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山镇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位于浙南东海之滨,矾山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南19千米。南靠岱岭畲族乡,西与福建省福鼎市交界,北与观美镇、南宋镇、昌禅乡接壤,总面积109.95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末,矾山镇常住人口为37849人。下设6个城乡新型社区,辖11个居民区、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华街,距县城南18千米。
矾山镇四周群山环抱,东高西低,是一个东西走向的葫芦形盆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严寒酷暑。1949年10月建矾山乡,1950年建矾山区,改称矾山镇。2012年5月23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撤销镇属办事处,设南宋、昌禅、埔坪、南堡、高岚、矾都6个社区,镇政府驻八一路2号。2016年1月23日,经省政府批准,增设南宋镇。
苍南县矾山镇的明矾矿石储量约占世界60%,占中国8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以炼矾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矾山镇一度成为温州市的“工业心脏”。
历史沿革
600多年前,这里还是人烟荒芜之地。传说四川省难民秦福带着妻儿在鸡笼山一石洞下避雨,一家人搬来几块石头,堆灶做饭。几天以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搭灶烧火的石块被雨水淋透后风化成了沙砾,而且还夹杂着许多透明小珠子,在阳光照耀下熠生辉。秦福放几粒到嘴里尝尝,味道酸涩,顺手扔到身边的浊水洼地,小珠子溶化了,浊水却澄清了。
秦福的儿子中暑肚痛,喝下一碗小珠子溶化的清水竟然就好了。秦福认定它是一种仙丹妙药,取名“清水珠”。从此,秦福常常来这里烧制“清水珠”,拿去给人澄清浊水或解暑。消息传开,村人纷纷效仿,硫酸铝钾宝藏就这样被人发现了。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矾,平阳赤?山(今苍南县矾山)有之,素无人采,近民得其法,取石细捣提炼而成,清者为明矾,浊者为白矾。
这是有关矾矿开采、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的“温州矾矿”,这个距今已有600多年采炼明矾工艺的活“遗址”,2007年4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矾矿和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将矿源面临枯竭的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矿区开发成工业遗址旅游,走“以硐兴矿”的新路子。矾山能否成为浙南的“鲁尔”,让人充满期待。
硫酸铝钾又名白矾,是明矾石的提炼品。在化工行业明矾有两种,一种是钾明矾,一种叫十二水硫酸铝钠。而通常说的明矾就是钾明矾。
地理环境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位于浙南东海之滨,四周群山环抱,东高西低,是一个东西走向的葫芦形盆地,盛产明矾,素有"矾都’之美誉。矾山镇是苍南县唯一的矿山集镇,明矾石矿储藏量、品位及产量均为全国之首、世界之最。明矾业是矾山镇的传统产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矾山镇最迟从明代即以盛产明矾而闻名遐迩。矾山明矾石矿位于浙江省苍南县城东南17.5公里处,属于矾山镇管辖,矿区勘察面积约48平方公里。从温州市有公路直通矾山镇,交通比较方便。
地形地貌
矾山为一山间盆地,是一破火山口。其间赋存的明矾石矿床具火山喷发—沉积的特征,故应属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矿床。矾山山间盆地为—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破火山口,属复活火山口沉陷类型。其演化过程表明,该区火山岩系具有明显的喷发沉积韵律。矾山明矾石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纪馆头组上段,矿层围绕火山口呈弧形展布。在破火山口演化和第四阶段的多次喷发沉积,形成了多层矿。破火山口既是成矿物质来源的通道,又是成矿物质堆积的场所。从其成矿过程和成矿机制来看,该矿床应属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矿床。矾山明矾石矿矿石原岩为凝灰岩,分为钾明矾石和纳明矾石,但以钾明矾石为主。伴生元素有钾和钒。目前主要用水浸法提炼单一产品硫酸铝钾。温州化工厂用"还原热解法"生产钾肥、硫酸和氢氧化铝等产品。经选矿试验。采用浮选法,矿石回收率为76.84%,精矿品位为24.74—29.18%。矿层稳定,规模大,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一简单,侵蚀基准面以上一般可露天开采。
