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道冲
斡道冲,字宗圣,李仁孝李仁孝时重臣,灵州(今宁夏灵武)人,从夏主迁居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世代掌修夏国史。
他不但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而且淡泊功名,尤其对奸相臣刚直不阿,敢于直言,勇于斗争,是西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汉族名相。
正文
他年八岁时以《尚书》中童子举。精通五经,译《论语注》,作《论语小义》二十卷,又作《周易卜断》,用蕃字(西夏文)写成,流行夏境。任得敬在朝廷任国相时,专横跋扈,唯有斡道冲敢于同他抗争。早在任得敬上表请求入朝时,斡道冲就进谏反对,说任得敬入朝,是想干预国政,自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能保证他没有异心吗?在斡道冲等刚介之士的坚持反对下,仁孝皇帝没有允许任得敬入朝。这使得任得敬视斡道冲为眼中钉。后任得敬进为国相后,斡道冲不畏权势,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弹劾任得敬滥杀无辜,网罗亲党。任得敬恨得咬牙切齿,想杀斡道冲,只是斡道冲名气太大,恐引起众怒,只好让斡道冲闲居在家,不准他参理国政。为此,斡道冲沉寂了几乎二十年,仍处之淡然。斡道冲敢于同任得敬为首的专权跋扈、投机钻营、图谋篡权的奸臣做坚决斗争,表现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鸿儒气魄,其人品为世人所敬仰。西夏乾佑元年(1170年),任得敬篡权阴谋被粉碎,第二年五月,李仁孝以斡道冲为西夏国中书令,朝中官吏引为楷模。在斡道冲的影响下,群臣敢于直言,敢于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非常必要和有益。不久,众望所归,斡道冲又被任命为国相。西夏刘承祐十四年(1183年),斡道冲因劳累而死。他任西夏国相十余年间,廉洁施政,生活俭朴,史载“家无私蓄,仅有书籍数床而已”,可谓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仁孝皇帝闻讯后,悲痛万分,令人将斡道冲遗像画于郡县学,尊为楷模,世代与孔子共祭祀,表现出对斡道冲的崇高评价和深切缅怀。直到元代,斡道冲还被尊为一流学者,儒学大师。元代翰林学士虞伯生撰有《西夏相斡公画像赞》云:“西夏之盛,礼事孔子。极其尊亲,以帝庙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谟。通经同文,教其国都。遂相其君,作服施采。顾瞻揭阳学宫,遗像斯生。国废时远,人鲜克知。坏宫改作,不闻金丝。不忘其亲,存贤子孙。载国丹青,取征良史。”斡道冲昭垂百代清芬,其德操令后人慕仰,可谓西夏贤相儒臣。
天盛三年(1151)为蕃汉教授。在朝刚介直言,与御史中丞热辣公济、翰林学士兼枢密都承旨焦景颜共同抵制外戚任得敬的专权和分国活动。任得敬被诛后,刘承祐二年(1171)为中书令。辅佐仁宗稳定政局,发展文化,很多重要典籍即在此时刊印。乾十四年死,为相十数年,家无私蓄,藏书甚多,死后,赵祯图画其像,从祀于孔子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