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亚瑟·霍利·康普顿

亚瑟·霍利·康普顿

亚瑟·霍利·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而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效应展示了电磁辐射的粒子性,对当时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康普顿还因其在曼哈顿计划中的领导作用,以及1945至1953年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贡献而闻名。

人物生平

亚瑟·霍利·康普顿出生于1892年9月10日,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是埃利亚斯·康普顿与奥特莉亚·凯瑟琳·康普顿(娘家姓奥格斯普尔格)的儿子。他的母亲曾被选为1939年度的“美国母亲”。康普顿成长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伍斯特大学伍斯特学院的前身,康普顿曾就读该校)的院长。他的两位兄长卡尔和威尔逊也都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1913年,康普顿从伍斯特大学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随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在1916年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康普顿成为首批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学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研究。在那里,他对γ射线的散射与吸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他日后发现康普顿效应奠定了基础。

康普顿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师,并在匹兹堡的威斯丁蒙斯光源公司任研究工程师至1919年。1920年,他成为韦曼克罗的教授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主任。1923年,他成为芝加哥大学自然哲学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康普顿是曼哈顿计划的关键人物,负责建造将转化为的核反应堆,并监督了恩里科·费米建造世界首个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的过程。战后,康普顿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校长,在任期内推动了学校的多项重要改革。

1962年3月15日,康普顿市因颅内出血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去世,享年69岁。他的遗体安葬于俄亥俄州伍斯特的伍斯特公墓。

科研成果

康普顿在普林斯顿的早期,设计了一种证明地球是转动的方法。他在X-射线领域的研究中,发展了一种X-射线从晶体反射的强度理论,用于研究电子原子排列。1918年开始研究X-射线散射,1922年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这一效应清晰地说明了电磁辐射波的颗粒性。他还与哈格诺共同发现了X-射线的全内反射现象,并是第一个从有规则的格点中得到X-射线谱和它的波长的物理学家。1930-1940年间,康普顿进行了宇宙射线强度随地区变化的研究,证明了宇宙射线的强度与地磁的关系比与纬度的关系更大。

所获荣誉

亚瑟·霍利·康普顿一生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的拉姆福德金奖章、1928年的北美辐射协会金质奖章、1940年的皇家协会休斯奖章和弗朗克林研究所的弗朗克林奖章等。他的名字也被用来纪念,包括月球上的康普顿环形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学生宿舍之一的康普顿楼等。美国航空航天局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其核心原理即是康普顿效应。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