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黑牡丹

黑牡丹

黑牡丹(学名岩牡丹属 kotschoubeyanus)为仙人掌科(Cactaceae)岩牡丹属(Ariocarpus)的一种蓝宝石,广泛分布于墨西哥,多栖息在奇瓦瓦沙漠及其边缘地区,生长在石灰质或石膏土壤中。黑牡丹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稍耐寒,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流通的环境中。

黑牡丹株高3-8厘米,株幅5-7厘米,株体呈莲座状,常单生,野生时从不会长出地面。植株具肥大的直性肉质根,成熟后会在基部萌发仔球,呈丛生状,体表密布三角形疣突,表皮粗糙,墨绿色至黑色。花顶生,钟状,红色,果实圆形。花期为秋末至初春。

黑牡丹形态独特、自然古朴,且花色鲜艳、能不断开花,可作为小型盆栽点缀几案、窗台等处。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非法采集,黑牡丹于200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后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为保护黑牡丹的种质资源,墨西哥政府将其列入《国家濒危物种名录》的“受特别保护 ”类别,禁止非法过度采集。

词源

黑牡丹为岩牡丹属(Ariocarpus)的一种多肉植物,该属是仙人掌科(Cactaceae)中最奇特的属之一,其扁平、叶状、底部带龙骨的硕大疣突和叶片相似,整株看上去像一株小型龙舌兰。其学名“Ariocarpus”源于古希腊语橡树果实,意为岩牡丹属植株的果实和橡树果实非常相似。

形态特征

黑牡丹株高3-8厘米,株幅5-7厘米,株体呈莲座状,植株常单生,野生时从不会长出地面。

疣突

植株具肥大的直性肉质根,成熟后会在基部萌发仔球,呈丛生状,体表密布三角形疣突。疣突分枝,基部椭圆形,顶端三角形,长约0.5-1.3厘米,宽长仅0.3-1.0厘米,疣突中间具沟,沟内密生细短的绒毛,表皮粗糙,墨绿色至黑色。

花和果实

花顶生,钟状,红色,长1.5-2.5厘米。果实圆形,长约0.8-1.8厘米。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黑牡丹广泛分布于墨西哥,从萨尔蒂略、科胡利亚和新莱昂州以西一直向南延伸到克雷塔罗州。截止2010年,其分布范围超过60000平方公里,但栖息地面积相当小。

栖息环境

黑牡丹多分布于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及其边缘地区,生长在石灰质或石膏土壤中。其多栖息于淤泥质洪泛平原中,该栖息地在墨西哥当地被归类为微型荒漠(matorral desértico micrófilo)和沼泽地(mezquital extradesértico)。通常情况下,黑牡丹很难被发现,因为其分布的一些地区在雨季会定期被洪水淹没,再加上植株本身又较为低矮。此外,在旱季,淤泥经常会被吹落,将植株完全掩盖。

生长习性

黑牡丹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稍耐寒,忌阴暗潮湿和通风不良,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夏季高温时植株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此时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滞。黑牡丹能耐0℃的低温,但花期会推迟,其花期为秋末至初春,通常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开放,傍晚闭合,如此昼开夜闭,单朵花可持续开放1周左右。

栽培技术

播种

黑牡丹播种繁殖一般在3-5月以室内盆播的方法进行,其种子发芽适温为20℃-24℃,播后7-10天发芽,实生苗生长缓慢,需4-5年或更久的时间才能开花。用播种繁殖的黑牡丹俗称“实生株”,其特点是具肥大的肉质根,株形端庄耐看,寿命长,生长多年的老株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嫁接

嫁接砧木可选择量天尺仙人球等习性强健、长势旺盛的仙人掌科植物,多以平接的方法进行,嫁接苗生长很快,一般两年就能开花,且开花较多。但嫁接的植株没有肥大的肉质根,容易提前老化,往往长不到应有的大小,品相也不如实生苗耐看。也可用青叶麒麟等茎较细的仙人掌科植物作砧木,嫁接时不对接穗的根部进行过多的修剪,而是将其砧木的截面与接穗的根部直接结合,这样既能保住肥大的肉质根,又能加快生长速度。

扦插

可在生长季节,将嫁接的植株从砧木上砍下,清除残留的砧木,晾晒一段时间,待伤口干燥后进行插,使其长出自己的根系(俗称“落地”),也可将老株旁萌生的小株切下扦插。

养护管理

黑牡丹的实生苗生长缓慢,不需要太多的养分,因此栽培中水肥不宜过大,在春秋季节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施肥也不必太勤,如果土壤有一定的肥力,甚至可以不施肥。夏季高温时,黑牡丹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应控制浇水,并加强通风。冬季需严格控制浇水,使植株进入休眠状态。如果冬季温度能保持在10℃,并有充足的阳光,可继续浇水,使植株继续生长并连续不断开花。每隔1-2年可在春季换1次盆,盆土要求疏松透气、具有一定肥力、钙质以及良好排水性的较粗颗粒。

病虫害防治

黑牡丹易患锈病,栽培中要多接受阳光,以增加紫外线的照射,预防锈病,增施钾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锈病的抵抗力。一旦植株感染锈病,可用粉锈宁或其他的杀真菌剂防治。此外,黑牡丹还会因土壤通透性差、排水不畅、积水、闷热潮湿等原因造成植株烂根,严重时甚至整株都烂掉。因此,需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物种保护

濒危原因

黑牡丹的濒危原因主要包括自然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非法采集,在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人会非法采集黑牡丹入药,这已经造成部分种群灭绝。此外,黑牡丹生长缓慢,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再加上其分布的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农业扩张,因此其野生种群数量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级别

2009年,黑牡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

2010年,黑牡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保护措施

为保护黑牡丹的种质资源,墨西哥政府将其列入《国家濒危物种名录》(NOM-059-SEMARNAT-2010)的“受特别保护 ”类别,禁止非法过度采集。黑牡丹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贸易国会加强口岸物种资源查验工作,禁止黑牡丹植株和种子非法入境。

主要价值

黑牡丹形态独特、自然古朴,形似岩石而又有生命,且花色鲜艳、能不断开花,是多肉植物中的经典种类,可作为小型盆裁点缀几案、窗台等处。由于黑牡丹生长缓慢,较为稀少,国内外不少植物爱好者将其视为收藏级品种。

物种对比

黑牡丹种下变种、变型、亚种较多,包括姬牡丹、白花黑牡丹、象足黑牡丹、红叶黑牡丹等,形态较为相似,区别如下:

参考资料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 Schum..catalogue of life.2024-05-06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5-06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powo..2024-05-06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var. elephantidens.llifle.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