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笛膜

笛膜

笛膜指的是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吹笛时振动发声的薄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平时为保持膜的新鲜,可以放入冰箱冷藏。

阐述

笛膜(dí mó)

笛子不同于箫的一个原因除持拿不同外,就是笛子笛膜能调节发声,而箫则不用膜。

这种薄膜取自 竹子或 芦苇的茎中。竹膜较便宜,但易破,而且声音也没有苇膜清脆,所以选用苇膜较好。选购时应选用米白色、较透明的膜(如图),泛青或泛黄是过嫩、过老的表现。

制作

采集时间

每年的农历“小满”前4~5天,早了笛膜太嫩,韧性差;晚了笛膜过老,音色次。当然,如不讲究,前后几天采集也不是不可以。

采集对象

最好是不见阳光的芦苇,粗细适宜(以直径展开后比笛膜孔宽1~2倍为好)太细虽嫩但不容易提取,太粗易取但显老、厚;截取每根芦苇的中上部分带回家处理,记住:不要把芦苇外部的包叶去掉,借以保护里面的水分,不然,拿到家就干枯了,笛膜也就无法采取了。

采集工具

美工刀一把,细竹签或粗毛衣针一根,长度以超过一节芦苇的长度就可以了,注意必须有一头磨圆润(我就是用粗毛衣针,一头用一点橡皮膏药管帽

采集方法

第一步,取出采回的芦苇,按芦苇节断开(美工刀压切芦苇节一圈,用手即可掰断)

第二步,用美工刀数控刀具芦苇一端成为空心管状;再切削芦苇的另一端——注意这里是关键所在:顺着芦苇端头的外围斜着切削,以露出芦苇里的内膜而且不破损为成功,要是破了就继续围着向下斜削,要四周挨着进行,直至出现管状的笛膜约0.8公分左右,(其实,采集笛膜就是这点比较难)

第三步,取膜;将留出的0.8笛膜用手轻轻捻成封头,注意要严实,不透气;再用粗毛衣针或竹签对准封头慢慢往芦苇筒里通进去,直至笛膜从芦苇的另一端露出来1公分左右,这时候停止向里通进。先用手轻轻抓住露出的笛膜,再轻轻地试着是否可以将竹签或毛衣针抽出来,能够一次抽出来最好,如果笛膜较嫩,水分多,沾住竹签使之抽不出来,可以用嘴在竹签上口向芦苇筒里吹气,那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之抽出了。

第四步:去除膜衣;这时候取出的笛膜是湿湿的,且为筒子状态(就象市场卖的筒状笛膜原形)注意,切不可一下子就把笛膜都拖出来,要留1公分左右在芦苇筒里不要拖出来,这时用嘴含住空心的一端向里面吹气(我都是边拖膜子边吹气边用刀刮膜衣)这样筒状的笛膜就成为一个圆柱体,你尽管用美工刀四面修刮,去除膜衣。修刮完毕,最后用手捻封筒状笛膜的另一端,并将之脱出芦苇。注意,这时得到的笛膜还是呈含气体的筒子状态的。

第五步、整理与保存;采集的管状笛膜很怕风,切忌放在通风处被风吹。应该及时放进密封的器皿中(小盒子也可以)待一段时间(约个把小时或更短)再拿出来整理。也就是用小剪刀或细刀片将笛膜由筒状整理成片状,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步、保存;将整理好的笛膜整齐地夹在有色彩的书籍中备用,注意一定要有色彩的书,一般的书会大大缩短笛膜保存的时间哦!

贴膜与调膜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中国笛子独特的结构方式。笛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问题,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认真说调整笛膜,那我不得不先说一下膜孔的问题。我知道的制笛师们对膜孔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差别很大。有些人可能就是不关心,也许是他们徒弟的做工让我产生了误解。总之,无法得出让人满意的结论来(买笛子要多留神了)。

笛子的膜孔多大多小才合适,并非一定,跟所用的笛膜有密切关系。举大家比较熟悉的制笛师的作品吧:樊笛知老师做的笛子膜孔非常小,由于他使用非常嫩的笛膜,所以笛子音色也不错。假如他的笛子膜孔稍微大点,用没有那么嫩的笛膜来贴,就会产生另一种音色的效果,非常棒。当然,不好比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董雪华先生的笛子膜孔比较大,中音笛好用一些,贴的膜也要选梢韧的来,音色独特。其他人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一般说,想要音色脆亮,多半小孔嫩膜;想要音色温暖,中孔亮膜(膜特别光亮的就没那么嫩);大膜孔(和按孔差不多一般大或更大)的笛子要么有特殊使命,要么不好。