矾山矿区分五个矿段,其中水尾山、鸡笼山两个矿段做过详勘,大岗山、马鼻山两个矿段做过详查,坪棚岭做过普查。矿山累计探明储量2.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0.74亿吨。从1949年至今,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矿段一直是重要的硫酸铝钾产地。
是谁发现了矾山明矾石矿
矾山明矾?矿的开采传说众多
关于矾山明矾石矿的开采,民间存在不同的传说—有的说是宋代,有的说是明代,但以明代说居多。若采明代说,矾山明矾生产于明洪武八年(1375)以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关于明矾的发现,民间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矾矿石被运出矿硐
传说一
第一个版本:明朝初年,浙江永嘉县有一户郑姓人家和一户朱姓人家,为躲避战乱从永嘉县迁徙到平阳县东南海边定居。安家落户之后,他们用石头砌成炉灶,生火做饭。一次,有人不经意地将水泼到了烧热的灶石上,后来在灶石附近的低凹处发现有白色结晶物出露。人们感到蹊跷,就又拿水浇到被烧烤过的石头上,依然发现它们有白色结晶体出现。用手指头蘸一些结晶体放在舌尖上品尝,有苦涩感。另外,还发现它有净水、治病的作用。于是,郑家和朱家便各自选择一座山丘开采硫酸铝钾石,运到山下后采用水浸法提炼明矾销售。从此,人们将这些白色结晶体称为"明矾",将出产这些石头的山丘称为"矾山",将附近因采冶明矾而形成的村镇称为"矾山镇"。为纪念郑朱两姓先人首创的明矾采炼之法,人们在矾山镇修建了矾祖庙,庙内供奉发现矾矿和发明水浸提炼法的郑朱两姓先祖的偶像。
传说二
另一个版本: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过了长扛,皇帝乘海船一直逃到温州市。那几年兵荒马乱,年景又不好,老百姓苦得没法活。当时玉环有个人,姓陈名叫景成,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便带着一家人逃荒到平阳。一天,他从藻溪到赤来,越走越高,两边树木遮天,路上不见行人。到了赤垟,只见四面高山,黑黝黝一大片森林,中间一块小小的平地,也是草比人高,在那远远的树缝里,露出几间东歪西倒的房子。这时,天下起雨来,打得树叶子噼里啪啪地响。陈景成想到那边人家去投宿,可还有一大段路,孩子也嚷着走不动了,他心里不免慌张起来。正犯愁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块大岩石,像一把撑开的雨伞。陈景成惊喜,拉扯着老婆孩子到石雨伞下躲雨。石雨伞太高了,雨不时打到伞下来,淋湿了一大片,陈景成一家人蜷缩在石头下面的角落里。雨下个不停,他们只得将就着住下来,到附近抱来几块石头,砌成一个简易灶台,架起铁锅,拾来枯树枝,拿出一路讨来的甘薯丝烧起饭来。想不到天公不作美,雨淅淅沥沥下了十来天。待到雨过天晴,地瓜的做法丝也吃完了,他便带着一家人飘泊到别处去。
半个月后,陈景成又路过赤垟,顺便故地重游,来到.上次住过的石雨伞看看,不料原来他当作灶台的那几块石头,经过风吹雨打,变成了一堆灰白色的烂泥。陈景成用手翻了几翻,翻出几颗铁硬的东西,就拿到附近浊水窟里去洗。这一洗,却叫陈景成眼前一亮—这几颗结晶体,比雪还白,比珠还亮,拿到太阳光下一照,光闪闪的,叫人眼都睁不开!陈景成连声地喊道:宝贝,宝贝!逗得全家人都笑了。一回头,无意中看到那一汪浊水,已变得澄清透明,一眼看到底。陈景成为了生活,到处奔走,他拿着这宝贝,逢人便问是什么东西,但谁也没见过,更说不上有什么用处了。一天清早,他碰到一位99岁见多识广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这是硫酸铝钾,不但能澄清浊水,还可以治病。陈景成第三次来到石雨伞下,便把宝贝拿出来.对赤垟人说开了,赤垟人知道了这穷山坳里藏着这样好的宝贝,都欢喜得了不得,便把赤垟改名矾山,从此开始建窑烧矾。在水尾附近,最多的一次烧出九担明矾,所以那里就叫九担。九担附近有条岭,现在还叫九担岭。人们不会忘记首先发现明矾的人,便造了一座庙宇,供起窑主爷,每年设祭。这位窑主爷便是陈景成。
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巨大的明矾矿石,显现斑斑洲的五彩,经雨水冲刷凝结形成一圈圈绿色的"青苔"
传说三
