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仙鹟

大仙鹟

大仙(拉丁学名:Niltava grandis)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深色鹟。

形态特征

大仙鹟雄鸟头顶至后枕、腰、尾上覆羽、翅上小覆羽和颈侧一块斑辉钴蓝色,背暗紫蓝色,前额、眼先、颊、耳覆羽和头侧绒黑色,中央一对尾羽紫蓝色,其余尾羽黑色,外紫蓝色,大覆羽和飞羽黑色,羽缘紫蓝色。颏、喉和上胸黑色,到下胸上腹和两胁逐渐变为暗蓝紫色或蓝黑色,下腹和尾下覆羽蓝灰色,尾下覆羽羽缘白色,覆腿羽黑色。

雌鸟前额锈褐色,头顶橄榄褐色或褐灰色,头顶后部到后颈逐渐变为蓝灰褐色,颊、眼先、耳覆羽和头侧褐色或茶黄褐色、具细的白色羽轴纹。背、肩、腰和尾上覆羽褐色,中央尾羽栗色,外侧尾羽和飞羽褐色,羽缘深棕色,颈侧有一鲜蓝色块斑。颏、喉和上胸淡皮黄色,其余下体淡红橄榄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6-38克,体长205-215毫米,嘴峰♂14-16毫米,翅♂99-112毫米,♀97-105毫米;尾♂87-101毫米,♀86-106毫米;跗♂23-26毫米,♀23-25毫米。(注:♂雄性;♀雌性)(指名亚种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次生林中,冬季多活动在低山和山脚林缘地带,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大,不甚惧人。多在林下灌丛和小树上,也频繁的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叫声由优雅的k'tu-tu-ti声引出三个清晰的上升哨音;也发出似责骂的嘟声及鼻音dju-ee。

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蚱蜢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目前认可了四个亚种分布:

- N. g. grandis (Blyth, 1842) – 东喜马拉雅山到中国西南部、缅甸中部和泰国北部、西部。

- N. g. griseiventris La Touche, 1921 – 中国南部和印度支那北部。

- N. g. decorata Robinson \u0026 Kloss, 1919 – 越南中南部。

- N. g. decipiens Salvadori, 1891 –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的山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岸边和岩坡的各种洞穴中,也在树洞中营巢。巢呈杯状,全月苔藓植物构成,内垫有细根。每窝产卵通常3-5枚,卵乳白色或土黄色、有时被有细的粉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4-26.1毫米×16.0-19.0毫米。早成雏晚成性。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历史分类

大仙鹟于1842年由英国动物学爱德华·布莱斯基描述,基于在印度达仁青收集的标本。他给它起了Chaïtaris grandis的二名法。大仙鹟现在被归类到了大鹟属,该属于1837年由英国自然学家布莱恩·霍奇森引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The IUCN Red List.2024-02-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