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礼
杨志礼,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是豫剧唐派传人,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唐派代表人物。1959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1965年被分配到河南豫剧院一团工作,后调入河南省豫剧院二团。他曾与著名豫剧大师李斯忠同台演出《包龙图坐监》,与唐喜成同台演出《辕门斩子》。
人物事件
(一)
杨志礼自小就是个戏迷,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因爱唱爱舞而出名。只要一听见锣鼓琴弦之声,就走不动了。在杨志礼们家乡十里八村的地方,只要有戏,杨志礼是场场必到。杨志礼总是如痴如醉地站在舞台边上看戏,偷偷地学习人家的唱腔和表演。1958年,杨志礼考入了公社创办的业余剧团。由于嗓子好又恨戏,所以在进团的一年中,给杨志礼排了《二遇路》和《马天官打朝》两个戏,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尤其是《马天官打朝》这个戏,每当杨志礼演到“打宫”一场时,观众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年,该剧还被商丘县广播站录了音,在全县播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在演出赶场的路上,还是在回家的途中,那些热情的观众就对着杨志礼喊:“小红脸马天官!”
乡下业余剧团的演出虽然很火爆,但是水平毕竟是有限的。自从杨志礼看了某县豫剧团的演出后,真是大开眼界。杨志礼就想,要是能在艺术有所进步,必须要大团去深造。1959年,杨志礼有幸考入了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文武小生,兼学须生和丑行。在省戏校的六年间,杨志礼如鱼得水、刻苦勤奋,先后在《毛洪跳花墙》中饰演毛洪,在《南阳关》中饰演伍云召,在《董家山》中饰演尉迟宝林,在《采桑关》中饰演周瑜,在《打焦赞》中饰演杨延景(须生),在《三打祝家庄》中饰演祝小二(丑角)等。此外,还排演了五六个现代戏。
(二)
1965年,杨志礼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河南豫剧院一团。进团不久,杨志礼就饰演了《朝阳沟》中的栓宝。杨志礼的演出受到了当时一团的党支部书记孙永祺和著名豫剧须生赵锡铭、郭兰生的好评。赵老师称赞道:“栓宝这个角色你演的很好,动作自然,表演很有农民生活气息,唱的也很有味。”郭老师也称赞道:“你演的栓宝不错,你上场前杨志礼还不放心,现在放心了,你要虚心向老师们学习,你很有发展前途!”继《朝阳沟》之后,杨志礼又排演了古典戏、现代戏二十四五个。比如,杨志礼在《红管家》中饰演聂小江,在《一袋麦种》中饰演志强,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在《半篮花生》中饰演东升,在《下陈州》中饰演州官,在《三哭殿》中饰演李世民,在《老拳新传》中饰演刘义拳,在《魂断燕山》中饰演王之采,在《渡口》中饰演老爷爷,在《血溅乌纱》中饰演严天民,在《辕门斩子》中饰演赵德芳,在《抬花轿》中饰演姬定,在《秦雪梅》中饰演秦国政等。
尽管杨志礼演了不少剧目,并未刻画角色费了不少心血。但是,杨志礼还觉得无论是从唱腔到表演,还是从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到内在的心理刻画,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很锤炼。在杨志礼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无止境,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艺术水准,必须博采众长,虚心向前辈们学习,以求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于是,在1978年古典剧重新开放不久,杨志礼便拜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先生为师。从此,杨志礼进入豫剧唐派艺术的殿堂!在这里,杨志礼如饥似渴地跟随老师学习唐派艺术,演出唐派代表剧目。
杨志礼跟老师学的第一个戏是《江南传奇之十五贯》,在剧中饰演况钟。初学唐派,真是苦难重重。其声腔特点是高亢激昂、洪亮奔放。而杨志礼的嗓子低细、音量窄小,行腔托不住底气。为了适应唐派唱腔的要求,杨志礼刻苦练声,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训练。为不妨碍他人休息,杨志礼把被子叠成四折,趴在被子上练,累了就躺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嘴练,每次都练一个多小时,只累得脖颈发沉,腰部发酸,下床后眼前金花飞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仍不见有明显提高,于是思想上产生了畏难情绪。唐老师发现杨志礼这情况后,主动帮杨志礼克服苦难,每天一大早就叫杨志礼起床练声,而且每次都给杨志礼做一些示范指导,热情地鼓励杨志礼鞭策杨志礼前进。在那些脚踏晨露头顶星艰苦练声的日子里,唐老师确实为杨志礼耗费了不少心血。对此,杨志礼将永远铭刻于怀!
