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江
易江,男,湖南陵人,著名学者、经济学家、现任南华工商学院院长、广东省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法委员会顾问、广东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库成员、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曾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牛津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讲学,并受到广泛好评。
基本情况
易江,男,1955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醴陵人,著名经济学家、教授、香港亚洲商学院佛山教学中心特邀教授,南华工商学院院长、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
1985—1987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逻辑学研究生;1987—1990于武汉大学攻读西方哲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担任南华工商学院院长。198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库成员;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副会长。
易江教授是中国第一位行动理论研究者,为行为经济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行为经济学有开创性的研究。并从事职工非稳定性意向研究以及第一线职工劳动状况研究。对职工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98年第7期的论文:卡尔·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述评;日本《劳动经济情报》02年秋季版的《中国劳动组合的使命》论文;在广西大学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论文:行动理论的哲学传统;在南方经济02年第6期论文: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产生影响。曾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并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讲学,受到好评。同时为广州市政府撰写94、95年度广州市企业评价报告。并带领企业家到国外观摩和讲评。长期从事《经济运行与发展》、《经济行为分析》的教学和研究,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主要学术创新
易江教授的理论创新是:
1、针对2010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变化,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就业方略:大学毕业生要有就业的对冲意识,一是人才流向对冲——转战二线城市;二是经济领域对冲——储备金融类人才;三是需求对冲——外向型转向内需型。
2、以全新的学术思维解读金融危机,认为一是宰制性制度的原因;二是结构性原因;三是流通性原因;四是“化”性思维。认为经济分为实体经济、符号经济和信仰经济三大块,合理的结构应为:实体经济占GDP的60%左右,符号经济占GDP的25%左右,信仰经济占GDP的15%左右。而美国实体经济由于全球化分工的影响导致产业空心化,35岁以下的工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使熟练工人后继乏人,符号经济比重过大,高报酬使大量的人才进入金融、证券、期货、股票行业,据统计已超过GDP的50%以上,信仰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储存的资金盲目地进入股票证券市场受到拖累,导致危机。
3、根据数据和现实分析,提出了战争性思维和执政党思维的五个差别,其“善待洪水”的新观念,展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观,论证了执政党思维下的执政能力选择效应。对公平、平等、效率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理清了公平和平等的差异。
4、提出中国文化影响下的“门缝行为”概念。对中国人行为特征的刻画受到关注,被广为引用。
5、提出“平地心理”概念,为建立保障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6、系统的对西欧、美国、日本企业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和中国企业对比,对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很有启发。
7、用行为理论建立工人非稳定性意向指数模型,对预防危机和解决冲突提供理论支持。
8、提出高等院校的博雅教育理论,强调大学教育不仅仅要重视科学知识,而且要加强人文教育。
9、参与人的成长“六六模型”课题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一个人的成长提出自已的看法。
学术价值
易江教授的学术价值表现为:
1、结合实际问题,从实证和数据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对策可信度高,具有可操作性。如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就业方略,得到各界高度重视。
2、学术的影响表现为:该著作的研究受到政府和相关组织、利益群体的关注。经常参加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如省、市宣传部等)、广东省学术讲坛、广州市学术论坛和大中型企业主办的种类大型的学术报告会,并特邀亲临报告,反响强烈。
3、其研究成果成为政府和相关组织决策的参考,如“对冲就业”、“善待洪水”概念、“工人非稳定意向模型”、“平地心理”、“公平理念”、“六六模型”、“博雅教育”等。
主要论文、论著
代表性论文
1、《行动理论中的说明问题》 刊于《哲学动态》 1991年第5期 CN11-1141
2、《企业软管理6M要素初探》 刊于《工会理论与实践》 1993年3月 9096
3、《建立企业内部平等协商机制应注意两个关系》 刊于《工会理论与实践》 1997年4月
4、《W.德雷的行动合理说明理论评价》 刊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5、《行动说明理论的哲学传统” 》 刊于《广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目标体系、深层结构与工会组织形式》 刊于《工会理论与实践》 1998年4月 BM4009
7、《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评述〉》 刊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7月
8、《强势文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影响及工会责任》 刊于《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年4月 BM4009
9、《论高等院校的博雅教育》 刊于《高教探索》 2001年第4期 CN44-1109.C4
10、《打开人生的“六六模型》 刊于《羊城晚报》 2004年1月17日
11、《中国工会的使命》 刊于日本《劳动经济情报》 2002年第18卷
12、《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 刊《“南方经济》 2002年第6期 CN44-10681F
13、《中国加工离创造有多远》 刊于《羊城晚报 》 2004年1月17日
14、《在生命斜坡上求共识共进》 刊于《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4年1月 BM4009
15、《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法研究》 年4月
选收论文:《中国劳动进入国际市场后劳动者利益诉求与工会目标》
16、《国家类型与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刊于《辽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17、《工人非稳定性意向研究》 刊于《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主要论著
1、《人的行动之谜 》 同济大学 1992年;
2、《一得之见》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劳资冲突的对策》(译著)易江校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年;
4、《博雅人生》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5、《英译中漫谈》 中共中央编译局出版社 2003年
6、《在生命斜坡上》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年
7、《扭力中的思考》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年
8、《经济现象分析讲演录》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主要讲授的课程
1、《经济类型及行为对策》
2、《管理新视野》
3、《知识经济的挑战》
4、《经济行为分析》
5、《企业家的领袖智慧》
6、《实体经济与符号经济研究》
社会影响
易江教授是我国第一位行动理论研究者。其研究的“行动理论”为行为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对行为经济学有独到的研究。并从事职工非稳定性意向研究以及第一线职工劳动状况研究,对职工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7期的“卡尔·亨普尔的行动归入说明理论述评”的论文;在日本《劳动经济情报》2002年秋季版的“中国劳动组合的使命”论文;在《广西大学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的“行动理论的哲学传统”的论文;在《南方经济》2002年第6期的“平等、公平、效率及其他”的论文,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产生广泛的影响。曾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并受邀在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讲学,受到好评;同时为广州市政府撰写94、95年度广州市企业经济评价报告;并作为团长,带领广东省领企业家到日本、美国、欧洲各大企业交流访问,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企业经济管理的经验。
长期从事经济一线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现状,结合群团组织的发展状况,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与权益的生存状态。以其行动理论研究的心得为基础,以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解剖刀来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有:
1、从社会热点的思考入手,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最大化与均衡调整原则下的制度安排、政治全球化的冲击、公平和平等的认识方面的表层问题进行分析。
2、探讨文化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重点是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国际的视野对比了西欧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的和中国企业的异同,深入文化层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应对之策。
3、探讨强势文化对中国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利益群体分化、不同利益群体存在与诉求的现实,如就业、维权、民主制度的现实。
4、提出了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损耗,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才是劳动力增值的理念,着重谈到高素质的人才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