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龚懋贤

龚懋贤

龚贤,字晋甫,自号宁澹居士,内江龚家镇人(此乡名即以龚姓命名,俗称驼背场)。龚懋贤与兄龚懋赏于明隆庆丁卯年(1567)同时中举。龚懋贤一生喜文学,著有《古本参同契注疏》、《明发堂稿》、《学业通》等。书法方面以颜楷见长,留下不少墨宝,为内江报恩寺题写的《报恩寺怀大洲师》即是。龚懋贤为赵贞吉(大洲)的学生,恩师去世后,龚懋贤与邓林材及赵贞吉的儿子将师长的遗文遗诗整理成二十三卷名《赵文肃文集》,此刻本不仅四川省本土刻印,后来福建省南京市也有翻刻。今内江市尚存的清凉寺的“凤凰开穴”、葛仙寺的“金桂飘香,大儒小隐”以及资中大佛岩、广东德庆回龙镇华表石刻上,都有龚懋贤的手书笔迹留存,其名载入《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

人物简介

万历十年(1582),龚懋贤从广东省监察御史升为陕西巡抚,任期内,惩腐打恶、伸张正气,颇有政绩。龚懋贤在任职陕西巡抚的当年,主持重建了西安钟楼。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下令在中国各城市兴建钟楼,以镇天下。西安钟楼初建时原址在今西安大街广济街迎祥观,与鼓楼东西对峙。当时此地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中心之所在。后扩建西安城,随着城中心的东移,钟楼的位置就与中心偏西,故朱翊钧万历十年(1582)在陕西巡抚龚懋贤主持下,命咸宁市长安二县县令将其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创”。钟楼落成后,龚懋贤写了《钟楼歌》刊石嵌于钟楼内。以后清乾隆五年(1740),楼又经巡抚张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结构修建,唯将原室内悬挂的唐朝“景云钟”移出室外,以使报时之声远扬。此外,楼上奉祀文昌帝君。钟楼的命名,也因每天清晨击钟报时,故称之。”龚懋贤主持重建的西安市钟楼与西安鼓楼遥相呼应,为当时西安城市的重要景观。

钟楼基座采用正方形,高6.8米,宽35.5米,用青砖砌筑。四面各设有高宽为6米的券形门洞。由地面到楼顶,高36米。楼的整体设计为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顶的木质结构。每层均施以斗拱装饰,内设置有可盘旋而上的楼梯,供游人参观。作为古代报时的建筑,为方便击钟报时,楼上特悬一口大钟,钟楼之名,即源于此。因设巨钟,故此楼的报时功能突显。龚懋贤书刻的《钟楼歌》碑至今尚存。楼因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成为当时一座标志性建筑。与西安城墙大慈恩寺塔同为这座千年帝都的代表性地面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