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文化遗址
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内容更丰富,谱系更加繁复。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至前5000年,中国北方已出现一系列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其中有不少遗址发现了栽培谷物的遗存。如武安市磁山遗址有许多窖穴中发现粮食朽炭,经灰象鉴定是粟;河南新郑裴李岗、辽宁沈阳新乐和秦安县大地湾都发现了炭化的黍,后一处还发现了油菜籽。这些遗址所属的新石器文化,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工具,其中又以磁山文化所在的中原地区最为发达。
2019年到202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工作,该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基本介绍
遗址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代表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汶川龙溪阿尔遗址为代表,是一种以陶胎夹石英为显著特征的原生土著文化。
中期以威州姜维城彩陶文化遗址为典型,土著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彩陶及半月形穿孔石刀,与西北马家窑彩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晚期以理县箭山遗址为代表,是一种在早、中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发达、特色更鲜明的新型地方文化。岷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对于四川盆地周围早期蜀文化有深刻影响,如在绵阳边堆山,三星堆遗址及成都平原的早期遗址中都有明显反映,是早期蜀文化的重要来源。
参考资料
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 国家文物局发布5项考古成果.人民网.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