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回回营

回回营

“回回营”之称大概始于宋元时期,明代最为普遍,是继隋唐时期胡伺、蕃坊之后,对回族将士营地或因迁徙而新形成的聚集地称谓之一,当时蒙古族用老蒙语称回族人为“沙力土”,是由最初对回族人的“东乡族兀勒”之称演化而来,对回族人聚居地叫“沙日尔图”,即回回营。

简介

回回营包括军营和民营,除“回回营”外,还有“回回屯”、“回回寨”、“回回凹”、“回回村”、“回回墩”等叫法。清代以后,有的曾以回回命名的聚居地和村落称谓逐渐被简化,或者改为与周边地名类似的称谓。

分布

当今有迹可寻的回回营,以华北(包括京津)、山东省河南省地区数量最多,其次是东北、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等地。北方的回回营地多由明代江淮、江南一带的回族人北迁而形成,有的回族是明代开国元勋(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率领的军队,有的是朱棣为确保兵源补充从山西省等地调遣到到北方一带实行军屯或民屯的回族人,每个回回营周边都会由若干个回族聚居区或村庄。如北京有新华门外东安福胡同回回营、宣武门内马石桥回回营、还有德胜门回回营、北海回回营、西单牌楼回回营、西直门回回营、地安门回回营、朝阳区的常营回回营,通州回回营……。据《冈志》(牛街地区志)记载:“燕都之回族,多自江南,山东省二省分批来者,何也?由燕王之国,护围(卫)军僚多二处人故也”。所谓由朱棣之国,即指明成祖朱棣,曾被封燕王,治所北平市(北京),今天北京一些老回回住户仍说他们是“揪着龙尾巴”来的。另外,北京有些回民的姓氏堂号,有的常能表示其来源,如西门刘家(即指南京水西门刘家)、大同马家、泊头曹家、韦河张家、沧州刘家、陈家、陕西省古家……等等。从这些堂号中,可知北京回民是来自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华北地区有从新乐彭家庄(民间称西大营)始向东直到黄骅一带,分布着大量回回营,并辐射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回族村庄,统称“一溜十三营”,现主要有:西大营、怀德营、平家营、勉家营、前所营、平家营、高碑店市回回营、梁家营、陈村营(当地回族称为“陈四营”)、大礼营、辛中营(后改为东辛庄,现为本斋村)、伊指挥营、南营、廊坊回回营、兴隆宫镇回回营、香椿营、火头营……,再往北数直到天津市、唐山和山海关区、东北一线也有不少回回营分布。在秦皇岛市于洪武十三年建立清真寺,十四年建成山海关,素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山海关”之说,关楼内还有徐达、胡大海和常遇春塑像。后人在山海关城里修有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山东省有有七十二连营、阳信六营、泰安前营、后营等等。

长治市有三道营……

河南省有不少回族凹、回回寨,开封回回营、兰考县葡萄架回回营、潢州回回营、邓州三里桥铁家营。巩县回回凹,明嘉靖《巩县志》记:“回回凹在县西南三十里,元时牧马之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头营、二营、三营。三营是位于宁夏固原市境内清水河两岸的一个回族集镇,明弘治中,设立固原三边重镇第三营寨,故名三营。

辽宁省有沈阳回回营、开原回回营……。

吉林市有扶余西南营子回回营子,还有西北营子、东北营子等。

云南省昆明市回回营、呈贡回回营、玉溪大营、纳家营……。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回族人居住,此地民间被称作“回回湾”。

广州历史上曾分设大东营、小东营、西营、竹筒四营,俗称“回回营”,分别驻防在广州城内外。今天的小东营街就是昔日小东营的旧址。肇庆市城东北角也曾设回回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