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准噶尔无叶豆

准噶尔无叶豆

准噶尔无叶豆(学名:Eremosparton songoricum (Litv.) Vass.)是豆科无叶豆属的一种灌木植物,高度在50-80厘米之间。准噶尔汗国无叶豆根为优良先锋固沙植物。此外,准噶尔无叶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形态特征

灌木,高50-80厘米。茎基部多分枝,向上直伸;老枝黄褐色,皮剥落;嫩枝绿色,疏被短柔毛,纤细,稍有棱。叶退化,鳞片状,披针形,长1-2.5毫米。

花单生叶腋,在枝上形成长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花梗长1-1.5毫米;萼筒长约2毫米,萼齿三角状,被伏贴短柔毛;花紫色,旗瓣宽肾形,长约4毫米,宽约7毫米,先端凹入,具短瓣柄,翼长圆形,瓣柄长为瓣片的1/2,龙骨瓣较翼瓣短,先端锐尖,瓣柄较瓣片稍短。荚果稍膨胀,卵形或圆卵形,长6-13毫米,宽5-8毫米,具尖喙,被伏贴短柔毛,果瓣膜质;种子1(3)颗,肾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及栖息环境

分布于中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奇台北沙窝)。生于流动或半固定的沙地。

生长习性

准噶尔无叶豆根茎沿沙地浅层伸长,达20米;在根茎上萌发新株。

繁殖

播种

准噶尔汗国无叶豆种皮革质,较坚硬,透水性差,干播发芽困难。为此进行了冷水浸种、热水浸种和浓硫酸浸种处理,结果表明浓硫酸浸种是准噶尔无叶豆育苗繁殖的关键措施。播种深度以2厘米为宜,地膜覆盖能提前出苗期,沙壤土上的成苗率显著高于细沙土。

根蘖

准噶尔无叶豆根蘖苗多产生于近地表5厘米的水平根上,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水平根上产生大量根蘖苗,当年即可开花结果。2年以上的植株单条水平根最长可延伸到3米以外,根蘖苗可达16株,全株可产生30余株根蘖苗。利用根蘖苗进行繁殖,是准噶尔无叶豆扩大繁殖的技术关键。

保护现状

准噶尔无叶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价值

准噶尔无叶豆多分布在流动或半固定沙丘的迎风坡中下部和风蚀谷地的侧坡地段。优良先锋固沙植物。此植物具有抗旱性的生态特征,气孔调节灵敏,水势不大,吸水力弱,蒸腾作用小。

近种区别

据《苏联植物志》及《哈萨克斯坦植物志》记载:本属在原苏联有3种及数变种。分种主要根据荚果的膨胀与否、形状、大小及萼齿的形状。本种与无叶豆 E. aphyllum (Pall.) Fisch. et Mey. 较近。据记载无叶豆的荚果长7-(10) 毫米,萼齿三角形;准噶尔无叶豆的荚果长10-15毫米,萼齿基部三角状、伸长。编者1982年采到的标本荚果长6-13毫米(该年特别干旱),萼齿的差别也不显著。因此,二种较不易区分,有待研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Eremosparton songoricum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