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佛兰德斯

佛兰德斯

弗兰德斯( Ned.Flanders),男,密歇根大学的学者、教育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公众普遍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表示不满,社会各界均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能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人们纷纷质问: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否令人放心?教育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急需一种能够科学考查、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工具,互动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便应运而生。当时出现的课堂互动分析方法中,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最为著名。这是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用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影响。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弗兰德和他的主要传播者Edmund J. Amidon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进行了开发、传播和应用,它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实现的,是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人物介绍

弗兰德斯通过调查发现了所谓的三分之二规则:在课堂教学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要用来讲话;这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讲话时间是教师在讲话;教师的讲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如讲授、指导、控制、批评等都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这些想影响学生的教师讲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于是这个互动分析系统源于弗兰德斯的一种观念:语言行为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最佳方法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行为进行互动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行为也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它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技术性功能。

互动分析法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1.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编码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如表1—1 所示。它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情况,分别用编码1—10 表示。

1.2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在课堂观察中,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一般每间隔3 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录下相应的编码。这样一节40 至50 分钟的课大约有800 至1000 个编码,这些编码反映了课堂中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些按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一个序列,又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格。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行为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帮助观察者准确判断师生语言行为的别,弗兰德斯和同事制定了以下观察原则:(1)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中的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别“10”;(2)如果在3 秒钟时间内出现多种语言行为时,把它们都记录下来;(3)当教师叫某一位学生名字时,属于类别“4”;(4)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属于类别“2”;(5)教师不是以嘲笑的态度和学生开玩笑,属于类别“2”,如果是讽刺、挖苦学生,属于类别“7”;(6)如果观察者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具体归属哪一类别时,就归属于“10”。

1.3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迁移矩阵

假如课堂师生语言行为代码为6、10、5、1、4、8、2、3、6,每一个代码分别于前一代码和后一代码结成以“序对”.除首尾两个代码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码都使用两次,即有N 个代码,就得到N-1个“序对”,上面代码的“序对”为(6,10)、(10,5)、(5,1)、(1,4)、(4,8)、(8,2)、(2,3)、

(3,6).10 类语言行为构成10×10 阶矩阵,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行数,后一个数字表示列数,(6,10)表示在第6 行第10 列的方格中计数1 .将全部序对进行计数,就形成弗兰德斯迁移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表示了连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依据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状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而且,在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所以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具有较强的诊断性。表1—2便是一个迁移矩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