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诺
《西哈诺》是法国剧作家罗斯丹创作的五幕戏剧,也是其代表作。
该剧讲述贵族青年西哈诺聪明机智,既是诗人又是剑客。他一个人敢于抵挡一百人,甚至能够一面战斗一面成诗。可是他长着一个大鼻子,这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因而他只得把对漂亮表妹罗克萨娜的爱情埋藏在心底,还帮助克里斯蒂安赢得了罗克萨娜的爱情。在经历一番波折后,他终于在临终前也得到了表妹的爱情。
作品中戏剧冲突主要建立在西哈诺深深地内心生活与特殊个性上。剧本很自然的将悲剧与喜剧、崇高与滑稽的因素溶在一起,其中理想主义的光辉与当时自然主义的悲观绝望习惯成了鲜明对照。
内容简介
该剧第一幕发生在勃艮第剧院,当时正在上演一出剧目。正当一位演员在念大段独白时,在场的西哈诺打断了演出并要把这位演员赶下台去。瓦尔维侯爵当众就嘲笑他的大鼻子,西哈诺立刻以大段独自赞美他的大鼻子来予以回应,侯爵被说得哑口无言,成了众人的笑柄。第二天,表妹罗克萨娜约好要和西哈诺见面。
第二幕,西哈诺在他的朋友拉格诺家里与表妹会面,两人一同回忆了童年共度的快乐时光。可随后,罗克萨娜告诉表哥自己爱上了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尽管自己还不知道那个小伙子的名字,她还是希望西哈诺能保护他。西哈诺听到后十分沮丧,但还是答应了表妹的请求。罗克萨娜爱上的男子名叫克里斯蒂安,虽外表俊秀,可缺少才气,他告诉西哈诺自己不善表达情感,于是西哈诺开始替克里斯蒂安给罗克萨娜写情书,助他赢得罗克萨娜的芳心。
第三幕中,在罗克萨娜家的阳台下,克里斯蒂安要向罗克萨娜表白,西哈诺藏在阴暗处一字一句告诉克里斯蒂安表白的话语。罗克萨娜听后被深深打动了。吉什伯爵一心要把罗克萨娜许配绘瓦尔维侯爵。克里斯蒂安最终击败了瓦尔维侯爵的爱情攻势,可吉什伯爵于心不甘,为了报复,他将西哈诺和克里斯蒂安派往阿拉斯作战。
第四幕,在战场上,西哈诺和克里斯蒂安所在的军队被西班牙人包围,食物供给被切断了,军队士气低落。西哈诺在这种情况下还时常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设置的封锁线,以克里斯蒂安的名义把自己写下的情书寄给罗克萨娜。罗克萨娜被信的内容所打动,在拉格诺的帮助下,她乘坐一辆满载着食物的四轮马车赶到了阿拉斯,只为向克里斯蒂安表明自己的爱情。此时,克里斯蒂安才知道西哈诺在战场替自己给罗克萨娜写了情书,原来西哈诺也深爱着罗克萨娜;同时克里斯蒂安也意识到罗克萨娜事实上是爱上了写情书的西哈诺,而并非是缺少才气的自己。克里斯蒂安要求西啥诺把事实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诉罗克萨娜,克里斯蒂安本人则奔赴前线参战,最终年轻的克里斯蒂安不幸被战争夺去了生命。他死在了罗克萨娜的怀中。并将西哈诺写的最后一封情书交给了她。西哈诺决定守住这个秘密。
第五幕,毫不知情罗克萨娜仍深爱着克里斯蒂安,为了保持对他的忠贞,罗克萨娜进了修道院。在15年的时间里,西哈诺经常去探望她,但从未吐露这个秘密,也没有向表妹表露爱情。由于西哈诺攻击那些虚有其表的贵族僧侣等人,他在一次暗杀行动中遇害。临终前,他请求罗克萨娜让自己念克里斯蒂安留给她的最后一封情书,他念信时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罗克萨娜觉得似乎和她曾在阳台上听过的一模一样。此时天色已晚,西哈诺仍然在诵读着他了然于心的情书。罗克萨娜此时终于明白,她原以为自己爱的是克里斯蒂安,其实她爱的是西哈诺,她感受到的爱情并非是源自外在美而是一种更为崇高的心灵美。最后,西哈诺在幸福中离开了人世。
创作背景
《西哈诺》是作者根据历史上真实的西哈诺(1619- 1655)而创作出来的。真实的西哈诺是法国路易十三时代的知名人物,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他嗜酒好斗,作为军人他晓勇善战,后来放弃军旅生涯专心学习,研究哲学,著书立说。关于这个人物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比如他的大鼻子,他“以一胜百”的战斗故事,令戏剧演员孟夫勒利“一月之内不许登台”……罗斯丹从这位先哲那里得到创作灵感,当然,他所创作出来的《西哈诺》己经与历史上这位真实的西哈诺大相径庭了。
