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崖爬藤
喜马拉雅崖爬藤(学名:Tetrastigma rumicispermum)是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不丹、越南、老挝、尼泊尔、印度、泰国、锡金王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450米的山坡或河谷林中。其小枝圆柱形,老枝有显著瘤状突起,无毛。花期为4-5月,果期为7月至翌年5月。
简介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老枝有显著瘤状突起,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长4-17厘米,宽3-8厘米,顶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边缘每侧有7-16个细牙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或嫩叶时中脉上微被毛;侧脉7-19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3-14厘米,中央小叶柄长1-3厘米,侧生小叶总柄长0.5-1.8厘米,侧生小叶柄长0.5-1.8厘米,无毛。花序腋生或侧枝上与叶对生,二级分枝4,集生成伞形;花序梗长3-8厘米,被短柔毛或几无毛;花梗长1-3毫米,被乳突状柔毛或几无毛;花蕾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高2-2.5毫米,顶端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4,椭圆形,高1.8-2.3毫米,顶端呈风帽状,无毛;雄蕊4,花药黄色,在雌花内雄蕊显著短而败育;花盘在雄花中发达,4浅裂,在雌花中较薄;子房圆锥形,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短,柱头4裂。果实近球形,直径0.8-1厘米,有种子2-3颗;种子倒三角形,顶端凹,基部渐狭成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上下呈带形,两侧横肋凸出,尖锐,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从中部向上斜展达种子上部1/3处,周围有突出短横肋纹。花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产地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生山坡或河谷林中,海拔500-2450米。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王国也有分布。
在西藏察隅采集的标本近年曾被放到乌乌莓属大麻藤属Juss.植物中作为新种发表,作者检查了藏于英国邱园标本馆本种模式标本和本种分布区植物的变异之后,发现上述我国西藏产的植物应属崖爬藤属植物,并仅是本种广布区域范围内的群体变异,其主侧脉间小侧脉有时较长或有时较短,似乎形成多脉少脉的区分,但这种特点无明显的间断将上述植物区分成两个植物类群,更难于划分成两个种。
参考资料
喜马拉雅崖爬藤.db.kib.ac.cn.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