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钟掘

钟掘

钟掘,1936年9月1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机械工程专家,“极端制造”、“和谐制造”学术思想的提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钟掘考入北京钢铁学校机械系;196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系系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009年12月钟掘当选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和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主任;2011年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钟掘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和材料制备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大型材料制造装备,复杂机电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造装备。

人物经历

1955年,钟掘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心一意地选择了机械专业,并顺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

1960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从此开始了在冶金机械行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系系主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机械设计及理论)。

2000年,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

2009年12月,钟掘当选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和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1年,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钟掘长期从事机械与制造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在轧制、锻、挤等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工艺与装备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中,注重探索大型复杂结构件材料流变的多尺度结构演变规律,研究材料与构件成形成性协同制造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规律,以获得高品质构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复杂系统耦合与解耦设计理论、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辨识与故障诊断、残余应力与失效分析,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新型材料制备机械研制等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是轧机驱动理论、高速轧机振动理论、冶金机械强度设计、现代高效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集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发明了铝及铝合金的电磁铸轧技术与装备、在3万T模锻水压机功能升级、特宽铝板轧制线改扩建等多项材料加工生产的重大装备建设工程应用中取得实效。

钟掘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提出了“极端制造”、“和谐制造”的学术思想,确定了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研究方向,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铝合金电磁场铸轧和快凝铸轧新原理,创造了电磁场铸轧技术与装备、快凝铸轧技术与装备,形成的生产线高效节能、品质优良;完成了特宽铝带轧线高技术改造、巨型水压机扩改工程、高性能特薄铝板技术开发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为保证重要军工产品的制成和铝材产业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科技基础;提出了轧机驱动封闭力流理论,解决了中国引进的大型机组的重大设备故障,推进了4个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系统研究了现代复杂机电系统的多过程交互规律和伴生奇异工况的普遍问题,提出复杂机电系统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机电耦合、界面耦合等耦合模型和大系统的全局耦合数理模型、数值求解方法和并行优化设计方法,为现代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融合制造科学、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开展高性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精微化、数字化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将制造界面的行为机理及其与信息传输的融合研究推向微观层次的多元交互研究。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钟掘长期从事高性能材料强场制造、复杂机电装备设计与控制等领域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主持财政部产业技术跃升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国防预研等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

科研成果奖励

•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4年,钟掘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出版专著3本,国家发明专利7项。

著作论文

会议论文

期刊论文

人才培养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间,钟掘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后10余名,2009年指导的博士生帅词俊的论文《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被评为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钟掘一路探索一路辉煌,四十年如一日献身冶金机械教学与科研工作,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钟掘院士风趣幽默,嗓音优美,做起报告来真实生动,感染力很强,一直很受欢迎。记得有一次她的一场报告持续三个多小时,整个会场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几十年来,不论是同辈、同事、朋友、学生都愿意与她共事相处,争做她的学生,感受她工作认真,对人诚恳和坚持真理,忠于科研的精神。这正是来源于一个老党员,一个知名老科学家人格的无限魅力。“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钟掘院士虽已年过古稀,但仍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做起科研来劲头很大。她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化作对技术的次次革新;对青年一代的拳拳爱心,化作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如高山流水,永润我们的心田。 (中南大学学风建设网)

参考资料

院士风采.中南大学.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