此外,剧中还涉及到其他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宰相黎士留、莫里哀、诗人利尼埃尔等。作者抓住历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趣闻轶事等为他的作品增光添彩。
人物介绍
西哈诺
在他为了成全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追求的同时,虽然在内心里他经历了痛苦,但他很快的就去帮助自己的情敌克利斯蒂安了,而且他做得那么尽心尽力。他在阻止德吉什破坏婚礼时所做出的努力表明了他的一片诚心。这种情感,他在“冒名顶替”克利斯蒂安时,己经明明白白地传递给了罗克萨娜:“……这种被我视为珍宝的强烈感情……但不自私它甚至可以做出牺牲。为了你的幸福我愿献出我的,哪怕你并不知道直至永世永生,只要我的牺牲能给你带来幸福,只要能听到这幸福带给你的笑声!……”这个表白是发自他的内心的,甚至当他知道罗克萨娜爱上了自己的灵魂时,他也没有“利用”克利斯蒂安的死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相反,他安慰即将逝去的人,谎称:“一切都对她说了她爱的依然是你,她己知道实情对你的爱始终如一。”使克利斯蒂安平静地合上眼睛安然上路。从此以后,他把真相深藏在心底,在漫长的14年里未对罗克萨娜透露一个字。
他要让克利斯蒂安美好的形象永远保留在罗克萨娜的心中,他不愿使这个形象黯然失色。这种无保留的牺牲精神清楚地映出他忠厚、善良的美好品德。
罗克萨娜
女主人公罗克萨娜秀外慧中,她既是才女又是美女,从外形上看,与男主人公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从心灵上看却与他异常相似。除去她同样才华超众智慧过人以外,她也同样纯洁善良。她对德吉什的反抗,她冒险赴火线给亲人送去食物,都说明了她也同样机智勇敢,不畏强权,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的事物。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西哈诺》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或者说爱情悲剧的后面覆盖着丰富的内涵。从本质上看,这是一首颂扬美好人性的赞歌,颂扬真善美的赞歌。面貌丑陋的西哈诺体现了真善美的本质。在一个“丑”的外表下所映出的“美”显得更加值得追求。这就使人对“美”更加崇尚,更加向往。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沉闷悲观缺乏理想的社会背景下,罗斯丹提出了:生活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也许这个理想你永远也无法实现,但是在努力去实现它的过程中,我们就使生活变得美好与高贵。
《西哈诺》反映了罗斯但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从而怀念往昔的英雄主义。
艺术特色
风格
剧中引人入胜之笔,举不胜举,《西哈诺》全剧结构精巧,色彩沉郁,感情激越,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犹如一幅艳丽的画卷。
作者最为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手法出现在第三幕。在那几场戏里,女主角站在阳台之上,男主角立于阳台之下,两人互诉衷肠。这不禁使人联想至《罗密欧与朱丽叶》,那里也有一场男女主人公分立于阳台上下谈情说爱的戏,然而不同的是,这里的男主人公是女主人公意中人的替身。那是一个微风拂面的夜晚。开始时,“毫无口才可言”的克利斯蒂安站在阳台下面,由躲在暗处的西哈诺提词,与阳台上的罗克萨娜对话。这种滑稽场面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效果。由于要重复西哈诺的话,克利斯蒂安讲话时不免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这自然引起罗克萨娜的怀疑,于是她发问道:“……但您讲话的节奏为何这样缓慢?莫非想象力患病,痛风症侵蚀着您的头脑!”
