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革
万永革,1967年2月出生,1985年曲周县师范毕业,1996年在兰州地震研究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地震学博士学位。2005年和2007年前后两次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合作研究。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地震学报》英文版、《山西地震》编委、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永久会员。2005年被认定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生导师,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成就荣誉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系教授,现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曾用遗传算法反演华北地区的三维地壳结构及地震震源位置,得到的华北地区三维速度模型可以满意地解释高山和平原的分布。研究了复杂地震中不同破裂事件之间的“应力触发”关系的特殊震例,得到大多数复杂地震中第一次子破裂事件所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子破裂事件有“触发”作用的结论。采用哈佛大学1976~2000年的矩心矩张量目录对“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进行检验,运用大量数据得到了较为确定的结论。对东昆仑山脉断裂带的几次大震在粘弹性介质中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发现该构造带前面几次大震均对昆仑山口西地震有“触发”作用。改编了地震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程序与国内外同行共享。在国内首次运用GPS资料和水准测量资料联合确定地震断层上的滑动分布,首次运用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CDSN)资料提取了昆仑山地震的球型和环型自由振荡振型。曾主持《多层粘弹性介质地震应力触发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地震静态应力触发研究》、《形变资料反演昆仑山地震静态滑动及与动态滑动比较研究》、《应力量值估计方法研究及其在集集地震的应用》的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曾参加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基于力学分析的地震预测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研究》、《中国数字地震实时分析系统》和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研究》等科学研究项目。目前主持《根据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研究大震孕育过程(NSFC40874022)》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川滇地区大震前应力方向趋于集中现象研究(行业专项200808053)》的地震行业专项项目。
2021年12月,万永革研究员被评为“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
论文
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7篇。2007年于科学出版社出版《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着作一部。截止到2006年10月,发表的论文被SCI检索论文他人引用15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论文引用55次(他人引用46次)。
参考资料
万永革研究员被评为202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防灾科技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