而民间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六百多年前,矾山周围数十里荒无人烟。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战争连?不断,百姓纷纷背井离乡,外出逃生。四川荣阳县有个难民叫秦福?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流落到矾山一带。一天,天气骤变,大雨涝沱,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野去哪里避雨呢?他们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半山腰找到一个石洞。这个石洞有块巨石盖顶,形似雨伞,所以人称"石雨伞"洞。天色渐渐暗下来,雨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见天色已晚,秦福一家四口只好暂在"石雨伞"洞里住下。安顿下来之后,他从附近搬来几块石头,垒起一个灶堂,让老婆生火做饭。
大雨一连下了三天,到第四天才停下来。雨停之后,秦福带着老婆孩子下山向东南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大海边。到了海边,发现没有生路,秦福便觉得那个避雨的石雨伞洞是个不错的栖身之所,一家人便又返回矾山。当重新回到"石雨伞"时,他们却发现原来搭灶的石块已被雨水淋透风化,变成细砂,在阳光照耀下,细砂中掺杂了许多闪亮的透明珠子。秦福好奇地拿起一小撮,放到舌尖一舔,感觉味道酸涩,就顺手把剩下的丢到身边的脏水洼里.这时,小珠子溶化了,脏水却被澄清了。这可乐坏了秦福,他如获至宝,给小珠子取名"清水珠"。秦福决定离开矾山时,他把小珠子包起来带在身上。说来也巧,走到半路,因当时正是盛夏天气,秦福的小儿子在路上中暑了,肚子剧痛。山间野地无处求医,为了给孩子解暑,焦急之下,秦福就从路边坑沟里舀了一碗水,放进一些"清水珠",等水澄清后让孩子喝下。不料这水一喝下,小儿子的肚子疼竟被止住了,过一会儿病也好了。这一来,秦福就更加珍惜"清水珠",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解暑的仙丹妙药。此后,秦福便不时来石雨伞一带找些同样的石头烧制"清水珠",然后拿去给人澄清混水或解暑。消息传开,人们群起效仿,纷纷来到矾山采石炼矾,原始的水浸提炼硫酸铝钾技术渐渐传播开来。明矾宝藏和水浸炼矾法就这样被发现了,秦福成为发现明矾矿的第一人。后来.他被奉为"明宝爷爷"或"窑主爷",后人还给他建起一座"明宝爷爷庙";清朝同治年间,人们又在矾山石宫建起了"窑主爷宫"。
矾矿石被运出矿硐
文献记载中的矾山开采
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矾,平阳赤徉山(今苍南矾山)有之,素无人采,近民得其法,取石细捣提炼而成。清者为明矾,浊者为白矾。"这是有关矾矿开采、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矾山原名赤垟山。民国《平阳县志》记载:"洪武八年,平阳民杨伯存造伪钞(于)矾山(《苏平仲集净)。又,永乐初,以温州市输矾困民,罢染色布(《明史·食货志》)。据是二端,是明初已有采者,第不知其所始。"由此可知,矾山明矾生产当始于明洪武八年(1375)以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根据章鸿钊的《古矿录》和《浙江省平阳县志》记载,矾矿明朝初年就已经开采,与民间传说是吻合的。一般公认的说法,矾山矾矿开采冶炼时间为三百余年,但在此有文字记载的地质工作则开始于1927年。1927-1949年,浙江省政府矿产调查委员会和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宋雪友、屠宝章、叶良辅等,来矾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1928年提供了调查报告。1929年,叶良辅、张更等四人又来此详细考察,于1931年发表题为《浙江平阳之明矾石》一文,介绍了明矾石矿的经济价值以及欧美各国明矾石矿床的情况,并用显微镜对矿区岩矿标本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估计矾山明矾石的储量约为20亿吨。1934年4月,他们来矾山进行第二次实地考察,测量矿坑、矿层,估计储量为2.6亿吨,富矿占到50%,1949-1950年3月.浙江省地质调查所的专家在矿区进行1:7500的地质测绘学及剖面测绘,全面研究了矿床的性质,估算明矾石的储量仅0.62亿吨。1956年以后,对矿区的勘探和调查又有五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仅钻探工程进尺就达42855米。
现代对矾山再次的勘探
1981年3月—1984年10月,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在水尾山、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矿段开展详查工作,控制矿体的深部边界。四年钻探11789米,1986年验收时,测算新增储量为1.12亿吨,暂难利用储量0.59亿吨。1985年3月一1986年9月,浙江省和温州市政府计划在浙南建设年产10万吨的钾肥厂,该地质队为此又对水尾山矿段进行补充勘探,完成钻探进尺5185米,被批准的工业储量为0.53亿吨,远景储量为0.35亿吨。水尾山浅部、深部的补勘和详查,为综合利用明矾石矿,满足矿山的设计需求,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学依据。
