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琴操

琴操

琴操,原名不详,生卒年不详,宋朝钱塘歌妓。“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yōng)所撰的 《琴操》一书。琴操大约在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自己被籍没为伎。

琴操因为给少游的《满庭芳》改韵,得到苏轼的欣赏。后在苏轼点拨下,琴操于玲珑山卧龙寺削发为尼,琴操出家八年后,听闻苏轼被贬至南海(今海南)中的儋州市,内心愁苦,不出数月就郁郁而终,葬于玲珑山太白坞,其墓现位于杭州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村玲珑自然村玲珑山风景区内。

琴操留有三篇诗词流传于世。分别为《卜算子·欲整别离情》《菩萨蛮》《好事近》。

人物生平

琴操自幼才貌出众,通晓音律佛书诗词。她出生在官宦之家,大约在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母亲气绝身亡,自己被籍没为伎,从此琴操家道中落沦为了一名歌妓。16岁那年,琴操因为改了一首名为《满庭芳》的词,这是北宋年间,由一位名叫秦观的诗人所作, 改词之后琴操红极一时, 也是因为这首词而让其遇见了苏轼。苏轼欣赏琴操的才气,有赎她出青楼之意。一日,苏轼携琴操与秦少游、佛印禅师、参寥等一干好友游西湖。苏轼和琴操提及要为她赎身但无法给她一个名分,被琴操拒绝,琴操就削发为尼出家了。琴操来到了当时偏僻的临安玲珑山卧龙寺出家。后来苏轼、黄庭坚、佛印曾多次来玲珑山探望琴操,曾劝她回杭州市。在琴操进入玲珑山八年后,听到苏轼被贬南海(今海南省)中的儋州市,最后郁郁而终,葬于玲珑山太白坞。多年后,苏轼最后一次来到玲珑山只见到了墓碑。

后世记载

枣林杂俎》记载:“琴操年纪比苏轼要小,和苏轼有过一段忘年情"。

《玲珑山志》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在荒土芜草中发现琴操墓,并有苏轼手书残碑。”

个人作品

《卜算子·欲整别离情》:欲整别离情,怯对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飘,落楼头柳。不系黄金绶。粉黛愁成垢。春风三月有时阑,遮不尽、梨花丑。

《菩萨蛮》:疏英乍蕾馀寒浅。蹋枝小鹊娇犹颤。谩炷水沈香。帘波不是湘。清愁支酒力。畏听武汉市笛。恁忍说华年。垂垂欲暮天。

《好事近》: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分付塞鸿归后,胜一钩寒月。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传闻轶事

琴操在西湖苏轼点化遁入空门,苏轼懊悔了,曾一次次从杭州策马西来玲珑山看望琴操,想劝慰她还俗,他不忍心这么年轻的才女在青灯木鱼下度过余生,苏轼在一次次遭拒后,饮酒抒情卧在“醉眠石”上;“九折岩”是苏轼同情琴操命运曲折而书。

历史争议

琴操出家的说法

赵煦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苏轼请琴操到苏府品琴论诗,曾有过一段风雅之交。之后苏轼被贬惠州,琴操觉得这里不是她的容身之处,随后就出家。

大众说法,琴操看破红尘,落发为尼,东坡区曾数次踏马玲珑山寻访琴操,想劝说她回到杭州府衙,都被琴操婉拒。东坡醉卧石,是当年吃了闭门羹后解酒消愁之地。此事曾记在石碑上,郁达夫后来寻访时在菜地里见到过被遗弃的碑石

参考资料

后人缅怀

郁达夫赋诗

民国年间,郁达夫、林语堂曾来玲珑山拜过琴操墓,见琴操如此的声名远扬,但不见《临安县志》有记录,郁达夫赋诗一首:山既玲珑水也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琴操墓

琴操墓位于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村玲珑自然村玲珑山风景区内,坐北朝南,墓原来是一圆形封土堆,墓前一石质墓碑,阴刻碑文“琴操墓”三个楷体大字。据记载“琴操墓”已经修过多次,此碑是明朝万历十二年修,“琴操墓”三字是明代许太所书。1968年重修后改为混凝土浇筑的圆形封土,直径2米,高1.5米,墓后用块石垒砌一半圆形坎,总面积约14平方米,墓前有一宽为2.8米,长6.5米的拜台,该墓于2006年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参考资料

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寻宋⑦:琴操墓.杭州网.2024-03-06

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寻宋⑦:琴操墓.杭州网.2024-04-21

山玲珑水玲珑, “玲珑”归来.杭州市临安区委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2024-04-21

玲珑山之“灵气”.钱江晚报.2024-03-06

玲珑山之“灵气”.thehour.2024-04-21

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寻宋⑦:琴操墓.杭州网.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