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吉拉奥一世

巴吉拉奥一世

巴吉拉奥一世(马拉地语:थोरले बाजीराव पेशवे)是马拉地帝国的佩什瓦(首相)暨将军。服侍于马拉地第四任恰德拉巴蒂(国王)沙胡,并掌握其军政大权。在他掌管马拉地兵权的时期内,他重振了西瓦吉大帝逝世之后马拉地的颓势,并将马拉地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极致。

巴吉拉奥一生征战沙场二十余年,指挥大小战役41场,从无败绩。英国名将伯纳德·蒙哥马利认为其“堪称印度史上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家”。

早年生涯

巴吉拉奥出身于马拉地世代担任佩什瓦(意为“首相”)的贵族家庭,父亲巴拉吉·维什瓦纳斯便是恰德巴拉蒂·沙胡的第一位佩什瓦。1720年,维什瓦纳斯去世。年仅20岁的巴吉拉奥便子承父业,继承了佩什瓦的官位。

此时,马拉地正处于王权旁落之际,身为统治者的恰德巴拉蒂·沙胡大多数时间之内隐居在自己位于萨塔拉的行宫内,不问政事。于是,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佩什瓦实际上便担下了领导马拉地军政的重担。

巴吉拉奥上任伊始就面临着四大挑战:

一、作为一个年纪轻轻便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自然受到朝内外许多大员的嫉妒,很多元老或是封疆大吏对这位只相当于自己儿孙辈的后生并不信服。

二、名义上仍效忠于莫卧儿帝国的海德拉巴尼扎姆(意为“王公”)阿西夫·贾赫正在迅速扩张自己实力,对马拉地于德干地区的霸权已经构成实质性威胁。

三、眼下,马拉地当局急需确立自己在摩腊婆古吉拉特邦的统治。

四、佩什瓦政权对于马拉地帝国的许多边缘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许多地区名义上受马拉地政府的管辖,实则当地部族始终不服马拉地人的统治(比如赖加德)。

不过,巴吉拉奥并没有被这些再棘手的问题给吓倒,反而显示出十分的自信。在他看来,莫卧儿已经沉沦,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发动北伐,将印度北方纳入马拉地的版图。他甚至不甘于令马拉地人宥于蛮烟瘴雨的德干地区,而是立志统一印度,建立一个属于印度教的“印度帝国”。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

“……我们须冲破德干此瘴之地,征服中印度!莫卧儿帝国人已尽是些怠惰而沉湎鸦片的淫夫,那北方金库(指莫卧儿的国库)中累世累代积攒的财富终将为我们所有!现在,是时候驱逐玷污瓦拉纳西圣地的那些贱民和野人(指占据印度北方的穆斯林)了!向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方向进军,让他们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我们要让马拉地的旗帜飘扬于奎师那河与印度河之间!我们必将统一印度!……”

对战海德拉巴

北伐莫卧儿的口号虽然诱人,但是心静如水的巴吉拉奥知道,必须先令马拉地成功统一德干地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战略行动。而首先,挡在他面前的就是日益强大的海德拉巴邦。于是巴吉拉奥决意先拿该国开刀。

与阿西夫相委蛇

1721年1月4日,巴吉拉奥会见了海德拉巴的统治者阿西夫·贾赫并就马拉地在德干诸邦的征税权进行洽谈,在会谈中,阿西夫·贾赫拒绝承认马拉地在德干诸邦的征税权。于是双方不欢而散。这为之后战事埋下了伏笔。

阿西夫·贾赫也并非易予之辈,1722年,他曾被莫卧儿帝国皇室授予维齐尔的官职,并其召至了临近京的阿瓦赫一带就职,阿西夫干了两年,觉得莫卧儿政治已经无可救药,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于是1724年他辞官回到海德拉巴,重新申索德干总督之位,但总督之位九年前就已经被授予了一位叫作穆巴里兹汗

的人物,后者拒绝让出总督之位,于是阿西夫大怒,率兵攻打穆巴兹里。双方于沙卡尔·柯达一带对阵交战。

尽管海德拉巴是马拉地的首要障碍,然而巴吉拉奥明白,眼下马拉地的实力并没有对海德拉巴形成优势,不宜立刻就与海德拉巴全面翻脸,而应该趁这次机会给海德拉巴留下一个好印象来暂时缓和双方的矛盾。此外,马拉地也必须尽可能的抓住机会排除莫卧儿帝国在德干的影响力。于是,他率兵支援阿西夫,并帮助其获得了胜利。在此战中,他率领马拉地军作战异常奋勇,斩获无算。经由此役,他获得了一件长袍、可动员七千兵力的食邑以及一头大象和一颗水晶作为战利品。此战胜利非唯拉近了马拉地与海德拉巴的关系,也使巴吉拉奥自己赢得了善战的名声。