矾山矾矿的兴衰
矾山发现最早的古采矿井"雪花窟"
明清硫酸铝钾利用情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温州等地已将明矾用于染色业。清顺治(1644-1661)初期,连年战乱曾致使明矾停产多年。内乱平息后,矾山的炼矾业再度繁荣。但因炼矾排放的矾浆污染了沿溪水域,损害溪岸稻禾,受害农民向官府控告采矾者,于是在康熙帝二年(1663)康熙皇帝亲自下令:"赤垟山炼矾,恩准孤贫渡食,矾浆水必汇入海。"有了康熙皇帝特许,这里的白矾业生产才得以延续。
明矾结晶池
清乾隆九年(1744)之前,矾山农民炼矾,只作为家庭副业,所得硫酸铝钾,先是生产者在临近集市零星自销,尔后逐渐转由商人向外地销售。乾隆九年(1744),苏州市商人在今矾山镇西南约两公里处,建起矾山第一座矾窑(炼矾厂),农民开采的矿石,开始作为商品出售给矾窑,矾山出现了第一代职业矿工。为便于矿石调运,矾窑最初建于露头矿石较多的矾山溪下游,后来才逐渐向矾山本地发展。由于明矾用途越来越广,外埠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矾山附近又陆续添建矾窑。民国初年,矾山一带的矾窑已经多达十余家。
明代至清代初期,炼矾工具就是用石块砌个火灶,再有两个陶缸或木桶即可。清乾隆九年(1744),矾山办起第一座矾窑(厂),随后在上半山、下半山、内外湖、仙人交椅、泅洲佛等处又陆续建窑炼矾。民国五年至民国七年(1916-1918),矾窑最多时达40余家,至民国二十三年仅剩18家,其中矾山有路头窑、四人窑、南宋洋窑、木鱼山窑、银石鞍窑、新大丘窑、四门礁窑、石官窑等9家。水尾有茶山宫窑、上后丘田窑、下后丘田窑、水尾新窑、石仔窑等5家;另有泗洲佛窑和仙人交椅窑。各窑设立自己的销售机构—矾栈。民国二十九年(1940),矾山计有协丰、祥兴、协润兴、裕记、鑫成、新同泰、信记、信泰、源昌、新裕兴、义新、茂发、新泰兴、胜源丰、永源、德泰、永茂、集祥、德兴、大同等窑号共计20家。
矾窑的建筑很简单:一座高大的草,作为锻烧炉房,明矾石的锻烧和溶解在这里进行;草棚数间,是结晶池、浸出桶安放之处,称大桶间。瓦房5-6间,作为经理、账房、司秤等职员的起居室和工作室,以及仓库、厨房等。另有露天柴草场、风化砂场和矿场各一个。全窑占地面积约40-50亩。
矾窑多为数人合伙经营,每人每月按不同的股份分配数(窑顶作为溶解池的锅称镬,日煎1镬,月计30镬),轮流烧镬。如自己无窑,可向窑主租用,租金按日计算,租期在"一水"至"三水"之间(两次停窑修理之间为"一水",有资力者,可时加修,每"水"可长至10年。资力单薄、无法保养窑体者,每"水"只有一二年。
新中国成立后对矾山开采加强管理
1956年以前,矾山明矾矿均由商人经营。1949年9月,浙江省政府成立平阳明矾管理处,派出专人管理矿厂。1949年10月以后,制矾业迅速发展,中共温州地委创办了"天成矾厂"。1956年,矿山改组为国有矿山企业。1958年创造了年产硫酸铝钾4.2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矾山名矾矿已经成为集采、炼、建材生产于一体的一家中型联合矿山企业,进人?家在十八家重点化学矿山的行列。矿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明矾石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占全国明矾探明储量的80%,名列世界明矾石矿山之首;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同行业最大50家企业"及"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排序。目前,全矿在职职工36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50余人。1998年正式命名为"温州矾矿"。
"天蓝、水清、山绿":矾都的呼唤
矾也给矾山镇带来了污染
地下矿硐
矾山的炼矾业曾经给当地居民带来福祉,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矾都"。但是,炼矾业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炼矾采用的焙烧、风化、溶解和结晶的工艺,所产生的矾浆、矾烟和矾渣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这里的溪水,一度成为乳白色的浑水河,污浊不堪。这里的山体,曾经伤痕累累。没有了绿色和生气。这里的天空,曾经是黑烟弥漫,不见蓝色,空气质量很差。由于被污染的水和空气是流动的,矾污染还引起跨行政区域的污染纠纷。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当地政府对小矾厂和炼矾点采取了包括强制爆破在内的集中拆除行动,拆除小矾窑、熔化炉以及厂房一百多座,填埋结晶池和清理风化池六万多立方米。为防止死灰复燃,县环保局在矾山镇建立了环境监理所,全方位、全天候地做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到1999年6月底,当地所有的小矾厂和炼矾点全被关闭,杜绝了小矾窑的生产。
