的党的工作机构。2001年10月机构改革政工处又改称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即机关党委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对区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侨务工作;协助地方党政部门做好全区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区局大院综合治理工作。人员编制为5人,现有4人。

所获荣誉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分别被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系统”和“文明行业”,被中央文明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全区气象部门各级单位共同努力使气象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自治区五大文明行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气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次受到自治区党委、中国气象局及区直机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区局1995年被授予区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1998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文明行业,1999年获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0、2002年通过了自治区文明行业的复查验收,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中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到2003年底,全区气象部门创建成3个中国级文明单位、7个区级文明单位、7个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气象站,全区所有气象台站均跨入了文明单位行列

适应领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自治区气象局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对宁夏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宁夏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宁夏水资源及生态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遥感手段系统分析了23年来宁夏不同区域植被变化情况,研究了植被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气象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宁夏主要作物面积、产量的变化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气候;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模拟研究等。

根据取得的一批研究成果,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大力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宣传工作:2000年和2006年,先后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呈报了《宁夏近五十年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等报告,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被自治区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宁夏日报》等有关新闻媒体提供“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稿件;举办了北京及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区的政府官员、气候变化学者和相关自然科学学科与管理专家150多人参加的《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与对策高级研修班》;协助自治区政府编写了《宁夏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宁夏政府采取了冬麦北移南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发展扬黄灌溉;封山禁牧,种草育林;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人工影响天气以及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受全球气候影响发生变化,农业灾害风险明显加大,作物种植区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利用最新气象资料和3S等技术手段对主要作物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区划,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对社会进行发布,建议对各类农作物和经济林果的适宜区进行调整,以降低灾害损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防灾减灾决策过程中,广泛采纳气象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在结构调整、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特别是对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上,都按照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测、预报和建议,积极主动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还将长期的适应对策与短期的调整方案相结合,每年年末认真分析前期天气气候条件、土壤情、作物苗情,结合来年气候预测对下一年的农业种植布局进行预测并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批示有关部门研究执行,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编制完成了《宁夏风能资源评价报告》和《宁夏太阳能资源储量与分布》报告,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了风力资源预报与风电调度专项预报等服务工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课题实施期间,英国国际发展部和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高层官员多次来宁考察访问:2005年6月25日—26日,英国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Davin Worriow、英国使馆海外发展署代表(一秘)John Waiburton来宁夏访问,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王正伟同志会见了Davin Worriow一行,并对中英环境科技合作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全球气候变化对宁夏农业的影响与适应性措施研究”表示欢迎和支持;2005年11月30日,英国国际发展部副部长加雷思—托马斯一行,来宁夏考察英国国际发展部和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资助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宁夏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措施选择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自治区副主席刘仲会见了加雷思—托马斯副部长一行。

效能强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效能建设大会精神,并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联系实际,从四个方面保障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效能建设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大干部考核力度,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与考核、年终述职述廉述学考核和年度考核、考评等制度,侧重考核标准的量化、考核程序的规范,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政执行力为重点,确保效能建设见成效。二是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强化效能建设思想保障。在全区气象部门开展了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出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并坚持了群众满意的公务员与文明处室评选、单位领导年终述职考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等促进作风转变和效能建设的有效考评措施。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效能建设机制与监督保障。出台了《宁夏气象部门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责任追究直接到具体岗位、到具体责任人,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坚持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加强日常动态跟踪考核,坚持并完善了要情摘报、情况通报、群众信箱、谈话戒勉等制度与措施。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效能建设执行保障。明晰分级负责责任制,完善工作规则与程序,强化目标任务管理、考核以及督促检查和领导督办,同时加强了对重点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落实以及公文、会议办理,交办、承办事项办理等机关日常工作的平时检查、指导与督办。近期,还通过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抓好整改措施落实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作风转变与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人工降雨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干旱情况比较严重,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在工作中人工控制降雨时一个关键的工作,为减少干旱带来的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对人工降雨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7年8月8日白天到夜间,宁夏银川以南地区出现了降水天气,其中泾源县降了暴雨,六盘山降了大雨,兴仁、海原县固原市隆德县出现了中到大雨。在降水过程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影指挥中心根据短期、短时预报结果及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在全区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飞机增雨基地及各火箭作业点的倾力合作,抓住有利作业时机,8月8日,在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部分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架次,作业时间为5小时13分钟,累计作业面积7万平方公里,经过飞机作业后,有效增加了作业区及影响区降水量,对有效缓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长期以来严重的旱情、增加土壤湿度、改善了人畜饮水困难和秋作物生长及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展观