但是,阿西夫真正的目的,是在德干地区建立一个自己的独立王国,这意味着他注定要与以称霸德干为既定战略的马拉地展开冲突。于是,1725年,阿西夫率军肃清了卡纳提克地区的马拉地征税员,战争就此拉开。

对此,巴吉拉奥派遣了将领法提赫·辛格·博思勒率军迎战阿西夫,自己虽不指挥,亦作为监军随行。结果失利,巴吉拉奥重组部队,并在季风期来临时再度发动攻势,又失利。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戈尔哈普尔的桑巴吉跳出来申索王位归属,而太后塔拉拜又站在桑巴吉这一边。于是阿西夫抓住这次机会,声称自己能为马拉地人进行仲裁,以图将桑巴吉扶上马拉地的王位。他还买通了巴吉拉奥的两位政敌:沙胡的近臣帕尔叔兰·普拉钦迪(婆罗门种姓)与桑巴吉的近臣钱德拉·雅达夫。对此,巴吉拉奥压根就不打算跟阿西夫玩政治游戏。他劝说沙胡不要接受阿西夫的“调解”,并保证自己会在摆平了国内这桩事端之后率军去找阿西夫算账。

战略回援与会战

1727年8月27日,巴吉拉奥亲率大军离开浦那县,洗掠了阿西夫控制的贾尔纳、布尔罕普尔与肯地斯等数个地区。而阿西夫则是很敏锐地趁着巴吉拉奥主力尽出之际,率领全军扑向浦那。同时,秘密联络了戈尔哈普尔的桑巴吉,约定二下合兵,一同攻击浦那,将沙胡赶下台。

此时的情况对于马拉地而言极为危急,因为此时马拉地的大部分部队都在巴吉拉奥的手中,浦那的守军数量极少,如果被气势汹汹的海德拉巴军兵临城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巴吉拉奥在前线得知了阿西夫正率领全军杀奔浦那县的消息之后,果断下令全军尽速回援。

正在海德拉巴军已经攻抵浦那的千钧一发之际,巴吉拉奥率领军队及时赶到,并出现在了海德拉巴军的面前。阿西夫听得到巴吉拉奥回援的消息之后留下部将法扎尔·贝伊继续围攻,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前往迎击巴吉拉奥。

到目前这一步之下,巴吉拉奥反倒不急着这么快与阿西夫决战了。他知道,当下的海德拉巴军气焰逼人,立刻就与之进行决战必败,所以他决定,拆分自己的兵团,进行大幅度的战略机动,与阿西夫进行周旋,消磨敌人兵力及斗志。巴吉拉奥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奇袭、骚扰与战略规避。严重消耗海德拉巴军的人数与士气。终于,在1728年2月28日,巴吉拉奥集中了全军,在纳希克附近的帕尔凯德(今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境内)一带拦截住了阿西夫的海德拉巴军,展开会战。

双方军力都十分盛大且旗鼓相当(据双方国力估测两军兵力应都有数十万之众),起初阿西夫对歼灭马拉地军充满信心。但真正进入作战阶段时,巴吉拉奥的军事才能左右了整场战斗的进程。此外,原本与阿西夫缔结的密约的桑巴吉爽约,拒绝率军加入战斗支援阿西夫,而是坐观胜负。

最后当天战斗以马拉地军完胜告终。海德拉巴军几被全歼,阿西夫仅以身免。作为战败方,他只得与马拉地乞和。1728年3月6日,双方在门吉派坦村签订了和约,内容为:

一、海德拉巴承认恰德巴拉蒂·沙胡为马拉地唯一合法统治者。

二、海德拉巴承认马拉地在德干地区有征税权。

三、对于逐出马拉地税官的地区,马拉地有权重新派驻税官。

四、海德拉巴向恰德巴拉蒂·沙胡王庭进贡其政府结余。

本次会战对于马拉地的国运而言是决定性的,此战基本确定了马拉地于德干高原的霸权地位。而达成此一成就,巴吉拉奥功不可没。伯纳德·蒙哥马利高度评价他在这场会战中的表现,称此战为:“战略机动上的一项杰作”。

