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裕
冯裕(1479—1545),字伯顺,号闾山,原籍临朐县仁寿乡(今盘阳一带),其远祖曾因戍边迁籍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市),裕成名后复籍临朐。1508年(明正德三年)考取进士,累迁贵州按察司副使。
旧志称其“官抗直,有裁断”,且不谋身家,不讨好他人。致仕归家后,与挚友8人结“海岱诗社”,诗作合辑为《海岱会集》。裕存诗128首,后曾辑为《方伯集》,其曾孙冯琦又将冯裕诗作分别编入《五大夫集》和《北海集》。其诗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与“台阁体”的歌功颂德和“前七子”的模拟剽窃不同,而是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走自己的路。魏允贞在《海岱会集》序中称其“异乎今君子诗矣”。冯裕诗风,开临朐县冯氏文学之先河,后世沿袭师承,佳作颇多。
人物介绍
明成化十五年(1479)七月十五日生于辽东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冯之祖籍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盘阳村。据《冯氏族谱?赐姓说》载:“明洪武初,诏简山东省民三户迁一人戌辽。朐南盘羊有讳思忠者以义勇行,遂家于广宁左卫十三站五家屯。历数传,至宪副闾山祖。”冯氏自裕之高祖冯思忠应募迁至辽东,定居广宁县,传到冯裕已历五世,冯裕成名后为官南北,遂有迁归故里的愿望。于嘉靖六年(1527)回临朐省墓,并命长子惟健、五子惟讷与其母定居郡城青州市,仍携次子惟重、四子惟敏赴甘肃平凉任职。嘉靖十三年(1534)从贵州按察司副使任上致仕归乡,寓居青州,至此,冯氏家族复归故籍。
生平事迹
冯裕一生大体可分为读书仕进、为官南北、闲居故里三个阶段。冯裕30岁以前的主要活动是读书与求仕。其父冯振官至奉直大夫与南京户部郎中。此时,广宁冯家已为官宦之家,但冯裕父母早亡,由叔祖母池氏养育成人。弘治十七年(1504)中举,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开始实现其施展抱负的宏图大志。这段时间,冯裕刻苦读书,积极出世的思想行为,对其后来为官清廉持政,节用爱民,教子读书,正直做人,同时使其家族成为“父子质行齐鲁,诸儒莫及”《冯氏家传》的文学世家,都有着重要影响。
冯裕30岁至57岁,南北为官,七易其职。冯裕中进士后,先任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知县,后调安徽萧县。正德六年(1511)升为晋州(今河北晋县)知州,正德下年(1515)迁南京市户部员外郎,嘉靖六年(1527)调往甘肃平京知府,嘉靖七年(1528)调任贵州石矸知府,嘉靖十二年(1533)升任贵州按察司副使。一年后,嘉靖十三年(1534)致仕归里。冯裕南北为官28载,综观其为官之道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勤政爱民。他初知华亭市,民众遭受雨灾,冯裕令丰收区代受灾区缴纳十分之一的赋税。此举虽惹怒富豪,却深受百姓的欢迎。他知晋州时,滹沱河河道南迁,城北土地失去灌溉之利,遭受旱灾,便将其税粮合理调整。石矸任上,因地处西南边境,民族矛盾复杂,常有争斗。但冯裕处事公正,无所袒护,以安抚代替征剿,曾于双方对垒,千钧一发之际,单车独身前往劝说,使争斗双方悦服。冯裕为官的第二个特点是刚正不阿,处事果断,不屈从权贵。《光绪临朐县志》说他“当官抗直,有裁断,而貌粥粥若无能者。尝谓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已,谋身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矣。”“三无负”是他的人生准则。58岁以后,冯裕致仕归里,定居郡城青州市,主要是读书讲学与诗友唱和。唱和之诗由冯裕四世孙冯琦编为《海岱会集》12卷。此集后收入《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八人偕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
冯裕晚年除与友人诗赋唱和外,主要是居家读书讲学。由于他为官清廉,所以家徒四壁,囊无余金。《光绪临县志》说他:“官囊萧然,不能自给。”好在长子惟健持家有方,善于经营,使冯裕得以温饱。又加惟重、惟敏、惟讷三个儿子先后中举,惟重、惟讷并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及弟。后代学有所成,使他感到无比欣慰。不幸的是嘉靖十八年(1539)次子惟重客死庐州(今合肥市),幼子惟直于次年病死家中。老年连丧两子,使晚年的冯裕无比忧伤。半生为官的荣耀,隐居田园的闲适,时常交织着清贫生活的困扰及丧子的悲痛。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度过他的余生。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二十四日,他67岁时,病逝于青州市。葬于青州城西北尧王山下。冯裕是临朐县冯氏文学世家的始祖,他的文名政声对其后代子孙影响极大,冯裕生前,除惟健、惟重、惟敏、惟讷四子已经成才外,孙辈已有多人,后来成为进士的惟重之子子履此时也已长大,冯氏家族的核心已经形成。冯裕对其后代不但重视文化教育,更重身教,注重自身楷模与人格力量的感召与熏陶,使冯氏家族形成勤奋为学,正直为人,清廉为官的家风。祖先垂范,子孙效仿,冯氏家族就在这种宗法传承中发展起来。冯裕四子,当时就名满乡里,时人称为“临朐四冯”,自四世冯琦称“东海世家”,六世冯溥官刑部尚书,授文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冯氏家族声望日隆,成为名播齐鲁,影响海内的文学世家。在这个世家中,冯裕是奠其人,现青州临朐一带《冯氏族谱》将冯裕奉为一世祖,正说明他在冯氏文学世家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