小矾窑被关闭以后,原先靠采矿、炼矾谋生的三千余名从业人员的生计面临着困难。当地政府一方面为下岗的炼矾从业人员排忧解难,一方面抓生态恢复工作。县政府投资了500万元分期整治甘宋溪,清除了多年淤积的矾渣,建起了蓄水坝,并完成了两岸的绿化。甘宋溪原来像牛奶一样的溪水已经变得清澈起来.溪水里又出现了游动的小鱼。现在,水尾山已经绿意盎然,矾山镇其他一些曾经是寸草不生的山坡,通过飞播造林,也已变绿。
对矾山镇的矾企管理有显著成效
现在,矾山唯一的一家国有企业—温州矾矿对矾浆、矾渣和矾烟三方面的污染物进行了处理。其中,矾浆已经闭路循环使用。矾渣已变废为宝,被用做地面砖,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人们的努力,"矾都,,"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环境正在恢复。
世界矾都的"活"遗址要建"地下迷宫"
温州市矾矿雄伟的锻烧炉
温州矾矿经过六百多年的开采,矾矿山体内已形成无数铜体和俐群,采空面积达55.8万平方米,体积259万立方米。庞大的采空区,可容纳下温州地区700万的总人口。这里保存着古采区遗址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尤其是矾矿接近枯竭的最大采矿区—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犹如"瑶琳仙境",其中一采空晌地下室可容千人以上,夏天最热时确内温度仅18摄氏度左右,而冬天最冷的时候,硐内的温度却高达22摄氏度以上,是避暑取暖的好去处。作为浙江省文保单位中首个仍在生产的工业"活"遗址,2005年矾矿遗址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温州市决定在矾山镇建设"世界矾都"矿山公园。拟建的矿山公园分"参观旅游"、"探险观光"、"休闲度假"和"环保时尚"等四大主题及功能区,游客不仅可以在"矿山博物馆"了解硫酸铝钾冶炼过程、在矿山巷道、斜井体验矿工生活,还能在现代声、光、电的特效下迂回于反映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及神话传说等内容的立体造型中。经过开采的矾矿铜高低相差六百多米,地下矿洞犹如迷宫般蜿蜒环绕,游客可进入矿闹猎奇探险,近距离接触地下矾都的神秘面纱。该项目已被列入温州市"十一五"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5.3亿元,巧年内完成。建成后的"世界矾都"矿山公园,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人造矿山旅游胜地。
城镇建设
2020年1月,矾山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经济
资源
矾山镇物产丰盈,资源富饶,除了有储量世界首位的白矾石资源外,还有硫磺矿、高岭土、银灰岩、石墨等矿产以及品类繁多的农副产品、经济作物、海产物品。
第一产业
矾山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全镇耕地面积8369亩,其中水田6371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橘属、茶叶、杨梅、四季柚、马蹄笋等,在发展林业中,坚持“科技兴林”,逐步成片改造薪炭林为经济林,并积极开展绿化造林,森林覆盖率达52.4%,1998年实现消灭荒山目标。效益农业进一步发展,引进了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开发建立了蘑菇、马蹄笋、花苗圃、盆菜、反季节蔬菜、藕芋、绿竹笋、山羊、肉牛、大天鹅等十大农业基地。以矾都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其他村居形成了浙南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矾山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镇拥有化工、五金、机械、纺织、塑编、轻工等几十门类工业企业和井巷建筑企业百余家。硫酸铝钾化工生产有数百年的历史,市直属企业温州矾矿系原化工部18家重点化学矿山之一,被列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全国同行业50家”。近年来相继发展了泡打粉厂,精细化工厂、矾山淀粉厂、鹤龙泉饮用水厂、天湖山矿泉水厂和鹤顶山风力发电场等新企业,引进了同求仪表厂年产值达5100万元。精细化工厂生产的ST防锈料填补了全国精细化工行业的一项空白。井巷建筑业是矾山镇一大特色产业,全镇每年有近万人劳务输出大军凭着高超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承揽冶金,人防、交通、煤炭、水电、矿井、国防等地面、地下工程,其中黄河小浪底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大工程当中都凝聚着矾山人的勤劳和智慧。