南征坎那达

在与海德拉巴战争的幕间,巴吉拉奥也没有闲着,而是密切注视着南部坎那达地区的动向。在莫卧儿帝国势力撤出坎那达之后,此数兴趣了大小数国,其中最具实力及潜力的乃是迈索尔。对于一向视坎那达为自家后院的马拉地而言,是绝不能容忍坎那达地区兴起可能动摇自己在坎那达统治、甚至对自己本身形成威胁的存在。所以,在巴吉拉奥上任之后,自然将出兵坎那达一事提上了日程。

1725年,巴吉拉奥对坎那达地区进行了第一轮的远征,意图削弱此处反马拉地的力量,但是没有任何明显的进展,反而损兵折将。于是次年,巴吉拉奥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率率大军展开第二次进攻,此次的目标直接就是迈索尔。1727年3月6日,巴吉拉奥率军围攻迈索尔首都斯赫里朗格阿帕特塔纳,未克,撤围而去。

尽管两次对坎那达的远征看似都没有取到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却仍然是沉重打击了刚崛起的迈索尔的实力,确保了马拉地在坎那达的势力。

开幕浦那

在1728年的时候,巴吉拉奥将自己的幕府从萨斯瓦德迁到了首都浦那——马拉地帝国的权力中心。此后,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建设:首先,他动用全国财力,大规模的扩建了浦那,将浦那从一座小规模的城堡建设成为一座中南印度的大都会。在此期间,他着手在穆塔河的右岸建造一座正式的宫殿建筑,即后世的马拉地皇宫沙尼瓦瓦达宫。该宫殿于1730年动工并于1732年正式竣工,这是后话。

出兵摩腊婆

摩腊婆(今称马尔瓦,范围包括今印度中央邦西部与拉贾斯坦邦邦一部)地广千里,北扼通往德里的要道,西连古吉拉特邦,地理位置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并且可以得到讷尔默达河的灌溉之利,农业经济学发达。所以此处对于马拉地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如果马拉地占据此处的话,等于是占有了跃入北印度的跳板。

早在1723年,巴吉拉奥就已经制定了攻取摩腊婆的战略计划,他在这一阶段内,安排多位马拉地的酋长向摩腊婆境内派驻税官,在瓜里尔、印多尔、达尔与德瓦斯等地征收查斯税(马拉地税制,即征收本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作为赋税)。

对应的,莫卧儿帝国也作出了一套对抗马拉地向摩腊婆进行战略渗透的对策。莫卧儿方向任命了一位叫作吉达尔·巴哈杜尔的人作为莫卧儿的摩腊婆总督。莫卧儿势力的介入明显的削弱了马拉地人在摩腊婆的存在,巴吉拉奥的第一轮尝试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在战略渗透起不到效用的情况下,巴吉拉奥决定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但苦于应付与海德拉巴的战争,出兵摩腊婆的计划始终无法付诸实现,直到帕尔凯德之战战胜了海德拉巴之后。

1728年10月,巴吉拉奥尽征举国壮丁,集结起了一支巨军,以自己的弟弟清纳吉·阿帕为主帅,兵分四路,浩浩荡荡地杀向摩腊婆,发起了这样一场赌上马拉地国运的战役。莫卧儿帝国方面得知马拉地人倾国而来的消息,亦调动同等规模之大军,由大将达雅·巴哈杜尔率领,前往支援驻守摩腊婆的吉腊尔。11月29日,双方在安杰拉(今印度中央邦境内)展开激烈交战,结果莫卧儿军全军覆灭,两位统帅吉腊尔与达雅双双战死。之后,清纳吉挟胜威率部围攻摩腊婆首府乌贾因,却久攻不克,最后粮尽退兵。

此役马拉地夺取了摩腊婆一半的领土,为之后向古吉拉地与德里的进军赢得了一块桥头堡。

进攻本德尔坎德

1728年12月,当清纳吉率大军横扫摩腊婆的时候,摩腊婆东部的本德尔坎德也发生了大变动。本地的拉吉普特首领查塔拉萨发动起义,反抗莫卧儿帝国在本德尔坎德的统治。莫卧儿接到了反应之后,派遣大将穆罕默德汗·班加什率军前往镇压。由于众寡过于悬殊,查塔拉萨失败被俘。之后,他多次偷偷传信至巴吉拉奥,请求后者前来营救自己,但此时马拉地全军正由巴吉拉奥弟弟清纳吉指挥,在摩腊婆境内进行对莫卧儿的战争。巴吉拉奥无兵可调,爱莫能助。