为进一步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向深入,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2008年11月20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局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动员大会,标志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由学习调研阶段转入分析评议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局领导、机关全体和各直属单位党员共100多人参加了转段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副组长张军及部分组员出席了动员会。学习培训“透”、调查研究“深”、交流讨论“实”、督促检查“紧”、宣传报道“广”等6个方面,认真总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开展的活动情况,他指出在学习调研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精神,把实践活动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任务,作为近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筹划部署,在创新上下功夫,在结合上做文章,确保了思想认识有提高,学习动员有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本阶段是承前启后、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业发展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检查本单位和自身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利于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做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评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按照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关键环节,既紧扣主题,又突出特色,特点明显。他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对实践活动重视程度高,组织发动早,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工作四到位,为实践活动健康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局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学习调研工作紧贴工作实际,保证了调研成果能够切实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就下一阶段的工作讲了五点意见,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续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二是要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三是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四是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扎实搞好群众评议工作;五是要坚持边学边改,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

主要业务

雷电业务轨道 包括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改革重点是:依法加强雷电有关管理工作;建立国家级雷电业务体系,加强国家级队伍建设,提高雷电预报、防护技术开发和指导能力;加强省级雷电业务建设,促进省级雷电业务、科研和服务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由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研究与技术开发、防雷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组成的业务体系;明确雷电业务分工,雷电天气的预警预报由各级气象台站承担,其它业务和科技服务工作由相应的雷电业务机构承担。雷电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县四级布局。

空间天气业务轨道 包括太阳大气、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空间天气监测、分析研究、预警预报和服务等。改革重点是:加强空间天气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监测预警水平;针对航天、国防、通讯、石油、电力等重点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在多部门合作的基础上提升空间天气业务能力,形成业务特色,逐步建成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空间天气中心。空间天气业务以国家级为主,有条件和业务需求的省在国家级指导下开展相应业务。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轨道 包括人工增雨抗旱、河流和水库增水、增雪、防雹减灾、机场和公路消雾、森林防火服务、重大活动保障等。改革重点是:加强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指导、技术支撑和组织跨区域作业能力,适时建立国家级飞机增雨作业基地;完善省级人影综合业务系统,更新作业催化设施,加强作业点规范化建设,加强作业效果评估,提高作业科技含量;在重点流域、大型水库、典型干旱区和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地区,国家与地方共建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县四级布局。

大气成分业务轨道 包括各类大气成分的观测分析、预警预报和评估与服务。改革重点是:建立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增强不同代表区域大气成分的观测能力;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大气成分数值预报业务,开展相关大气成分的监测分析和预报,形成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能力。大气成分业务以国家级为主体,有条件的省在国家级指导下开展相应的业务和研究工作。

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 包括监测、情报预报、服务及灾害评估与防御对策,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等。改革重点是: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改革观测方法;健全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农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评价系统;建立食物安全气象保障系统,开展粮食产量预报;进一步发展“农网”等社会化服务手段。生态领域中的气象业务包括生态系统的气象监测、预测、评估和服务等。改革重点是:逐步建立以卫星遥感为主、地面监测为辅的典型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典型生态系统的气象预测和评估业务系统。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县四级布局。

气候变化业务轨道 包括年代际及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影响评估、应对措施以及气候变化外交谈判的科技支撑等。改革重点是:加强部门内外联合,建立集气候变化预测、预估、评估、应对和技术支持于一体的业务体系,形成系列业务产品;开展当前和历史气候变化事实的检测,提供权威数据;提高气候变化预估水平,在国际上提供有代表性的预估产品;开展我国气候变化对敏感经济社会领域和区域影响的综合评估,加强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对策工作,为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和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气候变化业务以国家、区域两级布局为主,省级在上级指导下开展影响评估等工作。

气候业务轨道 包括月、季、年和年际尺度的气候系统监测与诊断、短期气候预测、气候系统影响评价、气候应用与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改革重点是:建立滚动的气候预测业务,丰富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建立短期气候数值模式和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测系统,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加强气候应用服务以及气象灾害普查、区划和评估能力建设,为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咨询服务;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能源的调查、评估、监测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北京区域气候中心建设,争取早日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候中心。气候业务以国家、区域、省三级为主,实行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布局。

天气业务轨道 包括0-10天天气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警预报、10天以上延伸期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以及相应的观测、信息处理和服务等。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性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加强和规范水文气象、海洋气象、交通气象、航空气象、城市环境气象等业务。天气业务实行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布局。

气象多轨道业务综述 多轨道业务,是2005年初中国气象局为了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在多年来已建立以天气监测预报、气候预测为主体的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全国气象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服务的领域,加快提升气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能力,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立和完善包括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八条业务轨道在内的多轨道业务,从而建立起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进一步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大大提高气象业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宁夏气象局网站.宁夏气象局.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