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学的使命

大学的使命

《大学的使命》是2001年12月1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奥尔特加·加塞特。整本书主要包括六个章节内容,围绕“大学的改革”这一主题来论述。奥尔特加·加塞特是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现代西班牙精神之父。本书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书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以其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欧洲大学的弊端,进而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改革思路。

内容简介

一、概况

《大学的使命》   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二、温柔的改革精神

1.“温柔”的解读

按照常理说,改革应该是一个暴力的,血腥的,以新换旧的过程,但在这里,作者用温柔来修辞大学的改革,我想这个词应该含有了更多的含义。

首先:大学是一个学术场所,相对于政治改革手段而言,确实是要温柔很多;

其次:大学的改革对象不是政治夺权,而是涉及到大学的使命、职能、学术、专业、科技等方面的改革,需要的是一种逐步过渡或者是跳跃性发展这样的改革过程;

最后:改革的主体也相对比较文明,基本上是大学里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相对于政治改革而言,文明性程度还是要高,改革过程也会相对温柔一点了。

这仅仅是我个人关于“温柔”一词的理解,欢迎大家补充说明。

2.关于改革

本章一开头,作者就以其在马德里大学公开演讲中的两种状态来进行论述,一个是激情;另一个是缺乏自信。在谈到“自信”这个话题时,认为在当前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由于技术进步和组织机构等因素导致他们对于生活中太多的事情产生过多的自信。正是这样的自信,才使得当时的国人不愿意改革,任何敢说“改革”二字的人,甚至有人说改革是恰当的人,都会被人看做是疯子或者是亡命之徒,仿佛改革在当时就是麻风病,即使是思想最温和的人一提到改革也会遭到排斥和摒弃。这说明,在当时的西班牙,对任何改革,不管是政治上的改革还是大学的改革,都采用了一种普遍保守固执的反对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占据了主导性地位。

虽然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关心西班牙大学的改革,即使在讥笑和辱骂声度过,也在无休止的继续着改革的主张,最后在整个国民生活中,对改革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相信政府和大学都需要改革。

既然要改革,就需要有人来实施,因为政府和大学的改革不会自动变成现实,需要有人做出自我牺牲才能使改革变成现实,但在当时的西班牙有这样可以改革的人吗?加塞特对此表示了怀疑。因为当时的西班牙正遭受到一种“懒散草率”的风气,这种风气给人带来舒适安乐的感觉,易于传播并充斥着整个国民生活,愈演愈烈,变得愈发习以为常。

他认为,改革的主体是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人共同来创造的。为了改变当时懒散草率的社会风气,这些改革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良好的竞技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从来不会沉溺于种种无意义的消遣,空耗精力。

三、基本问题

1.改革的实质

这一章谈到了改革的实质性问题,认为:如果改革也只是局限于纠正我们大学中那些懒散草率的弊病,那么改革同样也会不可避免的变得非常草率。大学改革的实质应该是为了能够系统完整的体现其目标,而不仅仅是对大学目标做一些基本的调整和装饰,除非大学自身已经开始明确无误地、坚决果断地、名副其实地重新认识其使命。奥特加·加塞特认为:在过去的15年里,西班牙的改革基本上是在了解、观摩别国改革的情况,在仿效别国的同时,自己却缺乏改革的创造性努力,从而也就不能从中认识到借鉴别国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也无法认识到其中的局限与缺陷。可见,加塞特是不赞成在大学改革中去盲目效仿他国做法的,一味仿效会没有创造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符合大学的使命。

2.大学的使命

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是为了把普通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应该包括“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个职能。大学要实现这些使命,就必须明确“文化与科学”、“专业与科学”、“大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会讲到。

在基本问题这一章节中,奥特加·加塞特批判了西班牙当时“唯科学主义思想”,认为大学需要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从事具体工作的优秀专业人员,而不是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工作者。他认为:社会上需要大量的专业工作者和数量有限的科学家,如果我们真的需要许多科学家,那将会是一场灾难,当然,如果符合人人需要的专业教育与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科学研究活动融合在一起,则是令人感到吃惊的,说明加塞特是赞成大学的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这两个职能的。只不过在这两个大学职能之外,他还增加了一个“文化修养”职能,它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也必须是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学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大量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的原因,通过“基本文化修养”的教育,向学生们传授一些装饰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或理智。

四、教育的经济原理

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人类之所以从事和热衷于教育,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人类为了能够满怀信心,自由自在和卓有成效地生活必须知道很多事情,但儿童和青年的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因此,缺乏学习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原理,由于学习者不会学习,就必须要通过教育来获取知识。奥特加·加塞特认为:如今文化和技术财富之丰富大大超过以前,以至于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因为任何一代人都觉得要吸收如此繁多的文化和技术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务之急是把我们的教育学、教育方法和机构建立在一条简明的原理的基础之上:“儿童或青年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所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教育的经济原理。

该原理的实质是加塞特对于大学课程改革的主张,即对大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题材进行充分利用。不仅如此,还有更深远的一层意义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大学必须是按照学生比例体现规模大小的一个机构。学生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他是学习能力有一定限度的人;其次,他为了生存必须掌握知识。因此,大学课程与教学“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并且一个正常的普通学生能够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一所大学的核心,把它看做大学的中心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那些教师认为应该教授的知识。”在这里我就会有一个疑问:第一:“当学生所能接受和掌握的知识不符合大学教育目标时,我们是要去改革大学的培养目标呢?还是去传授那些教师认为应该教授的知识”?第二,由于每个学生所能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不等,那么这时候教师又该如何才能把握好“哪些知识是不同学生需要的以及能够掌握的知识呢”?