直到次年,摩腊婆的战事结束,巴吉拉奥重新收回了兵权,这才有了出兵本德尔坎德营救查塔拉萨的时间与兵力。当年3月,作为对查塔拉萨的回应,巴吉拉奥率领军队攻入本德尔坎德境内,与莫卧儿帝国势力交战。与此同时,查塔拉萨也率妻儿从莫卧儿俘虏营中逃出,之后便前往投奔了巴吉拉奥的大军并为其担任向导。其后,巴吉拉奥率军攻至斋特浦尔(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将孤掌难鸣的穆罕默德汗部逼回了阿格拉。

在此之后,巴吉拉奥重新为查塔拉萨建立了他的拉吉普特王庭。作为救自己一命与替自己夺回权利的报答,查塔拉萨将自己以下大量的封地转封给了巴吉拉奥,并且将女儿玛斯塔尼(印度史上头号美女之一)嫁给了巴吉拉奥。

攻略古吉拉特

摩腊婆之战确立了马拉地在中印度的势力,此后,巴吉拉奥决定更进一步,他打算攻略濒临大海盛产鱼盐、以富庶著称的古吉拉地,并确立马拉地在此处的统治地位。

前线生变

1730年,他任命自己的弟弟清纳吉·阿帕再度出征,率领大军进攻古吉拉地。本地的莫卧儿帝国总督萨尔布兰德汗听闻马拉地大军来到的消息,立刻宣布出让了莫卧儿在古吉拉地的征税权,他被莫卧儿撤换后,继任的总督阿博伊·辛格也是一个胆小之徒,同意了马拉地在古吉拉地派驻税官的权利。

但有一个人不满意,他就是马拉地的色那帕提(地位相当于古中国之大将军)特里姆巴克·拉奥·达布哈德。他的父亲是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时代的马拉地名将,曾多次率军侵入古吉拉地,并代替马拉地王室在古吉拉地多个地区行使征税权。而作为佩什瓦政权执政者的巴吉拉奥家族的强势侵入势必会对古吉拉地的局势进行全面彻底的洗牌,这也就意味着达布哈德家族在古吉拉地的特权将不再。因此,他决定公开造反,反抗佩什瓦政权,并且叛乱还得到了另外两位马拉地贵族皮拉吉·拉奥·盖克伍德与噶当·班德的支持,声势浩大。

获悉了马拉地内乱之后,莫卧儿帝国则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莫卧儿撤换了绥靖主义的摩腊婆守将贾伊·辛格(斋普尔王公),改派了强力人物穆罕默德汗·班加什前往摩腊婆以应对马拉地人。穆罕默德汗十分精明且计略过人,他上任之后,立刻联结了不甘失败的海德拉巴尼扎姆阿西夫·贾赫;并且找到了挑动叛乱的特里姆巴克,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兵力及物资的支持;甚至是秘密联合了蛰伏于马拉地国内蠢蠢欲动的王位索求者桑巴吉。于是,形成了一个莫卧儿-海德拉巴-马拉地叛党的三角同盟,试图一举绝杀佩什瓦政权。

眼见莫卧儿帝国方面使出了这样一套大战略,巴吉拉奥彻底坐不下去了:一位拥兵数十万的大将军公开挑起叛乱并且得到了周边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更兼还有觊觎王位的国内反对势力蠢蠢欲动。他清楚,此般局势下,一旦处理失当,整个佩什瓦政权都将毁于一旦。所以他不敢将这种大事交由他的任何手下处理,而是决定自己亲自应付。他一面召回了自己弟弟的军队,令其即刻返回国内。而自己则立刻亲率大军杀向古吉拉地前往平叛。

千里平叛

1731年4月1日,巴吉拉奥军在达博伊附近找到了特里姆巴克的叛军并与其展开了一场恶战。为了击败叛军,巴吉拉奥施展了一套诈术:他在战斗开始前暗中联结了叛军中以刚毅勇武著称的皮拉吉·拉奥·盖克伍德,安排其在战斗白热化时率本部向佩什瓦军倒戈,并且后者在战斗中照做了。战斗的结果是特里姆巴克阵亡,参与叛乱的人员大部分被杀。平定了前线的叛乱之后,巴吉拉奥于4月13日签署了一份文件,里面正式确定了桑巴吉封地与沙胡直属地之间的界线,从解决二者的封地纠纷上来缓和二者的矛盾。接着,巴吉拉奥才率军回国。

