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基督的最后诱惑

基督的最后诱惑

《基督的最后诱惑》(希腊语:Ο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英语:The Last Temptation 或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是希腊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于1955年创作的历史小说,英文版于1960年出版。小说以平民视角描绘了耶稣基督的一生,涉及到他面临的各种诱惑,如恐惧、怀疑、抑郁、犹豫和色欲等。耶稣被描绘成一个普通人,他同样有各种凡人诱惑与烦恼,起初他更是一个自卑与胆小的人。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引起争议,因为它将耶稣描绘成一个普通人,他同样有各种如性欲等的凡人诱惑与烦恼,起初他更是一个自卑与胆小的人。这些观点与性描写被部分基督徒认为改写圣经及有敌基督的取向。1988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版《基督的最后诱惑》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简介

这是三十年来最富争议性的小说。

《纽约时报书评》称其为“一个强烈感人的故事,关于一个伟大的灵魂的胜利”,《旧金山纪事报》称其为“灵魂的炸药”,《时代周刊》称其为“烙印般的、高远的、撼人的小说”。

导演斯科西斯几经周折将这部同名小说搬上银幕,轰动全球。

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让耶稣变得更加真实,但宗教界人士却认为亵渎圣典,从而引发轩然大波,导致本片在几个欧洲国家被禁。

作者说,这本书不是一部传记,它是每一个痛苦挣扎的人的自白。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正在痛苦挣扎着的人们提供一个典范,叫人们看到不该惧怕痛苦、诱惑或死亡,因为这三者都是能被征服的,而且它们已被征服了。

基督受过痛苦,从那时起痛苦就成为神圣的义务;基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一直在同诱惑斗争,诱惑终于被击败;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从那一时刻起,死亡就永远被征服了。

基督一生历程中每次遇到的障碍都成为一个里程碑,都是一次取得更大胜利的机会。我们面前有了一个为我们开辟道路并给予我们力量的榜样。

相信每一个自由的人读了这本充满爱的书以后一定会比以前更爱基督,也更懂得爱基督。

小说以耶稣在沙漠中挣扎着接受他的神圣使命和知晓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的情景开篇。在整本书中,耶稣与自己的人性欲望和远离他所知道的苦难和牺牲的诱惑作斗争。尽管他有所保留,但耶稣最终决定完成他的使命,最终导致他被逮捕、审判和钉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小说的高潮却有所不同,耶稣被描绘在十字架上死去,却在一个他没有死去而选择放弃自己的使命,与玛丽·玛达肋纳结婚并过上了平凡长寿生活的幻境中苏醒。在这个世界中,耶稣体验了爱、痛苦和苦难,就像任何其他人一样。在这个替代世界中生活的过程中,耶稣开始质疑他的神圣使命是否值得他所经历的所有苦难。最终,他意识到,尽管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也许会让他满足,但他的死亡将变得毫无意义,他的教导也将被遗忘。接受到他的命运是为了人类的牺牲,耶稣自愿回到了上帝之子的命运。小说以耶稣升天结束,留下了爱、牺牲和救赎的遗产。

卡赞查基斯在小说的序言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耶稣通过面对并战胜人类所有的弱点,努力完成上帝的旨意,从未屈服于肉体的诱惑。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即如果耶稣屈服于任何诱惑,尤其是逃避十字架的机会,他的生命将不再比任何其他哲学家的生命更有意义。评论家I.A.理查兹(I. A. Richards)表示,卡赞查基斯的小说试图重新夺回早期基督教的价值观,如爱、兄弟情谊、谦卑和自我放弃。根据该书的英文翻译彼得·A·比恩(Peter A. Bien)的说法,《基督的最后诱惑》中的心理学是基于这样一个观念,即每个人,包括耶稣在内,本性既邪恶又善良,既暴力又仁爱。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不会忽视或掩埋他内心的邪恶,而是将其引导到善的服务中。

