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觉音

觉音

觉音(梵语:Buddhaghoṣa;巴利语:Buddhaghosa),约生于公元五世纪中叶,是一位重要的南传南传佛教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代表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是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综合阐述,被视为研究该宗派教理的必备书籍。觉音的工作不仅限于此,他还对大部分巴利三藏进行了注释,对南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觉音的生平主要通过《大史》及其续写以及缅甸的《教史》等文献得以了解。据这些资料记载,觉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家族,精通吠陀学,擅长辩论。他在菩提场的一座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师从离婆多(Revata)大长老学习巴利语三藏。受戒后,他创作了《发智》(Ñāņodaya)。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他在摩诃男(Mahānāma)王时期前往斯里兰卡首都阿耨罗陀补罗(Anurādhapura),居住在大寺(Mahāvihāra),并向僧伽波罗(Sanghapāla)长老学习三藏经典和义疏。在此期间,应僧伽波罗的要求,觉音撰写了《清净道论》,随后大寺僧众提供了所有的僧伽罗文三藏注疏供他参考,希望他能撰写更多著作。觉音遂迁居根他伽罗寺(Ganthakaravihāra),致力于佛典的研究和写作,几乎对整个巴利三藏都作了注释。后来,他回到印度朝拜圣菩提树,此后下落不明。有传说指出,他在柬埔寨的觉音寺逝世。

主要作品

觉音的主要作品包括对律藏的注释《普悦》(Samantapasādikā 善见律毗婆娑)、波罗提木吒的注释《析疑》(Kankhāvitaraņī)、长部经注《善吉祥光》(Sumangalavilāsinī)、中部经注《破除疑障》(Papañcasudanī)、相应部经注《显扬心义》 (Saratthapakāsinī)、增支部经注《满足希求》(Manorathapuraņī)、小部第一(小诵)第二(经集)注《胜义光明》(Paramatthajotikā)、《法聚论》注《殊胜义》(Atthasālinī)、《分别论》注《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ī)、其余五部论注《五论释义》(Pañcappakaraņatthakathā)、《本生法》 (Jātakatthavaņjanā)、《法句譬喻》(Dhammapadatthakathā)。

影响与遗产

觉音的影响在12世纪得到了显著体现,当时斯里兰卡的僧人Sāriputta Thera成为了领先的学者,并将许多觉音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解释之中。此后,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僧人在寻求或重新获得僧籍时都会选择斯里兰卡的大寺,这是因为大寺以其纯正的教义和学术传统而闻名。这导致了觉音的教导在整个南传佛教世界传播开来,确立了他作为南传佛教教义权威的地位。觉音的生活故事被记录在《佛陀迦索发展记》(Buddhaghosuppatti)中,尽管其中的内容可能是夸张的,但它仍然显示了他的影响力。此外,觉音的作品可能在恢复和保护巴利语作为南传佛教的经文语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之间使用巴利语交流思想和文本的情况。

参考资料

南传佛教·人文历史传记:觉音尊者.佛教导航.2024-08-22

觉音(Buddhaghosa 5世纪中叶).觉音(Buddhaghosa 5世纪中叶).2024-08-22

佛音.佛音.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