回国后,海德拉巴方面由阿西夫直接来到马拉地会见巴吉拉奥,二人于1732年12月27日在拉梅什瓦尔寺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阿西夫承诺将不会对马拉地出兵古吉拉地一事进行反对。

巴吉拉奥自己固然权势熏天,但是达布哈德家族毕竟是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时代下来的马拉地头号名族之一,还是不能与其彻底撕破脸皮。于是他在善后工作中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处理:任命特里姆巴克的儿子亚什瓦恩特·拉奥(此人在父亲叛乱之后仍然忠于沙胡与佩什瓦政权)继任色那帕提一职;承认达布哈德家族在古吉拉地有征税权,但是所征税款需上缴一半至国库以表示对朝廷的忠诚。

这样一来,巴吉拉奥基本上将事态压了下去:既挫败了叛乱,维护了沙胡的王位与佩什瓦政权的统治;又对叛乱的达布哈德家族宽大处理,安抚了人心;还借此机会,排除了朝中最后一个有制约他的实际力量的反对派,此为一石三鸟。

康坎伐蛮

对于马拉地政府而言,西高止山脉以西瘴雾丛生、毒虫密布的康坎地区(即今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邦的沿海地区)一直是其一大心病。此时此处的开发程度尚极低,经济十分落后(仅有一个堪称繁荣的都市孟买与并不在马拉地人手中而是为英国人所有)。仅有的居民绝大多数也是本地土生的原始部族。在这里,马拉地政府的控制力很有限,大部分的本地部族依旧我行我素,并不服从马拉地的统治。

巴吉拉奥上台之后,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

征伐辛吉人

在所有本地的部族当中,盘踞于詹吉拉地区,拥有非洲血统的辛吉人(原意指阿拉伯人从非洲购买的黑人奴隶,此指黑人与土著印度人的混血后代)有上万的人口、数千计的武装人员,并且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火器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大帝尚在时,这股势力尚算安分,然而西瓦吉后,他们在首领雅库特汗的领导下在康坎地区迅速扩张,一跃成为康坎地区势力最大的一支部族。于是对于巴吉拉奥而言,必须将这个开始冒泡的部族给打掉。

很快,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来临:1733年,辛吉人的首领雅库特汗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们为了争夺父亲留下的遗产战成了一团,其中一个叫作阿卜杜·雷门的向巴吉拉奥请求援助。因此巴吉拉奥立刻采取行动:他派遣了大将塞科吉·安格尔率军前往征伐,而巴吉拉奥的政敌普拉钦迪家族也不罢休,普拉钦迪家主辛尼瓦斯拉奥亲自带队出征,与塞科吉相竞争。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塞科吉率军占据了其他被辛吉人夺取的区域,将辛吉人逼回了詹吉拉,但最大的战功却是被辛尼瓦斯拉奥抢下:他与辛吉人打了一场像样的硬战并夺回了赖加德要塞。

8月,马拉地讨伐军主帅塞科吉逝于军中,马拉地军失去主帅,无以继续作战。且巴吉拉奥也不想让辛尼瓦斯拉奥接手指挥权,以将战功都留给普拉钦迪家族。于是他亲自前往招抚辛迪人,并约定:辛吉人可以回到詹吉拉重建,但前提是必须拥立由马拉地人指派的阿卜杜·雷门作为首领。另外,他划定安柬维尔、戈沃科特与恩德里之间为辛吉人活动范围,至于其他在战争中被马拉地人夺取的城堡像赖加德、雷瓦斯、塔尔和乔尔等则划入马拉地的直属领土。

辛吉人降而复叛

巴吉拉奥知道辛吉人绝不会就此心服,并且他本人也从未试图以此为最终解决的手段。果然,就当他安成招抚工作,甫一回到萨塔拉,就得到了辛吉人再度起事的消息。此时他正专注精力于筹措明成祖北伐之事宜上,暂时无心应付此事。但是仍然于1734年向这里专门派驻了一支驻军。另一方面,则责成边境严密监控辛吉人的举措,等待出击的良机。

