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畲族乡
板桥族乡位于松阳县东部,东邻莲都区丽新畲族乡、高溪乡,南连裕溪乡,西毗象溪镇,北接三都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板桥村,距县城37千米,距丽水市38公里,全乡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1公顷,林地2044公顷。下辖9个行政村,其中大毛科、金村、后塘、潘八4个村为少数民族村。该乡是革命老区乡。抗日战争时期,曾建立桐川镇农会,以桐榔村的崇觉寺为活动中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板桥畲族乡常住人口为2595人。
历史沿革
板桥畲族乡在清代为惠治乡安乐里,属松阳县五都。民国初属靖居乡。民国21年(1932),从靖居新置桐川、后潘乡、板下黄金瑶族乡、岭东大筋乡、东半山岭乡和张山乡等5乡。民国24年(1935),5乡合并,改称桐川乡。建国初,并入靖居乡。1950年,设板桥乡。1958年,改为先锋公社板桥管理区。1961年,成立板桥公社。1984年10月,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板桥畲族乡,因驻地板桥村而得名。
人口民族
根据松阳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板桥畲族乡常住人口为2595人。
地理环境
水文气候
全乡诸水汇合于桐榔村,95%的地表水流入莲都区境内的宣平溪。历年主导风向,夏天为东南风,秋冬为西北风。夏秋季节短,而春冬季节长。年平均气温约17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地形地貌
地势自西向东北倾斜,7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四面山峦叠起,环抱全乡,中部为丘陵地带。东南隅桐榔村三条溪坑上下交汇处有狭小平地,整体属半山区。
自然资源
乡范围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经省、市地质部门多次探测主要有铜、、铅锌及辉绿岩矿等,乡境内还有大面积的稀土矿区。主要岩石为变质岩,是古生代前泥盘系岩石,是县内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主要岩石有片麻岩及混合岩石,植被条件较好,土壤层较厚,属黄红壤的红松泥,土质深厚,立地条件较好,气候适宜,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利于茶叶、油茶的发展,是全省茶叶的一类适生区,特别适宜发展有机茶。
经济
综述
板桥畲族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没有上规模的工业企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低,农业生产以粮食、油茶和畜牧业为主。近年来,通过发展茶叶生产,经济发展较快。目前全乡名优茶面积达8118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4500亩,通过有机茶认证的471亩,发展茶叶加工企业共29家,日加工茶叶能力9吨。2009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71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866万元,工业总产值18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33元。
第一产业
农业
板桥畲族乡在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茶叶生产的同时,积极寻找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乡新增土鸡养殖户19户,全年饲养量达26.4万羽,年内出栏21万羽,新增产值256万元。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大户,重点扶持茶叶加工厂和流通大户,2005年,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流通大户有5户,最好的年销售额有110多万元。
林业
该乡是全县油茶的重点乡之一,全乡有油茶林12837亩。茶油不仅色纯,口感好,而且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但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油茶林被开发种植板栗、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有所减少。孟宗竹、杉木等亦有一定数量。
第二产业
20世纪7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只有少数几个竹木、泥水等手工业工人。80年代初期发展了瓦窑、小水电等工业。进入21世纪初,资源类的工业项目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板桥铜矿得到了开采。自2000年以来随着茶叶的迅速发展,茶叶加工业也发展了起来,茶叶加工企业有15家。2005年,该乡完成工业总产值2800万元。自2002年以来先后从丽水市、温州市等地引进资金建设了佰顺茶叶有限公司、沙岸坑水电站以及凯华兴同有限公司,工业发展的势头较好。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慢,只有几家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种类不全,规模小。但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口有1200多人,主要分布在杭州市、温州、丽水等城市,占全乡总人口的25%以上。
2003年3月以来兴建了桐榔、板桥两个茶青市场。为全乡的茶叶种植户和流通户提供了方便,市场吸引了松阳县及外县市的购销户前来收购,产销两旺,交易红火。据统计,两个茶青市场2005年交易量达800多吨,交易额600多万元。
社会
教育
自1984年以来,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2000开始先后对后塘、高山、潘八、大毛科、桐榔、东坑等小学进行了撤并,2002年乡初中并入松阳县民族中学,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自2003年以来全乡只留一所小学,有六个班,2005年教职工21人,学生298人。
卫生
2005年有乡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4人。村卫生室3个。医疗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办公场所也比较破旧。
基础设施
自2000年以来,通过结对扶持新建了乡自来水一、二期工程,投资200多万元,分别解决了板桥、金村、桐榔、后塘、潘八以及大毛科、张山、东坑镇等村的自来水问题。投资修建了金村、后塘、东坑等村的简易公路。至2005年,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实现了乡有线电视与县联网。
人民生活
该乡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2年实现了脱贫目标,人均收入达到了1572元,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2010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
风景名胜
崇觉寺位于桐榔村东1里许的小山上,建于南宋开庆元年(1295),距今已有700余年,寺前尚存两株近两围粗的宋代罗汉松。原寺院占地5.8亩,曾有和尚80余人。清时有方丈林忠,与杭州灵隐寺住有来往,林忠以“殿前狮子滚绣球,殿后朝山伏绵羊,白象滚鼻在右首,左边凤翔过水口”一诗,题于灵隐,形容崇寺界胜地灵,山乡寺院就此闻名遐迩。此寺门对一圆形孤山,形象“九龙抢珠”。原有三进殿堂、禅房、大钟楼、观音堂、魁星阁、土谷祠和百子岩,天灯柱点着日夜不灭的长明灯,甚是气派。1996年,桐榔村村民自筹资金,对寺院部分设施进行修建。板桥村连接桐川溪坑的三座廊屋桥,始建于清代康熙,既是村民的交通要道,又是休闲的重要场所,现已列入县重点保护文物。
文化
民情风俗
板桥畲族乡是松阳县唯一的畲族乡,畲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25.2%。赛歌是畲族不可缺少的习俗。赛歌即对歌,畲族称“唠歌”。对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婚嫁对歌是村上的女歌手同“赤郎”接亲队伍人员对歌,女歌手不论年龄和人数,“赤郎”都要回歌。劳动时是自由找本村、邻村的异性对歌,边劳动边唱,不讲究输赢。谈情说爱,新女婿上门姑娘跟他对歌。跟远方客人对歌为两性不嫡亲、年龄相称者。常唱的有劳动歌、情歌、谜语歌、大讲歌、生活歌等。上巳节是畲族的集体对歌日。1994年,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武义县柳城镇、松阳县板桥畲族乡四乡镇在老竹镇举办首届三月三畲乡歌会,此后每年在这四乡镇轮流举办。
名优特产
该乡的茶叶生产已颇具规模,到2005年底全乡有茶叶面积6374亩,年产茶叶847吨,有茶叶加工企业15家,主要生产“观音露”牌有机茶,以及龙井、碧螺春、香茶等名优茶。茶叶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观音露”茶2002年参加中日韩国际茶叶博览会还获得了银奖。
参考资料
松阳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丽水市松阳县人民政府.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