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杆兵

白杆兵

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是明末重庆市总兵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

白杆兵主要使用白杆长矛。这种长矛由秦良玉根据地形特点设计,采用坚固的白木制成杆身,顶端装有带刃的钩,底部配有坚硬的铁环。在战斗中,钩部可以用来砍击或拉扯敌人,而铁环则可用作锤击武器。在需要时,多根长矛的钩环可以连接起来,用作攀越山岭或攀爬墙壁的工具,使得部队能够迅速越过险峻地形。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山地作战。马千乘指挥的数千名白杆兵,有效地维护了石石主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白杆兵训练刻苦,纪律极严,作战时有进无退。秦良玉率领这支军队连打胜仗,她的名字也威震四方。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秦良玉作为女性军事指挥官,首次参与了实际战斗,带领白杆兵成功镇压了播州区的叛乱。

兵种介绍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长枪)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明末忠贞侯、四川省总兵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兵器材料

科:木犀科属:白蜡树属形态特征欧洲白腊的变种,生长迅速,枝条黄色,叶初期黄绿色,后变为金黄色。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通常5-7枚。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翅果扁平,披针形。

生长习性:喜湿润,多分布于山洞溪流旁,生长快。

经典战绩

平播之战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区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围攻成都城。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省、贵州、湖广各路地方部队,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令叛军闻风丧胆。

收复四城之战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攻榆关不入,便率十万八旗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市后,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明朝大震。清兵趁机直奔向通州区,京师形势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诏今天下诸军镇边勤王,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市遵化市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崇祯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崇祯十七年惨败

秦良玉一心为国,率三万石柱精兵抵至州。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庆市,与附近守将张令相倚为声援。不久,捷春又抽调一万五千石柱兵,进入重庆与官军共同把守坚城。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违背命令,就对路过自己军营的绵州知州陆逊之表示:“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张令守黄泥洼一带,甚失地利。贼军盘踞归、巫众山之巅,俯瞰吾军营垒。倘若他们自上而下,乘势使气攻击官军,张令部必败。张令一败,次必及我部军。我部军一败,谁又能救重庆之急?”陆逊之大惊,问策之所出,秦良玉言:“邵公此时,绝不能坐防坚城,应先发制人,与贼军争山夺险。”

陆逊之立即把消息转告给邵捷春。邵巡抚倒是知错就改。可惜晚了一步。张献忠贼军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岭(今重庆奉节草堂镇)率先向窝里斗的明朝官军发动进攻,一天内即杀明军五千多人。次日,张献忠手下白袍小将张玉儿(编辑者注:即李定国)当阵射杀号称"神弩将"的明军老将张令,乘胜把明军杀得一败涂地。不仅张令一军尽覆,秦良玉手下三万多"白杆兵"也全军覆没,致使最后秦良玉仅单骑逃返重庆市,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惨败。

史料引用

所部兵器用长矛,白木(白蜡木)为之,“白杆兵”遂著名海内。

南明史秦良玉

太保既归马氏,农隙简练士卒,精劲冠诸部。善用长矛,以白木为之,不假色饰。厥后屡立战功,石白杆兵遂著名天下。秦良玉与夫马千乘整饬土政,培训军伍,练出了一支戎伍肃然、所过秋毫无犯、为远近所惮的石砫土兵。因执钢矛带钩、尾有小铁环,以硬杂木为杆的白杆枪,故称白杆兵。

参考资料

秦良玉:古代惟一载入正史的女元帅 ——中新网.湖南在线.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