经过两年的僵持之后,1736年,巴吉拉奥得到消息称辛吉人聚落开始大规模的集结,准备来犯。于是他立刻安排弟弟清纳吉前往讨伐。清纳吉率军翻过西高止山脉,在原始森林地带行军若干日之后,终于在雷瓦斯附近发现了辛吉人的营地。他率领精锐部队展开奇袭并大获全胜,斩首1500余级。敌方指挥官辛吉·塞特亦死于乱军之中。此战重挫了辛吉人的力量,并促成了辛吉人向马拉地乞降。于是,9月25日,巴吉拉奥与辛吉人签订了文件,再度明确约定:辛吉人的活动范围以詹吉拉、戈沃科特与安柬维尔一线为界限。

远征拉贾斯坦

在巴吉拉奥的大战略当中,占据西北的拉贾斯坦是正式北伐的一大重要先决条件。如果能够从莫卧儿帝国手中占据拉贾斯坦,等于是斩断莫卧儿的右臂。反之,莫卧儿则会从侧翼对马拉地施加压制,使马拉地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先前在摩腊婆战役的时候,清纳吉曾经率军向拉贾斯坦展开过进军,但是无功而返。其后又由于发生于一系列事件诸如进攻本德尔坎德、古吉拉地叛乱导致再度出征拉贾斯坦的计划被延误数年。直到巴吉拉奥镇压了叛乱且基本稳定了局面之后,才决定将出征拉贾斯坦邦一事复度提上日程。

1733年,巴吉拉奥任命久经沙场的宿将玛哈尔拉奥·霍卡尔与拉诺吉·辛迪亚为主将,领兵进攻拉贾斯坦。对此,斋浦尔王公贾伊·辛格率部南下迎战。2月,双方激战于曼德绍尔,最终马拉地人获胜。其后,依照巴吉拉奥的下一步指示,霍卡尔部与辛迪亚部拆分并各自行动,分别围攻科塔与本迪,并获得胜利。

北伐

从1728年至1734年,通过一系列的征战,马拉地的势力呈现出了几何级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巴吉拉奥大战略的最后也是最决定性的一个目标渐渐浮出了水面:打败莫卧儿帝国,收复北方,实现其于早年所立下的解放圣地的誓言。

不过这项任务的难度仍然是空前巨大的:尽管此时的莫卧儿已经无法与奥朗则布时期的盛况相比,实控范围也已经退缩到了仅限于北方恒河大平原地带,但即令如此,莫卧儿的实控范围仍然涵盖了全印度1/6的领土与2/3的人口,依旧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体量,总力国力仍然强于其他所有印度邦国的总和。毫无疑问,要想在战争中打败这样一个强大对手,就算是对于当前的马拉地而言,也是要运用其全部的战略动员力。所以,自从1731年平定了古吉拉地叛乱之后他基本没有亲自指挥过战争,而是一直留在国内进行内政建设,全力强化战备,以为这场自己预想中的大决战作准备。

外交周旋

莫卧儿帝国方面也始终密切注视着马拉地方面的一举一动。摩腊婆方面,由于穆罕默德汗·班加什的连环计因为特里姆巴克叛乱被镇压而告破产,莫卧儿方面将其撤换并重新请出了斋普尔王公贾伊·辛格镇守摩腊婆。再度上任后的贾伊·辛格曾经率部抵抗过马拉地开往拉贾斯坦的远征军,但在曼德绍尔之战中败北。之后,不甘失败的贾伊·辛格重振军力,与巴吉拉奥本人再战了两场,于是两战全败。受尽马拉地折磨的莫卧儿当局只得宣布将签署协议以承认马拉地对摩腊婆有征税权,并将税款定额为220万印度卢比,总算是暂时息事宁人。

但巴吉拉奥可根本不打算就这样收场,彻底整死莫卧儿帝国才是他的最终目的。何况,尽管眼下马拉地人基本上控制了摩腊婆与古吉拉特邦全境,但两邦的一些零星王公或贵族效忠莫卧儿,不接受马拉地的统治,且拒绝向马拉地人缴税。而且,莫卧儿只是口头上宣布承认马拉地人在两邦的征税权,但是协议的正式文件却迟迟不签署——很明显,莫卧儿也是在耍外交伎俩。这一点令巴吉拉奥很是不爽。于是他在1736年3月4日于齐珊加德与贾伊·辛格进行了一次会谈。