第三产业
矾山金融机构齐全,有矾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及四个分社、邮政储蓄所,2002年底全镇存款余额达2.5亿元,贷款总数为1.9亿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险机构有社会保险局办事处、保险公司矾山办事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事处。
旅游
矾山旅游资源丰富,东侧鹤顶山海拔998.5米,为苍南县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异石,想象万千,登高远眺,云海茫茫直达海天之际,游目骋怀,邻近城乡尽收眼底。山上伫立着风力发电场的35根风力发电机犹如擎天巨柱,直插云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山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矾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硫酸铝钾开采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一年一度的明矾文化交流节,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矾山人杰地灵,是革命老根据地,是著名革命将领“铁军将才”朱程烈士的故里,是党的“七大”代表原黑龙江省森林武警总队队长刘先同志的故乡。又是被誉为“东方之子”全国青年作家的现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黄传会的家乡。
朱程将军烈士纪念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朱程将军烈士纪念馆。朱程将军于1910年12月出生于苍南县矾山镇内山村,家境贫苦,早年为追求真理,先就读温州商业学校,后考入黄浦军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37年5月,为了参加抗日救亡,毅然回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由朱程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转战冀鲁豫边区,英勇抗击日寇,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开辟了沙区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28日在曹县王厂地区不幸陷入日军重围,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寇浴血奋战8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年仅33岁。现每年清明节期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部队、学校师生都会在这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世界矾矿遗迹
温州矾矿遗址具有640多年的采炼历史,在世界矿山体系中具有矿种的唯一性、生产工艺的独特性,是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的集合体,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至今仍在保留沿用的半机械、半体力的采炼技术在硫酸铝钾工艺史上具有“活化石”的意义,现存的采矿遗址、炼矾遗址、附属遗址建筑本体与早期沿溪采矿和从山上往山下平地发展的城镇历程以及独特的工业景观和福德湾老街传统民居景观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稀缺的景观资源。同时,矾山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的矿山集镇,产业工人世代聚居与繁衍生息所形成的很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如登山石步道、明矾始祖宫、矿主老宅院、工人大礼堂、苏式办公楼、福德湾老街、抗日烈士故居、人力挑矾古道等,也别具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工业文化遗产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国家矿山公园是矾山旅游开发的核心项目,是推动矾山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完成矿业遗址勘查和统计工作,正在编制项目规划。