该书一经出版,便遭到天主教会和希腊东正教会的谴责;此后,它也受到了许多基督教团体和保守组织的挑战。1988年,新加坡禁止了这本书的出版。导演西德尼·卢梅特(Sidney Lumet)获得了卡赞查基斯小说的电影版权,称其为“一个人如何推动自己达到他从未意识到的极限”的故事,犹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种英雄”。卢梅特委托拉扎尔·西摩·辛克斯(Lazarre Seymour Simckes)撰写了一部剧本,并宣布计划在1971年秋季拍摄这部电影,尽管这个项目并未实现。经过多次延迟,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版本于1988年上映,威廉·达福出演耶稣,芭芭拉·赫希出演玛丽·玛达肋纳,哈维·凯特尔出演犹大·依斯加略。

基于《基督的最后诱惑》的一部戏剧,名为《基督的第六个圣伤》(Christuvinte Aaram Thirumurivu),由P.M.安东尼(P.M. Antony)编写,描绘了耶稣只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是上帝之子。这部戏剧在喀拉拉邦首演于1986年8月10日。它共演出了大约42次,但教会对此感到愤慨,在每场演出中都引发了包括预谋的暴力事件在内的示威活动。警方甚至没收了剧本;该邦随后禁止了这部戏剧,法院也没有撤销禁令。安东尼最终以马拉雅拉姆语出版了这部戏剧;最终他因其他罪名被捕并受到惩罚。

美国歌手兼词曲作家朱迪·希尔(Judee Sill)称卡赞查基斯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她1971年的歌曲《耶稣是钉十字架的人》(Jesus Was a Cross Maker)就是受到《基督的最后诱惑》中对耶稣的描绘所启发的。在1988年休斯敦假日酒店的一场私人音乐会上,美国乡村歌手兼词曲作家汤恩斯·范·赞特(Townes Van Zandt)提到《基督的最后诱惑》是他1970年歌曲《无》(Nothin')的灵感来源;范·赞特声称他在完成阅读这本书的同一晚写下了歌词,承认了当时围绕卡赞查基斯作品的“大争议”。《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将第9季的一集命名为《克鲁斯特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Krust),以此戏仿该书的标题。

故事

基督的最后诱惑讲述耶稣基督的一生。耶稣是木匠的儿子,年轻时以造十字架为业,为殖民者罗马人造十字架,把同时代的众犹太先知与拉比一个一个的钉死。当时耶稣的家乡加利利一带都漫着极端的反罗马帝国主义,造十字架是一种被认为背叛宗族的可耻职业。耶稣之所以背负着这千夫所指的罪名,其实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有一个内心深处的包袱,并非同时代的人所能理解。耶稣一生从来没有快乐过,一直活在诱惑与道德的争斗痛苦之中。耶稣后来接受了自己的包袱与使命,克服了痛苦,努力对抗诱惑,认识了自己的灵魂,走上了已经铺设好的道路。他开始讲道,收门徒,最后更被钉在十字架上。可是当他以为一切终于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时,原来真正致命的"最后诱惑"才正式开始。

讯息

小说中的耶稣跟普通人一样,有着很多的烦恼,能力有限,有着诸如性欲等的各种诱惑。故事一开始,耶稣甚至比很多普通人还要懦弱,自卑。可是经过认识了自己,耶稣渐渐变得自信,努力地跟各种诱惑与害怕争斗。作者想从中要读者知道,我们之所以要爱基督,并非他无所不能,是因为他跟普通人一样软弱,可是仍努力的与各种诱惑争斗。耶稣在小说中透过灵与肉的痛苦自我争斗以获取的精神升华,经常被认为是尼可斯·卡赞扎基斯一生价值观痛苦争斗的反映。故事中的最后诱惑,更带出与一切伟业对着干的破坏者,其实是我们在心中对平凡物质生活的渴求。根据作者的自序,他写基督的最后诱惑的目的其实希望读者能真正的更爱基督,是经过真正体验耶稣痛苦后而对他所作的真正的爱,并非随波逐流的跟从教会所云。

电影改编

基督的最后诱惑 (电影)

小说在1988年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再次成为议论焦点。

流行文化

小说《达·芬奇密码》中,Sophie在回忆中记起她的祖父曾经为《基督的最后诱惑》电影版辩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