(三)
“桃李芬芳,功在园丁。”在老师的精心传教和无私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努力,使杨志礼在学习唐派艺术的道路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杨志礼所学的唐派到表剧目,得到广大观众、听众的认可,受到了专业戏曲音乐工作者的好评。杨志礼与唐老师合演的《三进帐》被中央电台录制播放,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像收藏。杨志礼演出的《三哭殿》、《血溅乌纱》、《老拳新传》、《南阳关》、《辕门斩子》、《下陈州》、《包龙图坐监》等剧目被河南电台录音、被河南广播电视台录像,并经常播出、播放。河南省、市报纸、杂志多次载文评价杨志礼学习唐派艺术的情况。《河南广播电视报》1984年元月底报道:“名师出高徒——流派艺术传人”,同时刊登杨志礼的照片。1986年8月22日又一次以“新录制的豫剧唱段”为题,用四十五分钟的演唱时间,向河南人民介绍了杨志礼的表演和唱腔。该文写道:“杨志礼,1965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是河南省豫剧二团的优秀演员,著名须生唐喜成的徒弟,今年四十三岁,他的声音坚实,洪亮。演唱富有韵味,表演凝重大方,颇有唐派风格,很受广大观众欢迎”。该报又于1987年3月6日发表了题为《唐派唱腔继承人杨志礼唱腔欣赏》一文。文章写到:“河南省豫剧二团的杨志礼,是一位有艺术才华、敢于创新,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后起之秀,他为了掌握运用唐派表演艺术,在唐喜成的精心传教下,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唐派的表演方法,有时他在台上演出唐派代表剧目,观众却都把他当成了唐喜成。”不少观众、听众,看了、听了杨志礼的演出、演唱后,有的写信,有的写诗,还有的送条幅称赞。有位戏曲爱好者写诗赞道;“唐派传人技艺精,‘哭殿’‘义拳’享盛名。志礼扬帆征途远,听你演唱倍感亲。”还有一位八十岁高龄的书法家写条幅称赞道:“志礼文艺师喜成,声调动作相似同。学习精神无限美,公众希尔攀高峰”。
杨志礼自拜在唐老师门下,潜心钻研唐派艺术,在演出实践中,逐渐把感性认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杨志礼写的《唐派唱腔浓郁芬芳》、《学艺五字诀》以及《三十字练声口诀》分别在《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和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发表和录制播放。宁陵县一位叫韩光的演员称赞《学艺五字诀》说:“杨老师,你写的《学艺五字诀》很好,从气、字、声、情四方面讲出了演员在演唱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杨志礼写的《三十字练声口诀》在有的专业文艺团体中已经流传开来。
由于多种原因,杨志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过早地退出了心爱的豫剧舞台,但是杨志礼的心一颗也没有停止对唐派艺术的研究。在2008年8月9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杨志礼收下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河南戏剧家杂志社的董顺卿,一个是漯河双汇集团的王宝云,这又更加燃起杨志礼为唐派艺术的研究和弘扬的信心和决心。收董顺卿主要是为了在理论上去研究唐派艺术、同时为唐派艺术创作新的演出剧目和宣扬唐派艺术,收王宝云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唐派艺术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
参演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舞台作品
参考资料
唐派新叶绽新颜 唐派贾门弟子张新建喜收13位新徒.今日头条.2024-01-10
河南432人穿龙袍唱豫剧 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图) - 华声在线.华声新闻.2024-01-10
河南432人穿龙袍唱豫剧 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图) - 社会百态 - 华声新闻 - 华声在线.华声新闻.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