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着床

着床

着床是胎生哺乳类动物的胚泡和母体子宫壁结合,从而建立母子间结构上的联系以实现物质交换的过程。着床后的胚胎摄取母体血液营养继续发育。着床是母子双方有准备,相互配合的结合过程。

女子在育龄期,卵巢每月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排卵日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卵子从卵巢排出后立即被输卵管伞部吸到输卵管内,并在输卵管壶腹部以等待精子的到来。

简介

受精卵到达子宫时,已发育成为一个具有多个细胞的实体,形状像桑葚,称为桑葚胚。桑葚胚在子宫内继续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大约在受精后6~8天进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叫做着床或种植。来自胚胎外层细胞的海绵样指状突起开始钻入子宫内膜里,并与母体的血管连接起来,以后它们就形成胎盘脐带以及保护胎儿的各层膜也是由胚胎中的一些细胞发育而成;胚胎内层的细胞则分裂为3层,它们分别发育成婴儿身体的各个部分。

分类

按照着床时胚泡在宫腔内的位置、滋胚层细胞和内膜上皮细胞接触及结合的程度,常把着床分为中央或表面着床、偏心着床和完全侵入着床。

过程

以胚胎在子宫壁内发育的侵入型着床(鼠、兔)为例,胚泡经转运,定向,透明带溶解之后开始着床,着床步骤有定位、粘着、穿入等。

定位

胚泡进入子宫腔后,在一定位置靠近内膜。由于胚泡本身所发生的机械压力和子宫平滑肌的蠕动作用的相互配合,能将胚泡安置在子宫角腔中一个适当的位置。着床位点的选择可能决定于胚泡和内膜的某种特性。

粘着

胚泡在内膜上附着之后进一步贴紧粘着,除非损伤胚泡,就无法使它与内膜分开。在粘着之后,母、子细胞接触面出现微绒毛交错,或者由内膜上皮细胞的膜上长出突起去连接胚泡的滋胚层细胞。此后滋胚层细胞和内膜上皮细胞的接触面上形成桥粒和连接复合体等专门的固着结构。

侵入

已粘着的胚泡其滋胚层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可能是蛋白酶)使相邻的内膜上皮的细胞之间出现缝隙。胚泡与内膜融合后挤进缝隙而钻入内膜的基质,深埋在内膜基质之中。

综述

着床是胎生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着床之前,胚泡在宫腔内游离,它是新个体,有遭排斥脱落危险。经过附着、穿入内膜(属于血窦绒毛型胎盘者)之后,则母子两方面紧密结合,因而更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

真兽下纲动物的受精卵在输卵管中缓慢运行(3~5天),经过连续多次分裂之后形成桑葚胚进入子宫腔,继续发育成为囊胚(名为胚泡)。胚泡外围绕着透明带,依靠吸取子宫腺分泌的子宫乳继续发育。随着胚泡的长大,透明带胀大变薄被撑破而脱落(或被溶解);胚胎从包膜中脱出。胚胎外壁的子胚层细胞裸露,直接与子宫内膜功能层接触。

精子在女性输卵管内能生存1—3天,卵子能生存1天左右,如在女子排卵日前后数天内交配,精子和卵子可能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这时一群精子包围卵子,获能后的精子其头部分泌顶体酶,以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为精子进入卵子开通道路,最终只有一条精子进入卵子,然后形成一个新的细胞,这个细胞称为受精卵或孕卵,这个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卵从输卵管分泌的液体中吸取营养和氧气,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与此同时,受精卵逐渐向宫腔方向移动,3—4天后到达宫腔时已发育成为一个具有多个细胞的实体,形状像桑葚,所以称为桑葚胚。

着床条件

1.透明带消失;

2.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3.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4.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黄体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