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村
象鼻村,东川区拖布卡镇辖村,国土面积26.7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农民收入以种养殖等为主。
村情简介
象鼻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交通方便。东邻会泽县娜古镇红泥办事处,南邻 播卡村委会,西接四川黄坪区,北与格勒村委会相邻。
全村国土面积26.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 16.2 ℃,年降水量700毫米。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71亩(田380亩,地2291 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拥有林地838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2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5亩,主要种植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296.6 亩,有铁矿、铜矿 等资源。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业,主要销售往村县。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26.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8%。该村发展核桃、板栗、魔芋等特色产业。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四通。有78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78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2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6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23 辆。
截止2007年底,建有沼气池农户45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780口。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8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8.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96.4万元,占总收入的42%;畜牧业收入330万元,占总收入的4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16头,肉牛112头,肉羊555头)。
第二、三产业收入27.1万元,占总收入的4%;工资性收入121万元,占总收入的17.1%。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等为主。
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0人,在省内务工180人,到省外务工30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782户,乡村人口共2977人,其中男性1577人,女性1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977人,劳动力2239人。
到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67人,参合率76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文化教育
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2658平方米,距离镇中学25公里。截止2007年底,拥有教师13人,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9人,其中小学生283人,中学7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688 份,其中土地流转面积9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2007年末集体总收入13.1万元,有固定资产1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 方式公开。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基层组织
截止2007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3 人,其中男党员30人、女党员3人。
村委会由支书、副主任组成,下设14个村民小组。
该村共有团员18人。
人文地理
驻地张家湾,以境内的象鼻梁子和象鼻岭得名。解放前属会泽县拖布卡镇区拖布卡乡第七保。解放后属会布卡区象鼻乡。1956年属东川矿区拖布卡区播卡乡,1957年属因民区播卡乡,1958年属东川区因民区播卡乡。1959年属拖布卡人民公社,属播卡人民公社,1963年属象鼻人民公社,1964年播卡人民公社。1965年设新联大队,1980年更名为象鼻大队。1984年5月改大队为乡,属播卡区公所。1988年1月改为设象鼻村公所,属播卡乡。2005年撤乡并镇,属拖布卡镇。辖张家湾、小岩脚、长地等13个自然村。地处金沙江和小江夹流的象鼻岭和象鼻梁子。有耕地2671亩耕地,主产玉米、红薯。有铁、铜矿资源。
发展重点
象鼻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不通公路 2、严重缺水。
象鼻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发展种养业、开发矿业,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魔芋、红薯等。2、小型加工户、在发展油桉和石榴。3、因缺水请求架通象鼻村输水管道。
在今后的工作中,象鼻村村委会将紧紧抓住市、区两级科技局挂钩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核桃种植,使其成为象鼻种植业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大面积草山优势,发展圈养畜牧业,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提高出栏率,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利用好旷业资源,多方争取投资,逐步修通村组公路,打开群众致富通道;因水资源匮乏,人畜及生产用水都靠雨水解决,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扩大小额信贷扶贫规模,“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1418元,增加到18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