这次会议上,巴吉拉奥向贾伊·辛格质问了莫卧儿帝国对此协议的态度,贾伊·辛格则表示莫卧儿方面已经同意的协议的内容,但并未提及是否会真的签署协议。而巴吉拉奥则试探性地提出摩腊婆的副总督需由马拉地人任命,对方不置可否。巴吉拉奥又提出要上德里直接面见皇帝,被贾伊·辛格拒绝。但是巴吉拉奥也在这次会谈中通过贾伊·辛格之口大概地套出了莫卧儿目前的现状,认定莫卧儿政府已经烂到了根,若想一举推翻莫卧儿统治的话,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到了这个地步之下也就不再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必要了,巴吉拉奥回到了国内之后,开始调集整个马拉地帝国一切可以运用的军事力量。这一次,他全面的熬干了马拉地这台宏伟的战争机器的一切潜力。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场难度较以往马拉地所经历过的任何战役之和都要艰巨的战役——在这之前的半个多世纪之内,马拉地人从未做出过向德里进军的尝试,而这一次,巴吉拉奥将做到它。

自然而然的,这样规模的作战,绝不是以往过家家式的战争的动员量所能比拟的,即令百万的大军都犹以为未足。为此,他几近于将整个后半年都花在了集结军队与后勤物资上面。终于,到了1736年的冬季,一支史无前例的北伐大军已经在浦那县与马拉地-莫卧儿帝国边境地带集结完毕。于是,当年12月12日,巴吉拉奥率领大军离开浦那,正式开始了对莫卧儿的远征。

漫天血雨正式飘下。

德里鏖兵

当马拉地全面进攻的消息传到德里之后,莫卧儿方面也立刻做出反应:皇帝穆罕默德·沙立刻委派了阿瓦赫王公萨达特·阿里汗率部前往边境地带警戒。而在巴吉拉奥军团正在向北进发时,他的另外两位军团长玛哈尔拉奥·霍卡尔与皮拉吉·贾达夫也按巴吉拉奥所制定的计划开始行动,他们各率本部军团渡过亚穆那河侵入莫卧儿帝国国境,并劫掠沿岸诸多村镇。安瓦尔·萨达特闻讯后,挑选十五万军队赶来迎战,结果两支马拉地集群皆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的二位光杆军团长只得前往投奔巴吉拉奥本人。

萨达特认为马拉地的入侵规模仅限于此,于他放心地就地解散军队,之后回到了位于马图拉的自宅休养并向德里发送了捷报。捷报传到德里后,城内一片狂欢。许多驻守德里的将军得到捷报之后也都率领军队离开了德里。这使得德里的防卫力量骤减。唯一一个清醒的莫卧儿将领是米尔·哈珊汗,也只有他的集群没有走。

但疏不知,这恰恰是巴吉拉奥的障眼法:就在这时,巴吉拉奥亲自率领着自己的集群——兵力近乎于马拉地的全国兵力——向着莫卧儿帝国国境直扑而去。他就是要在莫卧儿上下沉浸于刚刚得到的胜利中的时候,发动一场出奇不意的袭击。在进入莫卧儿国境的时候,他将集群的其他部队都移交给玛哈尔拉奥,自己则率集群中最精锐、行军速度最快的部队以急行军的方式猛扑向德里。他的部队在两天之内走完了十天的路,并在3月28日突然出现在了塔尔卡托拉(今新德里的一个市区)。消息传来,皇帝穆罕默德·沙仓皇逃向城外的红堡避难。然而米尔自恃本部兵力众多,全不把巴吉拉奥放在眼里,亲自率军出城应战。

此时巴吉拉奥身边的兵力是8.5万人,而米尔·哈珊汗的军队超过二十五万,马拉地军占显著劣势。不过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由兵力数量来决定的:结果是莫卧儿帝国的大军近乎被全歼。米尔·哈珊汗在最后时刻纠结起八千残军试图直扑马拉地大营,但是失败。只得单骑逃回城内,闭门坚守。

此战胜利后,巴吉拉奥准备一举攻下德里,但有情报称:在马图拉发现了一支巨型莫卧儿集群正在向马拉地国境进军。且规模远大于被巴吉拉奥歼灭在德里城下的那支集群。此外,其他莫卧儿集群也在向德里靠拢。巴吉拉奥这时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盲点:作为一次奇袭,他率领的是少数精锐的部队,并没有携带足够多的攻城器械,因此他虽然能够在野战中战胜莫卧儿帝国人,但对于固若金汤的德里城防没有任何办法。并且他严重低估了莫卧儿方面的守卫兵力——即使主力被歼灭在城外,莫卧儿的剩余兵力依然足以依托防御工事抵御住自己的部队。于是,他只能忍痛放弃这次机会,转而在德里城郊大肆劫掠,随后扬长而去。