如果说膜孔大小对大家是常识,那么对膜孔的高要求就是膜孔形状和膜孔精致程度了。详细说明:膜孔的形状对贴笛膜起决定作用,形状不科学,无法一致性地把握覆膜技术。也就是说,即使你贴膜调膜技术过关,在不科学的膜孔上,也无法避免这一次蒙对下一次找不到感觉,无法知道到底哪一次才能弄好。好的膜孔为长椭圆形,弧度尽量柔和,如果要形象一些比较说明,就是不要象鸡蛋那样在四个对称点处太突。膜孔的精致程度决定了贴膜的准确程度和调膜的难易程度。如果膜孔边缘不够光滑、不够对称,贴膜时会导致膜在孔缘上的拉力分布混乱不对称,润膜后在孔边缘的滑动不畅,给调膜带来巨大困难;如果膜孔的内壁不够科学(通常表现为太内斜和不光滑)或内边缘形状与外缘形状不能相似(所谓相似是指如果内缘放大可以和外缘严格重合)那么相应空气音柱的震动不能均匀传递给起放大改善笛音作用的笛膜,好的音色几乎是难求了。

以下内容以好笛子为前提

下面讲覆膜和调膜

完全手工不依靠贴膜叉:

贴膜

包括在膜孔周围匀薄地涂好合适量的粘液(最好用润湿的阿胶,白芨、蒜头次之),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损坏笛子。

(1)用锋利的刀将膜带整齐截断,锋利的刀可以防止笛膜有效面受到手指的强力挤捏变性。膜展开后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尽量不要随便应付。如果膜稍微好,没有必要揉膜,真的没有任何必要。可以强调,我一直非常反对揉膜,认为这会破坏膜本身的均匀性质。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其中包括多位专业笛子演奏员)用揉膜的方法比我用不揉膜的方法贴调出的笛膜音色更好。这是可以负责任地讲的,我们对这个很认真,进行过数不清次数的比较,现在大家都不再采用揉膜的覆膜程序了。

(2)一般我们都是追求灿烂亮丽的笛子音色的,所以我建议大家采用顺贴法,就是膜纤维纹路与笛身纤维纹路平行。用两手拇指食指轻轻一拉笛膜,它就会出现很多皱纹(与膜纤维纹路相垂直)。这个称为拉纹,应该算得上细致活了,大家可以多多练习,尽量(就是尽量而不是强求)拉出细致平行的皱纹来,越好的笛膜越容易拉出细致平行的皱纹。力度以刚刚出现你希望的纹路样子为度,尽量不要超度使劲拉,这也是练习多了就有感觉的,其中并无更多理论技术了。然后往膜孔上贴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交代的地方。在众多笛子教材上也没有特别详细说明,有些作者甚至太随便,其说明文字值得商,也许他们本身不是那样做的吧。我们的做法是把笛膜裁的尽量长些,拉纹之后,是两手同时合作,对准膜孔,把膜基本同时轻轻压到膜孔两侧上,而不是象有些书上说的:先用左手拇指把膜按在膜孔左侧,然后用右手拉纹,再按上膜孔右侧

调膜

(1)注意:轻轻压贴上笛膜以后,放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不要立刻调膜,否则通常本次覆膜报废。这个以后大家就会认识到的,我自己感觉用“领教”两个字更形象。应该是等到贴膜粘液干透之后才可以调膜的,通常要等5分钟以上。因为调膜技术利用的正是在笛膜上不同局部润膜后,笛膜的干湿程度不同所以可移动性不同才得以实现调膜的。调膜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在笛膜的不同分布区域,获得不同的拉力分布状态。

(2)笛膜不同分布区域处,拉力应该如何分布?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回答了我在篇首提到的调膜要调到什么样才好?如果我说得够详细也许就同时回答了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得上是好到了极致:

拉力分布

拉力是这样分布的:(能说明清楚就行,做不到太严格下定义的哦)如图第一点在膜孔两端的部分,笛膜比较光而且紧,一丝皱纹都没有。这个紧,是有说法的,只能这样描述:在它不影响膜孔中心部位的拉纹形状时,可以尽量紧。但是不能仅仅(注意这个不是“不能”而是“不能仅仅”)通过润膜后往膜孔两端方向抹动笛膜来拉紧(此时抹动方向与拉纹垂直)。正确的是在膜孔每一端处,平行于笛膜拉纹的方向,两手同时往两边按压抹动笛膜来拉紧。总的说来就是用多次往垂直方向挪动的两边抹拉紧膜动作实现两端膜面光紧状态。