西哈诺赶快把克利斯蒂安拉至阳台下的昏暗角落里,自己则溜到他的位置上,并对他说:“别出声,看来这样行不通了。”这就使戏剧效果进一步强化了。
罗克萨娜接下去问道:“您的词句犹犹豫豫究竟受何干扰!”西哈诺模仿着克利斯蒂安的嗓音,低声回答:“皆因为天昏暗,我的话要把小姐的耳朵慢慢寻找。”就这样,西哈诺利用这“天赐良机”把自己心中对这位少女的深情浓爱淋漓酣畅地一倾而出:“您的每一瞥都令我产生新的美德,您的每一瞥都使我变得更加勇敢。”“关于您我能回忆起一切一切我都喜爱,我回忆起去年的一个清晨是五月里的一天,走出门小姐您更换了云鬓式样,头上的金丝如光芒一样耀眼,我的目光久久地被它吸引,像呆呆地望着太阳一般,视过太阳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一草一木都被鲜艳的红色渲染,您的金发使我双目眩晕,再看身边到处都闪烁看金色的斑点……”虽然他在为克利斯蒂安所写的每一封情书里无一不抒发着自己对罗克萨娜的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今晚这样一个当面向她倾诉的机会,他为此而感到多么欣慰,可想而知:“我从未妄想会有此时此刻,我从未奢求出现此情此景,有了今晚我死而无憾,哪怕立刻就结束我的生命……”这样的表白毕竟是要结束的,于是,当他把自己对罗克萨娜的爱与英国的白金汉公爵对法国王后的爱相比,说出“我爱您如同他爱皇后,像他一样我爱得忠实,爱得悲怆……”以后,罗克萨娜的一句:“像他一样你也英俊漂亮,骤然使貌丑的他清醒地回到现实中来:“真的,我己忘记,我,英俊漂亮!”当他讲出了这句话,己经听得和他一样忘其所以的观众,也和他一样顿感凄凉,切切实实地体验出“我爱得悲沧”的全部含意。这几场戏情节引人,台词优美,欢快中带有伤感,典雅中显出幽默,使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
人物形象
《西哈诺》人物性格的塑造继承了维克多·雨果“二元论”的观点,即认为英雄也有缺点。例如西哈诺刚愎好斗,在爱情上的自我牺牲也显得轻率。虽然放荡不羁,而不掩其英雄本色。平庸的人也有优点,例如克里斯蒂安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仍不失善良、真诚,最后为祖国献出了生命。连糕饼店老板的性格也具双重性,既赚钱又爱诗;在老婆面前怯懦无能,护送罗克萨娜到前线又勇敢无畏。这些都使《西哈诺》在艺术上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作品影响
当戏剧《西哈诺》问世,在巴黎最大的圣马丁剧场首演,轰动一时,风靡世界。当时法国总统费里克斯·佛儿带领全家前往观看,盛赞此剧是爱国主义的,有人欢呼维克多·雨果又回来了,更有甚者则认为此剧开创了戏剧的黄金时代。很快《西哈诺》被译成多种文字,世界各大剧院相继上演,观众如醉如痴,获得了极高赞誉,被称为震动世界的杰作,罗斯丹也以此被接受为法兰西文学院士。
西方评论家们认为《西哈诺》所以获得如此巨大成功,主要是在作品中反映了法兰西民族精神—聪明、活拨、幽默和勇敢的骑士风格,受到人民的爱戴。另一方面是作者集法国文化优美传统之大成,把很多人如雨果、莫里哀等的高度技巧、文采,集中揉和于他的作品中,从而创作出高雅华美、色彩缤纷又富有激情的戏剧。它先后在意大利、法国、美国三次被拍成电影,20世纪60年代拍成了电视剧。每演出一次,都是一次轰动。
作者简介
爱德蒙·罗斯丹,法国剧作家。生于官吏家庭。最初写诗,曾出版诗集《嬉戏》。所写剧本以韵文为主,大多描写骑士与美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充满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悲剧因素和喜剧气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为《西哈诺·德·贝热拉克》、《雏鹰》。另有《虚构》、《远方公主》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