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古樟

古樟

古樟,位于泰和县江畔古村,村口古桥草甸上,有一棵冠盖如云的大 樟树,它胸径2米多,高30多米,樟枝叶在蓝天中摇曳,树冠荫蔽一亩多的地面。它挥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客人,因此也称为“迎客樟”。

概述

江西省史称:“樟木之乡”,保留有大面积的古樟群及全国少见的古樟树。据历史记载,江西古时地属豫章郡华人张守义说:“章,今之樟也”,江西因盛产香樟树而得“豫章”之名。

吉安市(古称为庐陵)是樟树市的主产地,人称“樟树之乡”,有“无樟不成村”的说法。

位于赣江中上游的吉安市泰和县江畔古村古樟尤其为盛,最为称道的是村口四周和房前屋后的樟树,大大小小的樟树数也数不完,大概上万棵,或为单株,或丛林。有的巨树十几人难以合抱,有的数十棵密密麻麻地拥簇,古樟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风水林”。或单独一棵,华盖而立,独立成林;或一丛丛,连片成林,成为江畔一道道美丽风景。古樟有伞樟、迎客樟、笔架樟和连理樟……

伞樟

村子东南向,从县道进入江畔的口子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大伞樟,当地人称为“伞把树”。

远看,伞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长得十分匀称,树枝边缘好似人工修剪过,但其实是自然生长而成。

走近看,看着主干分出去的大枝杈,再从大枝杈分出去小枝杈,你会惊奇地发现,伞香樟木枝非常绵密,大小长短非常均匀,非常对称,你会感叹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迎客樟

到桥上村口草甸上,则有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樟树,这颗古樟有1200年树龄,与江畔村的历史一样长,是江畔村最大的樟树,是江畔的“村树”,也被称为“泰和古樟王”,当作镇村之宝。

它挥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客人,因此称为“迎客樟”。这颗古樟有千年树龄,与江畔村的历史一样长,是江畔村最大的樟树,可以说是江畔的“村树”、“村宝”。

笔架樟

在江畔村后魁星塔旁,一座名为“遇龙桥”的单孔古石桥横跨溪上,桥边有颗数百年大樟树,分3-4枝大树杈,枝繁叶茂,有如笔架。

从远处看,石塔就像一支如大笔,斜架在“笔架”上,因此,这棵大樟树被称为“笔架樟”。

村民更看重的是香樟木的生态和人文价值。因为樟树在村民眼里,成了保佑地方人畜平安的“风龙神木”,把樟树当作了守护神和吉祥物,甚至 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神仙,即使灶膛里没柴做饭,也不到古樟树上劈枝打。人们对古樟树赋予思想感情,寄予精神依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传说。

伞樟的传说

相传,“伞把樟”是江右商帮孙明手植。明清时期,江畔古村孙氏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成就了一大批巨贾富商。“儒商典范”、泰和县首富、亿万富翁孙明,捐献军饷报效国家,热心科举和社会慈善事业,大力修建会馆士馆、学院书院,修筑白鹭洲公园堤岸和桥梁道路,特别是一门三代三修吉安府试院的善举,令人称颂。清代《吉安府志》载泰和知县沈衍庆文章称:“昔范文正公义田,千古称述弗衰,今复于泰和孙氏见之。孙君名明,字启东市,浮潭村人也。少孤苦,有至性,承母训,孽孽行善,惟日不足。有肆一在楚,昔范文正公义田,千古称述弗衰,今复于泰和孙氏见之。”孙明等江右商帮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尤以公益为重,积极投身于家乡和社会兴学助教、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建立义公会、义祭会、义学会、义田会和义仓会,成为远近闻名的“五义之村”。孙明手植的香樟也称为“五义樟”。

“秀灵紫气来,香樟赣商亲手栽。身价能留千古树,义理应铸栋梁材。”正是香樟木开花的季节。那棵“伞把樟”日里摇金,夜里摇银。近旁,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连片赣派风格水墨画式的古老民居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远处,赣江逶迤流淌在庐陵郡沃野,留给江畔古村葱郁的诗情和千古的隽秀。

参考资料

泰和江畔古村:赣江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江西网.2018-06-01

吉安晚报_2017-07-26_文艺庐陵_赣江边的江畔古村.吉安晚报.2021-11-30

井冈山报_2021-06-04_庐陵悦读_江畔奇树“伞把樟”.井冈山报.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