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是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系。2005年12月由原林学系、农学系、经过资源整合组建而成。

学院简介

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职实验员5人),专任教师中:职称结构上,教授5人,副教授26人;学历结构上,博士9人,在读博士11人,83.3%为硕士以上学历。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88人。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有5个党支部,其中3个教工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教工党员39人。全院现设有行政办、教学办、学生办、七个教研室(林学教研室、资源与环境教研室、园林教研室、生态与旅游教研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研室、环境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植物学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下设16个实验室)、4个校内实习基地、13个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机构。建有资源与环境综合实验中心,设有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科学等综合实验室;拥有专业藏书万余册的图书室。现有5个硕士授予点;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学、林学十个本科专业,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园林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等七个高职高专专业;设有北京林业大学成人函授教育站、东北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站。

学院历史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历史起源于1971年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果林专业,1974年开始招生;1978年成立农牧学院后设置林学系,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林业人才培养中心。2005年12月,由原林学系林业信息与环境、园林园艺、植物树木教研室及原农学系的资源与环境教研室组建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2006年8月更名为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成绩

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高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为西藏经济建设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迄今为止已为西藏各行各业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人才,学院已发展成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优势、以生态旅游及园林与规划设计为特色,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办学模式。资源与环境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西藏自治区实际,紧抓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就业能力。资源与环境学院以培育“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努力为广大学子搭建学习提高、施展才华的平台。近几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厅重点项目10余项、援藏项目3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兄弟院校关系,同加拿大美国等国外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在校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可根据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等情况,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浙江金都奖学金”、“教学奖励基金”、“罗蒙奖学金”、“白玛央金奖学金”等奖、贷、补、助、勤项目资助。

学院专业简介

1.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较高,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适合西藏自然保护区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脊椎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管理学、野生动物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保护与管理等。

一般不少于30周。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面向西藏自治区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各级主管部门、自然保护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湿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环保、动物园、自然保护区、边境口岸、动物饲养场等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的行业、企业部门等方面的工作。

2.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

具备生态学、森林资源保护、旅游管理、森林游憩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资源与环境导论、森林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森林游憩资源评价与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旅游地理学、导游基础与业务、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自然保护区管理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在林业、旅游、城建、环保、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部门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等工作,或在旅游公司、旅行社等从事导游工作,或在宾馆饭店从事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

3.生态学(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之一,也是自治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之一。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学发展动态和多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从事生态环境工程的规划、预防与监测、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生态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在生态、环境及相关部门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生态学、生态设计、生物学、土壤学、生态监测与评价、城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工程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不少于30周。

就业去向:毕业后在相关部门从事生态监测、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生态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

4.环境科学(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培养具备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城乡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污染控制原理、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科研、设计、环保等部门以及乡镇、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能源合理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5.园林(本科)

掌握美术基础、植物学、观赏植物栽培与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植物学、生态学、工程测量、设计初步、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观赏植物栽培学、园林工程、城市规划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共计32周。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园林、城镇建设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事业以及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

具备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以及科学研究、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工程测量、土壤学、土壤侵蚀原理、沙漠学概论、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草地经营与牧草栽培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1周。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水土保持、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治理与规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荒漠化防治、国土资源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草场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7.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之一。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业资源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国土、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规划、农业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地学基础、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农化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学、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土地资源学、养分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学、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测量学、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劳动、教学实习、课程论文、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不少于30周。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

具备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面向西藏自治区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西藏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各级乡镇对国土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面的人才需求。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地图学、国土资源概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生态学基础、CAD绘图基础、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学、环境规划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共计33周。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乡镇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土地估价、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等部门从事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9.林学(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之一,适应西藏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森林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及其它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林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生态学、土壤学、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森林计测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不少于30周。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农业、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经济林栽培、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建设、城(乡)镇环境重建与维护、环境评估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治理与规划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10.环境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设计、环境工程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管理学、流体力学与机械、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8周。

毕业生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到科研、设计、环保等事业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乡镇、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等工作。

11.园林技术(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习园林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观赏植物栽培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与园林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面向园林生产管理第一线,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学制三年。

主要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观赏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预决算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园林、城镇建设部门、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事业等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等方面的工作。

12.环境监测与评价(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城乡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学制三年。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环保等部门以及乡镇、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13.森林资源保护(高职高专)

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森林资源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及其它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森林资源保护有关的技术推广、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学制三年。

主要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不少于28周。

毕业生就业去向:植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各级林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实践应用、实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

14.水土保持(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事水土保持治理与规划、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主要学习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学制三年。

主要课程:土壤学、土壤侵蚀原理、沙漠学概论、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草地经营与牧草栽培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不少于30周。

毕业生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水土保持、水利、农业、牧业、林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治理与规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荒漠化防治、国土资源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草场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