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莎草
水莎草(学名:Juncellus serotinus),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散生。广布于中国东北各省,多生长于浅水中、水边沙土上。全草可入药,为稻田杂草的一种。苗期5~6月份,花果期9~11月份。根状茎或种子繁殖。稻田主要杂草。其根状茎繁殖力强,防除较为困难。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球形莎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20厘米。茎直立,上部黑三棱形。叶出自茎基部;线状,长15~100厘米,宽3~9毫米,先端渐尖。苞片3~8,叶状,长短不一,密集茎端;穗密集呈长卵形的复穗状花序;穗梗长短不一;小穗轴稍具腆翅;鳞片相对排列呈二列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不突出,背面有褐色条纹;最下面两朵花不发育,上部为发育的两性花,但最顶端1~3朵花不发宵,通常成熟后脱落;雄蕊3;柱头3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成熟后为灰黑色。花期8~9月。
幼苗
第1片真叶线状披针形,横剖面呈三角形,有5条明显的平行脉,叶片与叶鞘分界不明显;第2片真叶的横剖面三角形,腹面凹下;第3片真叶横剖面呈“V”字形。
成株
匍匐根状茎细长。秆散生,高35~100厘米,粗壮,黑三棱状,略扁。叶基生,线形。苞片3片,叶状,长于花序1倍。
花和子实
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4~7个辐射枝,每枝有1~4个穗状花序;小穗平展,小穗轴有透明翅,鳞片2列,舟状,中肋绿色,两侧红褐色。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平凸状,背腹压扁,面向小穗轴,表面具细小突起。小坚果渐次成熟脱落。
综合治理策略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2)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功用主治
止咳,化痰。治慢性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选方
治慢性气管炎:头状穗莎草二两,大青叶一两。水煎服。(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防治慢性气管炎-水莎草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全草进行粗提,制成片剂,每片0.3克,相当于原生药10克。每次3~4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数疗程。治疗26例,其中重度9例,中度15例,轻度2例。服药7疗程后,近期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咳、痰二症作用较好。服用2~4天后多数病人的粘液性痰变为稀薄的泡沫痰,痰量减少,咳嗽减轻,但对吐较多脓性痰的疗效较差。治疗中痰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三疗程后灰黄脓性痰稍有增加,细菌培养除甲型链球菌消失外,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率皆升高,提示本药抑菌作用较差。服药期间无不良副作用,少数病人诉口、咽发干,无须特殊处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