拟建矿山公园包含矿业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非物质矿业活动遗产等5个类别的矿业遗迹,其中包括有1处大面积的“烧火龙”开采古代采区遗址、鸡笼山水尾山矿段勘探线地质剖面等7处矿业地质遗迹、水尾山等9处矿业生产遗址、上港九担窑等42处炼矾活动遗迹、上百种矾塑和20余种明矾系列等矿业制品、5项非物质采炼活动遗产、3条出海挑矾古道、近百栋历代彩色石头民居、数百件矿石生活器物以及数十种采矿工具等。当中的矾矿矿业遗址保存了自近千年来的历代采石采矿遗址景观,由100多个宋、明、清代和民国的露天采坑以及近200个现代井下采硐组成,从宋代开始,相继采用“黄土头”、“烧火龙”的挖掘开采法,直至民国14年,才采用发射药手工爆破,其不同时代的采矿遗迹、冶炼遗址保存都相对比较完整。矾矿开采技术是我国矿山井巷技术的传播本源,其独创的“软锤号歌”的开采技艺在漫长的地表矿洞开采历程中堪称一绝。
鹤顶山地处矾山和马站镇交界,海拔1006米,为苍南第一高峰,因山势一枝独秀、形如鹤顶而得名。登高可俯览马站平原、矾山盆地以及东海等,天气晴朗时可眺台湾海峡。位于鹤顶山脚的顶村为族聚居村,民俗风情浓厚。山顶有白鹤仙师庙,在当地流传了600多年的白鹤仙师道教传奇。鹤顶山最著名的景观为“云海、花海、石海、风车”,从山脚到山顶有一道曲折盘旋于悬崖峭壁上的雾海天梯,沿路两边怪石林立,山顶、山脊、山腰等处均有密密麻麻的黑色石群,占地约3万多平米,多处石群相连。根据地质部门初步勘探,鹤顶山地质结构特殊,其山体岩石是晚侏罗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形成时间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岩性由单一的中酸性、酸性深灰色块状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组成,宏观特征貌似花岗石,山体岩石厚度约800—1000米。鹤顶山的山坡堆石是由熔结凝灰岩冷却、收缩、固结过程中形成的原生裂隙构造,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崩塌散落在山坡堆积而成,成为一道独特的“石海”景观。
福德湾历史文化村落
福德湾历史文化村落是矾矿炼矾旧址的发祥地及核心保护区之一,占地44.97公顷,数百年来,应开采、生产需求,独特的发展历程使其形成了从山上到山下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又一脉相承的工业村落民居风格。村内的古民居建筑均依山而建,大多利用废弃矿石垒砌而成。同时,因生产运输需要,形成了从该村到达藻溪、赤溪、前岐、沿浦等地的挑矾古道,并形成以老街为中心,以岭脚街、石板街、南山坪街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向外辐射的街巷古道。村落整体布局蜿蜒交错、古风犹存。位于村落中的矾矿炼矾旧址占地面积21.39公顷,由采矿遗迹、炼矾遗迹、古民居建筑及宗教信仰遗迹等内容组成,于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2011年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3年又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21日,矾山镇入选第四批温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街道)。
2019年12月25日,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名单公布,矾山镇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命名矾山镇为“2020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镇”。
人口民族
2021年,温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矾山镇常住人口为25283人。
参考资料
中国矾都—温州苍南县矾山明矾矿探秘.苍南新闻网.2023-12-28
苍南区划.苍南县人民政府.2023-12-28
苍南县矾山镇.行政区划.2023-12-28
自然地理.苍南县人民政府.2023-12-28
弃山成金山 矾山的“逆袭”之路.浙江省林业局.2023-12-28
温州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温州市统计局.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