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断裂

断裂

断裂(fracture)材料或构件力学性能的基本表征。根据断裂前发生的塑性变形的大小,可把材料的断裂分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两大类。随材料和条件的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高温下的蠕变断裂以及环境作用下的应力腐蚀断裂,均可表现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简介

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一类叫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最常见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发育的轴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皱轴面为对称轴)。第二类称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如果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是最重要的一类断裂。

按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基本的三类;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较陡。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变化较大,从陡倾到近水平。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组合起来,被冲断的岩片就象屋顶上的瓦片那样一个叠一个,可形象地称为叠瓦状构造。如果断层两侧的岩石不是沿断层面上下移动而是沿水平方向移动,则称平推断层。如果把这三类断层与形成的构造应力联系起来,通俗地说,正断层由拉张应力引起,逆断层是挤压应力的结果(故常造成地壳的缩短),平推断层则与剪切应力有关,其断层面常近直立。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脆性断裂情况,其断裂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两类断裂的断裂面则是看得见却不一定摸得着的。塑性断裂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象流劈理,是因片状或板状矿物的平行排列而使岩石能够分裂成许多平行薄片的构造。粘滞性断裂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粘滞性流动的结果,原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原来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转动并伴有重结晶和再排列作用,形成片理、片麻理和新生面理等。因此,说断裂是不连续变形同样只具相对。

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没有或仅伴随着微量塑性变形的断裂。玻璃的断裂不发生任何塑形变形,是典型的脆性断裂;而金属的断裂总伴随着塑性变形,故金属的脆性断裂只是相对而言。根据裂纹扩展的路径,脆性断裂又可以分为解理断裂和晶间断裂。

解理断裂

一种典型的穿晶脆性断裂。一定晶系的金属一般都有一组在正应力作用下容易开裂的晶面,称为解理面。一个晶体如果沿着解理面发生开裂,则称为解理断裂。

晶间断裂

断裂路径沿着不同位向的晶粒间界出现的断裂。晶间断裂可以脆性的也可以是延性的,分别称为晶间脆性断裂和晶间延性断裂。

延性断裂

伴随有较大塑性变形的断裂。典型的延性断裂是穿晶的,通常有剪切断裂和法向(或正向)断裂两种。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沿着拉伸轴约45°的面滑开的断裂称剪切断裂。单晶情况下滑开面通常是滑移面。当剪切在一组平行滑移面上出现时,则形成倾斜型剪切断裂。剪切若沿两个方向发生,则形成凿尖型剪切断裂。厚板或圆柱试样在单向拉伸时,剪切断裂从颈缩区中心开始,并向外扩展。宏观断裂路径垂直于拉伸轴,微观断口呈锯齿状,因其裂纹扩展时是通过与拉伸轴成30°-45°的交替面上剪切而实现的,故这种断裂方式一般称为法向(正向)断裂。它的最终断裂是通过与拉伸轴成45°平面上的剪切断裂。延性断裂是空洞在第二相颗粒上形成、长大和汇合的过程。延性断裂的断口呈韧窝或塑孔状。

非晶合金的断裂在宏观上表现为脆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延性断裂。

在恒定或不断增加的载荷条件下,固体材料发生断裂的机制概括有四种:(1)解理断裂机制:拉伸应力使原子间发生断裂。(2)塑形孔洞长大断裂机制:孔洞长大和粗化,或通过塑性流动发生完全颈缩。(3)蠕变断裂机制:通过原子或空隙沿应力方向扩散使空穴长大、粗化。(4)应力腐蚀开裂机制:应变速率参与的发生在裂纹尖端局部的化学侵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