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郭凤韶

郭凤韶

郭凤韶(1911—1930年),又名晤生、问樵,临海城关人。少年时的凤韶就受到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民国18年夏天,她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下乡宣传革命道理,开展社会活动传递党的指示和情报。于1930年10月25日,郭凤韶与石俊、叶刚、姚爱兰等12名爱国青年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方19岁。

人物生平

郭凤韶,1911年生于浙江省临海县。父亲曾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具有进步、

民主思想的家庭熏陶下,她从小就反对封建迷信和礼教,怀有拯救祖国和民族的雄心壮志。母亲李泳青毕业于临海女师。她7岁上学,15岁高小毕业。1925年,在临海女子师范学校参加了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阅读进步书籍,从事读书社组织的活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事变后,中国国民党右派下令封闭“乙丑读书社”,搜捕该社成员,她无法在临海立足,于1928年春,到普陀县朱家尖岛的一所小学教书。1925年,郭凤韶考入临海女子师范,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五惨案”发生后,临海爱国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游行 示威,声援上海市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郭凤韶成为这场斗争中的活跃分子。192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革命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当局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读书社成

员,临海的环境日趋恶化,有人劝郭凤韶退社,她坚定地表示决不退社。1929年,郭凤韶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她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经常只身往来于市委和晓庄之间,传递情报和文件。1929年秋,考入南京陶行知主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同年冬,转为中共党员,任党的秘密交通员和党小组长,经常往来于南京城和晓庄学校之间,传递党的文件和指示。

1930年,帝国主义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南京的爱国学生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暴政的示威游行。郭凤韶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全市学生进行示威活动。

1930年3月,南京成立了“反帝自由大同盟”,任女工委员,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4月3日,南京下关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工厂发生英国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的惨案,中共南京市委领导各界人士,声援和记工厂工人的斗争,她站在斗争的第一线,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英勇牺牲

1930年4月8日,郭凤韶所在学校被反动当局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郭凤韶秘密转移到无锡,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4月20日派兵进驻学校,驱赶在校师生。学校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护校斗争。7月,转移到无锡新犊小学任教,暂时隐蔽。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准备参加营救被捕的同志,不幸被中国国民党特务盯梢逮捕。国民党南京政府下令封闭晓庄师范,缉拿首要分子。9月份回南京,被特务跟踪,在上海被捕,押解回南京。入狱后,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始终不屈。10月25日,郭凤韶和石俊等12位共产党员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9岁。

革命精神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这是共产党员郭凤韶无怨无悔的追求。她把革命的信仰一直坚持到生命的终结。

烈士陵园

解放后,雨花台烈士陵园塑立了烈士雕塑群像,刻有凤韶的形象雨花台烈士陵园史料陈列馆中也保存了凤韶的遗物,其中《且向百花头上开》红梅图,系她亲手绘作,体现了“冷艳且香”的风韵。2005年11月,在她临海城内诸天巷的故居设立了郭凤韶纪念室。

人物影响

2008年4月9日上午,临师附小五年级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参观。学生代表为郭凤韶烈士塑像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接着,大队辅导员讲述了郭凤韶烈士生平事迹。最后,队员们各自参观了故居。郭凤韶的代表作品《红梅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使学生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理、百折不挠、舍生取义,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青年形象。

参观时间虽然短暂,但郭凤韶烈士不屈不挠、坚定的革命精神已经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