决战博帕尔

巴吉拉奥离开德里并找到玛哈尔拉奥,将整集群重新纠集起来一起向马拉地境内回援。而就在此时,不甘寂寞的海德拉巴再一次跳了出来,王公阿西夫·贾赫听闻德里被攻,亲率大军上京勤王。这两大拔人马在锡龙杰碰面。阿西夫为稳住巴吉拉奥,声称他此去将为莫卧儿帝国缓和对马拉地的敌意。而巴吉拉奥正急欲回国料理那支侵入国境的莫卧儿集群,也就对阿西夫敷衍了事。果然,阿西夫一到德里,立刻纠结了其他莫卧儿王公并大举南下。另一边,巴吉拉奥也知道阿西夫的底细,在歼灭了那支侵入国国境的巨型莫卧儿集群之后,稍事休整便再次整军北上。

1737年12月24日,巴吉拉奥率军在博帕尔城外遇上了阿西夫的大军。此时他身边一共有十余万骑兵与30多门炮,而阿西夫军也有二十多万人赶了上来。对此,巴吉拉奥点精兵七万列阵迎敌。他沉着应战,大败敌军,斩获3.5万余级,敌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本方仅伤亡七千人。

阿西夫无心再战,只得求和。而巴吉拉奥也认识到,自己的整场北伐战争在时机上仍属操之过急(这场战争证明莫卧儿帝国仍有强大的反击能力),便接受了和议。最终双方在多拉哈村签订了和约。和约规定:莫卧儿割让摩腊婆全境给马拉地,并且赔偿500万印度卢比的战争赔款。而海德拉巴则被要求对和约作出相关表示。于是,阿西夫以古兰经之名宣誓将遵守和约。

本次北伐尽管没有达到攻占德里的目的,不过严重地消耗了莫卧儿的军事力量。给了风雨飘摇中的莫卧儿又一次致命打击,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后来波斯王纳迪尔沙入侵印度

逝世

1739年,波斯王纳迪尔沙率军侵入印度,歼灭莫卧儿帝国大量主力军并洗掠了德里。经此一役,莫卧儿的国力再度遭遇严重削弱。而这些,全被巴吉拉奥看在眼中。作为已经与梦想失之交臂过一次的人,巴吉拉奥决意:这一次,不打下德里绝不回头!

1740年,巴吉拉奥亲率十万大军再度展开了对德里的远征。他的战略与上次类似:趁德里地区防御薄弱之际且城防破败之际,一举攻下德里:因为莫卧儿将主力尽数西调防备波斯,德里防备空虚,且这一次,德里引以为保障的城墙已经因为波斯入侵而破败,绝无抵抗下一支十万人级大军的防御力。

但是,事事难料,就在巴吉拉奥走到印多尔的时候,他突然得了热病,高烧不退,并最终在1740年的4月28日逝世,享年四十。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当日他在讷尔默达河岸被简单地下葬。随后大军秘不发丧,全速撤回了马拉地。此后,辛迪亚家族在他的下葬处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以及两座献给湿婆罗摩的神庙。

军事思想

巴吉拉奥在军事领域上有他独特的建树。他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精于发掘将才。而在具体的战术方面,他尤为擅长指挥骑兵,在战略上,他大量运用骑兵化军团,组织数十万的骑兵集群以高速进行战略机动,并相机发动战略会战。在战术上,则精通于骑兵突击战术,将敌军分割包围并歼灭,在极短时间内结束战斗。比如1728年对抗海德拉巴的帕尔凯德之战与1737年的德里之战中便是如此获得胜利。

家庭成员

父亲:巴拉吉·维什瓦纳斯

兄弟:清纳吉·阿帕

妻子:卡什拜(第一任)

玛斯塔尼(第二任)

儿子:巴拉吉·巴吉拉奥(长子)

拉古纳特·拉奥(次子)

贾纳丹·拉奥(三子)

奎师那·拉奥(四子)

影视形象

在2015年印度电视《帝国双璧》(又译《巴吉拉奥传奇》)中由兰维尔·辛格出演巴吉拉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