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宫
三清宫(英文名:The three Palace),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海拔1533米,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因殿内正中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三位道教正神而得名。
三清宫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年间,葛洪与李尚书在此“结庐炼丹”修道;唐代建老子宫观;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城子坦三清观殿宇,后因世乱,被废弃;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清嘉庆癸酉年(1813年)毁于大火之后重建;现三清宫为明代所建。三清宫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共有宫、观、殿、府、坊、泉、池、桥、墓、台、塔等三清山石刻古建筑及石雕260余处,拥有飞仙台、天门、三清宫、龙虎殿、老子宫观、葛仙观、风雷塔等古迹建筑,有“中原地区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的美称。
三清宫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环境
三清宫景区平均海拔约1500多米,范围南至“九天应元府”,北至“风门”,东至“东海岸”北接口,西至涵星池边“西海岸”。三清山自晋朝葛洪开山以来历时迄今1600多年,道教历史源远流长,共有宫、观、殿、府、坊、泉、池、桥、墓、台、塔等三清山石刻古建筑及石雕260多处。这些古建筑及石刻依据“先天八卦图式”和“后天八卦图式”交相融合精巧布局,是研究我国道教古建筑设计布局的独特典范。
历史沿革
相传东晋年间(公元326-334,或357-361)葛洪与李尚书“结庐炼丹”修道于三清山。唐建老子宫观,旧址在丹井北边,坐北朝南,称三清福地;“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像等;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王、詹碧云上山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清嘉庆癸酉年(1813年)毁于大火,玉山、德兴两县方士化缘重建,但规模远不及从前。现三清宫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前殿高5.38米,后阁比前殿地基高2.3米,殿宽10.4米,进深19.82米,两殿总面积206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1750平方米。整个殿内梁、柱、墙、池、门以花岗石琢磨铺造为主,镶嵌得严丝密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三清福地”匾额一块。
建设背景
三清宫因前殿供奉道教三位尊神——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居中位,手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态时的无极);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居元始天尊左侧位,手执如意之象,或半黑半白的“阴阳镜”,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道祖,居元始天尊右侧位,手执羽扇,象征由太极分化出的天地或阴阳“两仪”),故名。
建筑特色
三清宫后阁为观音堂,供奉佛教十八罗汉等神像。前殿和后阁之间以十三级台阶相连接,象征脚踏十三行省。俗有“脚踏十三阶,吉吉福寿连”之说。阁内有联云:“三清殿内大阐慈悲之教,妙法堂中广开普济之门。”原左右厢房已毁,殿顶已非旧制,殿内三清神像为20世纪90年代所塑。2006年5月1日重新修峻开放。前后大殿石柱为明代原物遗留。三清尊神两边花岗石大石柱上镌刻楹联云:“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于百世千世万世。”宫殿正门石刻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道出了仙境福地风拂云绕,虚幻缥缈的景象。
三清宫殿前是一块花岗岩铺地的平台,平台北侧置石熏炉和石香亭,香炉基座四脚石雕头。殿前东侧置惜字亭。殿开三门,正中大门外设台阶五级,阶下殿檐滴水处建长方形水池一方,阻碍于大门之前,古名“龙泉池”。池横长2.8米,宽1.3米,深0.25米。池内置石香盆一座,正面刻“清静”二字,西侧刻“尝”字,东侧刻“矣”字。池西南角地底石雕有潜龙头一尊,龙头东前方石香盆基座上刻“火龙珠”图纹一幅,紧靠龙头南边池底是阴沟排水口,雨天有水从中溢出将龙头浸漫,今称之为“阶下囚龙池”。平台北面正中为三清宫石牌坊,牌坊前是灵官殿、魁星殿。以上文物造型古朴,线条优美,雕工精湛。
三清宫建筑和布局充满玄虚神奇色彩。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世音及十八罗汉,道佛和谐相处,共为同一殿堂,有别于其他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体现了三清山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
前殿内大柱石刻楹联:“三天无极存道气於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於百世千世万世。”相传为明朱允炆藏隐于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时亲笔题撰。从看似矛盾的联语中可以看出,建文帝虽遁入清静空虚之门,但仍然难以完全断绝红尘世俗之念,寄希望于三清尊神保佑大明皇位传承千秋万世。而宫殿正门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与朱元璋龙兴之地凤阳龙兴寺内的一副对联:“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有异联同义,相承继袭之妙,为祖孙两人一个前,一个后,同入佛、道空灵清静之门的无奈经历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解和佐证。
当代诗人陈运和游毕此处,再留《三清宫》佳句:“一座古建被请进三清福地三清福地被请进道教玄机天尊坐落在龟背石上不走从侍诸仙也没法离开大殿歇息后堂的观音情愿长年沉默寡语弄得十八罗汉两侧姿态各异优美雅静的环境养活过众多楹联遥远岁月已告别了这儿的深奥神”。
三清宫牌坊
三清山三清宫大门前方建有牌坊一座,名叫三清宫牌坊。三清宫牌坊位于三清宫北前方15米、灵官殿与魁星殿甬道之南约2米处。因牌坊上部额枋之间镶嵌的青石板横匾两面刻有明代景泰年间兵部尚书、浙江省镇守孙原贞(1388-1474)书“三清宫”三个楷书大字,故名三清宫牌坊。
三清宫牌坊全部用花岗石凿制而成。牌坊顶盖由两块整石构成悬山顶形式,上面凿有象征性的瓦,无沟头滴水,顶上正脊用刻花鱼龙大吻,正中置放了个宝葫芦。整个造型小巧玲珑,庄重华美,是道教仿儒家孔府等建置,在门前置牌坊,以壮声威的建制。牌坊两边方形石柱的底座宽1.25米,石柱之间宽2.74米,高4.04米。两根方形石柱内侧相对镌刻:“天颜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对联;石柱北侧两边刻:“左右灵官监察正法无情,上下信士朝奉诚心有感”楹联;石柱南侧两边刻:“登殿步虚升太虚上之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楹联。上方青石板横匾两头分别刻有“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孙原贞书”、“大明景泰七年龙集丙子九月吉日开山德兴延溪帽峰费隐永王祐玄正立”数行小字。今据石刻,三清宫重建开工始于明景泰七年九月即公元1456年九月;竣工于天顺三年(1459)。
参考资料
三清宫.上饶市政协网.2023-11-02
“道法自然”的三清宫文物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饶市委员会.2024-03-05
海拔1600多米的三清之巅竟然藏着个“博物馆”!快来探索!.三清山官网.2024-03-05
三清山概况.三清山官网.2024-03-05
三清山三清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饶市政府网.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