第二点在膜孔中心区域处也就是膜孔边缘最平的地带(为了笛膜拉纹受力均匀,所以要求膜孔边缘在这个区域最佳为完全平直且平行大约长度为整个膜孔长度的之间。注意我要进一步说明这个长度范围,并不是说都可以,而是取其大概平均值得到所谓最佳那一类的值了。这个值范围,是我们保留笛膜拉纹的范围。在这个区域里调整拉纹的松紧度,如果不是太变态太过分,那么不会影响笛子发音音色的通透性,也就是说,不会发沙,而仅仅是脆亮和温暖的变化了。大家都知道,这两种音色的状态是笛子美好音色当中的两端状态,不属于难听音色范围。如果想要更脆亮酥软,就把该区域的拉纹微调松些;如果想要更刚劲温暖,就把该区域的拉纹微调紧些。

第三点任何时候笛子音色发沙,那一定是膜孔两端区域中某处的笛膜没有拉紧或拉紧后又变松了。发沙现象与膜孔中央区域处有拉纹的笛膜部分无关,所以此时不要去调整中央区域笛膜。笛膜的松塌是一件有趣但折磨人的事,常常是虽然松了,可是表面却看不见。唯一能够探测笛膜松塌的正确方法是冷却笛膜,方法是把笛子放远,向笛膜吹气。冷却的笛膜一般立刻就显现出膜孔某端处本来的光膜面,出现了松动的膜况,这种现象非常肯定。如果不怕影响笛膜质量,用清水湿润笛膜,可以非常明显地检查到该种现象。

第四点笛子音色发紧发暗,那一定是因为膜孔中央区域的笛膜太紧了,只需要调松该处的笛膜。发紧现象与膜孔两端区域处光紧面笛膜部分无关,所以此时不要去调整两端区域笛膜,而是整体微调松动笛膜拉纹部分。

拉纹状态

说到拉纹状态了。拉纹最好是细致平行,没有重叠。重叠就是在膜孔周围可以看到笛膜一条拉纹的汇合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如果不重叠,膜孔周围被粘液粘住的笛膜是光滑的,没有皱纹。用覆膜叉可以轻易做到,但是如果单凭手工,我们的感觉是,要想做到完全没有重叠,非常困难。总是或多或少有一条。调膜可以大大减轻甚至消除重叠,不过可能会牺牲拉纹一定的平直度,虽然对音色影响不大,但终究是有影响的。拉纹有多少条,每条多宽这是两个很有趣的问题。其实因为笛膜拉纹属于软膜变形,看上去规则,实际从物理科学的角度上说仍然是完全不规则结构,所以很难说清楚最佳该如何。只能通过试验比较的途径来探求。至今我们没有得到什么定论,但是我可以把我们的试验结果告诉大家,大家自己去体会或者比较吧。通常拉纹非常细致,能够在区域4mm内达到6~8条,(可得用卡尺认真量啊)甚至达到超过12条的。条数并非越多越好,我常常注意到8条以上拉纹容易在中音区产生金属光彩音色,但是超吹高音区发音不够灵敏,低音区发音不够醇和。条数特别少2~4条的,通过调整拉纹松紧度,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音色。但是,音质始终是不如6~8条那么完美精湛。

润膜

润膜是在覆膜液干透之后,或者演奏排练前调音时不满意而进行的。

准备干净的清水(万分危急时我打赌你会用你的香唾的,用事先准备好打磨光的一支细橡胶棍(最好就是在牙签大小的钢线头粘有橡胶头了,人的小指指头最尖端为最低要求)粘水点膜孔周围(为了叙述方便下面我都说是点到笛膜区域上,实际上是指点到膜孔周围上对应该笛膜区域的粘膜处。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我们是把笛膜的调整区域按照膜孔区域来划分的,分为膜孔两端部分和膜孔中央部分。两端处为阳春面区域,中央为拉纹区域)。润膜时清水只能点在膜孔周围而不能点上膜孔中央,湿润的极限是到达膜孔边缘。每次根据音色发紧或发沙(不可能同时发沙又发紧)只松紧拉纹区域或两端光面区域,什么地方被湿润那个地方就能被抹动否则抹不动,所以清水摊开的最大面不要蔓延到另一个无关区域因此得十分小心啊。如果蔓延到了另外区域,比如本来是要松拉纹区域的,可是膜孔周围的清水蔓延到了粘住光面区域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膜就可以被抹动。当我们抹松粘住拉纹区域的膜时,原来粘住光面区域的膜也不免会松动,只要动一丝一毫,真的毫不夸张,笛子音色立刻发沙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