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乡
清至民国初称盘石场,1937年置盘石乡,1958年改盘石公社,1984年复置盘石乡。盘石乡位于市境东南部,明月江东岸,距市府9.8公里。面积75.1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州)开(江)公路过境。辖何家坝、谭家沟、袁家沟、牟家扁、王家桥、场坝、新店子、余家寺、天坝、双河口、盐井坝、金龙、李家渡、川主庙、茅坪、山青、米田、渡口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简介
盘石乡有以酿造、建筑、建材、农机修配、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桐子、柑橘、西瓜、草莓。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为主。
地形气候
该乡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较低,全区地处北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7.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盛产粮食、蔬菜、瓜果、畜禽以及油桐、柑橘属等经济作物。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20余种。
风土人情
铜梁龙灯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其发展经过了火龙、正龙、肉龙属三个阶段。早期的火龙用绳索、竹篓连接头尾,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但火龙有躯无肉,龙形象欠佳。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以篓作节,节内点灯以代烟火,舞玩时龙首高昂,灯火蜿蜒,景象十分壮观。但龙体态不全,身躯仍少真实感。最后形成的肉龙,以彩绘纸粘糊龙身,龙体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躯体伸缩自如,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熠生辉,美观动人。由于肉龙属体态长大,舞玩时形如蠕动,故又称“蠕龙”。
近几十年来,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集狮头、鹿角、虾腿、鳄目、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龙一身,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神威贲张,大有吞云吐雾、气夺天地之概。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近年铜梁区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装饰型小蠕龙,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祝时,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现今铜梁龙已超越国界,飞向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