总之,这一章节教育的经济原理重点论述了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原理对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盲目扩招以及大学的盲目建设具有较大的警示意义。

五、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专业和科学

1.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论述,可以总结出两个结论:

(1)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和主要组成部分,普通人应该接受高等教育;

(2)要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达到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因此,奥特加·加塞特认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是教授重要的文化学科。例如: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等。

(3)必须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除了文化训练之外,大学能够通过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步骤和办法将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医生、法官、数学教师或历史教师等。

(4)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普通人必须或应该成为科学家。当然,这个观点在之后的研究中也被大部分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在这一章节中,主要对科学、文化和需要高深学识的职业或专业进行了辨析。

2.专业和科学

在本书中,奥特加·加塞特认为:科学是指调查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及其解决的办法等。科学是为了得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为了解决和发现真理,主要是创造,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追求和成就之一;而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引导学生传播、吸收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

在论述科学研究这一内容时,加塞特认为:科学研究把普通人排斥在外,它所涉及到的是一种非常少见、与人类一般常规活动相距遥远的行为,科学家就像是现代修道士。妄称普通学生可称为科学家,这是一种荒谬的托词和虚荣的表现。因为科学只是人类最崇高活动之一,并不是唯一,生活中还有许多同样崇高的追求,如果牺牲这些追求而培养成为科学家,把一切奉献给科学也是不合理的,况且,崇高也只属于科学,不属于科学家。因此,没有必要把普通学生培养成为科学家,需要把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区分开来,只保留绝对需要的那部分科学用来指导专业本身。由此可见,奥特加·加塞特本人是非常不满西班牙当时出现的“唯科学主义”思潮的,认为这种思想已经困恼了大学的发展,并逐渐产生一种严重的不利影响。

加塞特这种将普通学生拒之于科学研究大门之外的观点,在当时或者当今都是缺乏说服力的,遭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因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大学教育并不是说一定要让普通学生成为科学家,而是使其在大学期间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培养基本的科研探究精神,引导普通学生进入科学之门。并不能片面的认为,在大学里对普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的传授就一定要使其成为科学家。就正如当前我国提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样,对普通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说明一定要使其成为科学家,而是要对他们的创新性能力进行适当的挖掘、提升,并不是说学习了科研方法就一定要成为科学家。

六、文化和科学

文化不是科学但来源于科学

文化是每个时代固有的生命体系,是时代赖以生存的思想体系。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科学,文化借助科学解释了我们生命存在的现象。但文化并不是科学,文化的内容虽然是在科学的领域中形成的,但它并不属于科学事实,而是一种生命信念,一种附有我们时代特征的信念。文化借助科学的一些必要因素解释了人类生命存在的现象。

科学并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某种事物,科学的内部运作与生命无关,而文化的内部运作却与生命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是无限制、无穷尽的,越来越专门化,多样化。而文化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完整、统一和连贯的体系。

与中世纪大学相比,我们现在大学几乎遗弃了文化的教学和传播活动,而只重视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奥特加·加塞特认为,大学的任务在于向人类传授时代文化的全部内容。因为,没有文化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生活,是遭到破坏、不真实的生活。大学应该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处于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可见,大学教育普通学生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七、大学的“附加”功能

加塞特认为:把大学当做一种精神比当做一种有机体更为合适,因为大学首先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

首先,大学具有科学的附加功能

加塞特认为:大学不同于科学,但又离不开科学。大学在能够成为大学之前必须是科学性的,一个充满激情、努力运用科学的环境使大学存在的先决条件。科学代表一所大学的尊严和地位,是高等教育赖以生长和吸取营养的土壤,它围绕大学的中心部分安营扎寨。

奥特加·加塞特这些思想的形成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因为他曾经就读于德国的大学,在教育思想上深受德国大学强调科研的影响,当时的西班牙并不强调科研,因此,在大学的附加功能这一章节里面特意指出了科学这一附加功能。

其次,大学还有其他功能

大学不会只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机构,也不会因故意删改而退缩。在生活最紧张激烈的阶段,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平衡,面对轻浮无聊和恬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智。

正是大学具有这样的附加功能,才使得大学永葆蓬勃生机的源泉,同时也是大学保持严肃性、独立性和平衡性的基础,坚持公平与正义的立场,在提供社会民众知识,开启人类智慧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不断深入人心,这样大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学”。

八、具有争议性的观点

以上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在解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奥特加·加塞特很多思想是受人推崇的,很多思想又是遭受质疑的。他认为:仿效别国是一种致命的错误,认为仿效就不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其实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了仿效的内涵。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第二个备受争议的观点就是:普通学生与科学研究无缘。加塞特认为:普通学生不需要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一条总的原则。认为:妄称普通学生可以成为科学家是一种荒谬的托词和虚荣的表现。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认为,普通学生是可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接触科学,走进科学的。科学家的选择也需要在这些普通学生中筛选出优秀的人来着重培养。普通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错,成不了科学家更没有错。

第三个遭受抨击的观点就是:西方中心主义和民族主义。他认为:欧洲人所代表的是决意要靠自己的智能生存的一类人,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和其他时代相比,这种智力制度化的观点是欧洲人的独创,它体现了欧洲人根据自己的智能生活的一种独特决心。他这种思想,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以外的世界,以一种自大的唯我自尊的姿态和文化优越感来提出反问,并且还嘲笑其他民族,认为其他民族的生活仅仅只是依据别的才能或能力,而不是依靠自己民族的智能生存、依靠智能生存的只有欧洲人,说欧洲人的智能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是欧洲能够认清自身局限的唯一力量”。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在现代强调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是有缺陷的。

作者简介

作者:(西)奥尔特加·加塞特   (Ortega Y.Gasset) 译者:徐小洲 陈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