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茎秦艽
粗茎秦艽(学名:龙胆属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是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枝少数丛生。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4-6.5厘米。花多数,无花梗,在茎顶簇生呈头状,稀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长4-6毫米。果内藏,无柄;种子红褐色,有光泽。花果期6-10月。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南部、甘肃省南部,在云南丽江有栽培。生长于海拔2100-4500米的山坡草地、山坡路旁、高山草甸、撩荒地、灌丛中、林下及林缘。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粗的根。枝少数丛生,粗壮,斜升,黄绿色或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4-6.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尖,边缘微祖糙,叶脉5-7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长5-8厘米,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鞘中;茎生叶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至急尖,基部钝,边缘微粗糙,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近无柄至长达3厘米,愈向茎上部叶愈大,柄愈短,至最上部叶密集呈苞叶状包被花序。
花多数,无花梗,在茎顶簇生呈头状,稀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长4-6毫米,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先端截形或圆形,萼齿1-5个,甚小,锥形,长0.5-1毫米;花冠筒部黄白色,冠檐蓝紫色或深蓝色,内面有斑点,壶形,长2-2.2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5-3.5毫米,先端钝,全缘,褶偏斜,三角形,长1-1.5毫米,先端钝,边缘有不整齐细齿;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7-8毫米,花药狭矩圆形。长1.5-2.5毫米;子房无柄,狭椭圆形,长8-10毫米,先端渐尖,花柱线形,连柱头长2-2.5毫米,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无柄,椭圆形,长18-20毫米;种子红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2-1.5毫米,表面具细网纹。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100-4500米的山坡草地、山坡路旁、高山草甸、撩荒地、灌丛中、林下及林缘。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冷凉湿润、日照充足的气候,耐寒冷,怕积水,幼苗忌强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和土层深厚的腐殖土和沙质壤土为宜。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省(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四川省、贵州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南部、甘肃省南部,在云南丽江有栽培。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播前15天将激勃素用高浓度的酒或乙醇溶解,按1:5000倍水混合稀释,然后将混合液与混好的种子(种子与细沙按1:3比例混匀)拌匀,湿度以沙子不聚成团为宜,最后用尼龙袋装好,置于阴凉处,保持湿度,待种子粉嘴露白即可下播。
播种方法:育苗一般选择在海拔较低(2000米以下)或温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如中国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丹巴县、九龙县等县干热河谷地区或者内地成都平原。育苗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用开厢育苗,厢宽1.2米,厢沟深20厘米。厢面撒施优质有机肥2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或磷酸氢二铵15千克。播种前厢面用清水浇透。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厢面,盖1-2厘米细土,每亩用种量1-1.2千克。厢面搭小拱棚盖膜保温保湿。苗长到4-6片真叶时,揭膜炼苗。幼苗长到6片真叶时,喷施磷酸氢二钾50千克/亩两三次。育苗后第2年5月高原地区雨季来临时壮苗可移栽,弱苗生长一年后移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相对较高、质地疏松向阳的沙壤土。于上季作物收割后即可翻耕,耕深30厘米左右。春耕前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20千克,再翻耕一次,整平耙细。
种子直播
稞麦套作法:与青稞套种、利用青稞遮阴,减少一年土地占用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青稞生长到二叶一心期,用绿麦隆进行化学除草,施药7天后播种。于青稞行间进行窝播,挖浅窝,每窝播5-10粒,窝距20厘米左右,每亩约用饱满成熟种子0.5-0.8千克。播后不必覆土,经过松土的地块,种子经雨淋会自行进入土壤空穴。一般播种到种子出苗大约需要30天,至6月中下旬开始出苗。播种后直到青稞收割,一般不作管理,青稞成熟后进行人工收割,不可机收,收割后的田间杂草一般较少,在9月中旬清理一次杂草,用刀割去,搬离地块,以免杂草种子脱落,增加次年杂草量。第2年不再播种稞麦,4月中旬杂草萌发初期,用50%乙草胺乳油或60%丁草胺乳油喷施一次除草。5月中旬用小尖锄间苗、补苗,并挖去多年生杂草,间苗时每窝留苗一两株,多余壮苗移栽至缺苗处,每亩株数5000棵左右。7月中下旬,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除草一次,将田间杂草清理干净。以后每年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每年松土除草三四次,切勿伤及茎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千克。开花期间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0.3千克/亩,多次喷施。
一般净作法:不再与其他作物套作,主要以杂草共生遮阴,可以采取直播或育苗移栽。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条播,沟深3厘米。均匀撒入沟内,浅覆土。每亩用种量0.8-1千克。播种前7天喷农达或百草枯一次,杀死已存杂草。7月下旬秦艽幼苗长到两三对叶期,人工或割草机割草一次,不能手采,以免幼苗受伤。2龄期以上管理与稞麦套作一样。
育苗移栽
移栽前一天育苗地浇透水,起苗时注意不要伤害根系。起苗后尽快栽植,栽种时按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的规格挖窝移栽,窝深根据根长短而定,埋土至原根茎交接处即可,压实,使根充分与土壤接触,栽后浇透。每亩栽1万株左右。移栽后第1年不除草,第2年管理同种子直播管理。
采收留种
采收:青稞套作或大田直播的粗茎秦艽生长4年后秋季采挖,育苗移栽第3年采挖。先割除地上枯萎的叶片、茎秆,再用大锄深挖地下根系,粗茎秦艽的根可深达地下30厘米处。然后除去泥土、清洗、晾晒,晒干即可。净作四年生粗茎秦艽每亩产干品150-200千克。
留种:与稞麦套作或大田直播的粗茎秦艽在1-2年生长缓慢,生长3年开始开花结籽,第4年留种;育苗移栽的粗茎秦艽苗生长快速,第2年部分开花,现蕾时应分期分批剪除花蕾,促进根系生长,第3年大量开花时留种。留种时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植株,于秋季9-10月种子变为褐色时采收,将有种子的茎秆从2对苞片下部4-5厘米处割除,割回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待种壳裂开时抖出种子,风选法吹去种壳,装入尼龙口袋中贮藏于干燥处。一株粗茎秦艽约采收种子5-6克,种子不能长期贮藏,2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极低。
病虫防治
叶斑病:一般多在6-7月发生,危害叶片,初生为灰白色圆形小斑,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喷施两三次,每10天喷一次。
锈病:在高原地区粗茎秦艽易发生锈病,特别是在7-8月高原地区空气温度高,又遇连续降雨天气。发病初期,叶表皮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期斑点逐渐由淡黄色变为黄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表皮易破裂,向外翻,斑点聚集成圆形或椭圆形。发病初期,立即用2%戊唑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续3次,效果明显。
参考资料
粗茎秦艽.中国植物志.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