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书
八章书是古印度语法学家波你尼撰写的《声明论》,即梵语语法,也称《波你尼经》,全书分为八章,所以又习称《八章书》(Astādhy-āyī,英文称Eight Books)。它是描述早期印度-雅利安语形式的语法,即梵语。《八章书》由梵语语言学家和学者帕尼尼创作,约于公元前500年成书,是最古老的语言和语法文本之一,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八章书”由两个词组成:aṣṭa-,“八”和adhyāya-,“章节”,因此意味着分为八章,或“八章节的书”。
作品背景
到公元前1000年,大量以拟定的最古老的印度-雅利安语形式编写的赞美诗已被编入《梨俱吠陀》,后者构成了吠陀教的经典基础,并世代口耳相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随着口语演变,吠陀教的维护者越来越担心赞美诗被“污染”,这导致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复杂语法传统兴起,涉及对语言学的分析,特别是语音学和语法。帕尼尼的《八章书》是这场持续数百年的努力的高峰,它超越了此前的所有成就。
《八章书》虽然不是第一部,却是最古老的语言和语法文本,也是最古老的梵语文本之一,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帕尼尼提到了《乌那迪苏特拉》《达图帕塔》和《伽纳帕塔》等较早的文本,但其中一些只有部分内容流传下来。
作品特点
编排
《八章书》包含3,959条经文,分为八章,每章又细分为四个部分或帕达。经文有不同类型,其中毗提苏特拉(操作规则)是主要的。其他辅助经文包括:
- 婆理毗婆沙(元规则)
- 阿底卡拉(标题)
- 阿蒂德沙·苏特拉(扩展规则)
- 尼亚马·苏特拉(限制规则)
- 钵刺提舍达·和尼舍达·苏特拉(否定规则)
写作手法
该文本将词法列表(达图帕塔、伽纳帕塔)作为输入,并描述应用于它们以生成构词良好的单词的算法。它高度系统化且技术化。其方法中固有的概念包括音素、语素和词根。其语法注重简洁性,导致了其高度非直观的结构,让人回想起现代符号,如“巴科斯-诺尔范式”。帕尼尼使用一种由语法、形态和词汇组成的技术元语言。该元语言根据一系列元规则组织,其中一些明确表述,而另一些则可以推论出来。
注释传统
《八章书》创作于口头创作和传播成为规范的时代,深深植根于这种口头传统。据说为了确保广泛传播,帕尼尼更愿意简洁而不是清晰——它可以在两个小时内从头到尾朗诵完。这导致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他的作品出现了大量的注释,其中大部分都遵循了帕尼尼作品奠定的基础。
其中最著名且最古老的婆沙是波颠阇利的摩诃婆沙。帕颠阇利之后出现了非印度教语法文本和传统,其中一些包括耆那教的耆那因陀罗的梵语语法文本和佛教的陀罗学派。
相关作品
《八章书》是吠陀辅助领域(吠陀衍生)之一的毗亚卡拉纳的基础,并补充了其他领域,如尼鲁克塔斯、尼加恩图斯和式沙。它被认为极其精炼,没有牺牲完整性,将成为后来专业技术文本或经文的典范。
作品影响
《八章书》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印度语法和语言学传统的基础,并且仍然是梵语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教科书。《八章书》的方法和概念也被其他语言学家采用,包括希腊语语法学家和阿拉伯语语法学家,以及现代语言学家,特别是生成语法学家,他们认为普遍语法包含类似于八章书中描述的转换规则。
《八章书》是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语言学和语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继续激励和影响语言学家。作为梵语语法和语言学的权威,它对于理解梵语文本和印度文化至关重要。
作者介绍
婆罗门世代相承,发展了这两门学科。因此在波你尼之前,印度语法学已经有了长期的历史,波你尼是集大成者。他留下了一书:《波你尼经》因为内容有八章,亦称《八章书》,即玄奘所谓的《声明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