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冬青
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 Maxim.),又名多脉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属的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生于海拔500-1,3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内,主要分布在越南、日本、台湾岛及中国大陆等地。小果冬青的当年生小枝无毛,亮栗色,具椭圆形皮孔;二年生枝灰褐色,具纵沟,具白色圆形或长圓形皮孔和稍隆起的半圓形叶痕。
产地分布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县、天台县、开化县、淳安县、龙泉市、泰顺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祁门县、铜陵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仙游县、柘荣县)、台湾省、江西省(武宁县、萍乡市、武功山、井冈山市、宁冈、宁都县、瑞金市、寻乌)、湖北(恩施、宣恩、来凤、鹤峰、咸丰、利川、巴东、长阳、五峰、十堰、崇阳)、湖南(慈利、桑植、永顺、古丈、黔阳、会同、新宁县、道县、永兴县、资兴市、宜章县)、广东省(饶平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英德市、仁化县、乐昌市、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阳山县、广宁县、高要区、封开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兴安县、永福县、平乐县、八步区、昭平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环江、都安、钦州、防城、上思、宁明、德保、靖西、凌云)、海南(五指山)、四川(雅安、名山、洪雅、峨眉、甘洛、德昌、米易、屏山、叙永、松潘、南川区、奉节县)、贵州省(兴仁市、榕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安龙县、三都水族自治县)、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澜沧、普洱市、禄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省;分布于日本和越南。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粗壮,无毛,具白色、圆形或长圆形常并生的气孔。叶片膜质或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3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常不对称,边缘近全缘或具芒状锯齿,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微下凹,在背面隆起,侧脉5-8对,三级脉在两面突起,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1.5-3.2厘米,无毛,上面平坦,下面具皱纹;托叶小,阔三角形,长约0.2毫米。伞房状2-3回聚伞花序单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内,无毛;总花梗长9-12毫米,具沟,在果时多皱,二级分枝长2-7毫米,花梗长2-3毫米,基部具1三角形小苞片。雄花:5或6基数,花萼盘状,5或6浅裂,裂片钝,无毛或疏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长圆形,长1.2-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互生,且近等长,花药卵球状长圆形,长约0.5毫米;败育子房近球形,具长约0.5毫米的喙。雌花:6-8基数,花萼6深裂,裂片钝,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长圆形,长约1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圆锥状卵球形,直径约1毫米,柱头盘状,柱头以下之花柱稍缢缩。果实球形,直径约3毫米,成熟时红色,宿存花萼平展,宿存柱头厚盘状,凸起,6-8裂;分核6-8,椭圆形,长2毫米,宽约1毫米,末端钝,背面略粗糙,具纵向单沟,侧面平滑,内果皮革质。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500-13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内。
繁殖培育
1.采种小果冬青采种应选择胸径20~40厘米的健壮母树,果实在10月成熟,当外果皮呈栗色时,及时采收。果实较小不易掉落,可用采种刀或高技剪轻轻剪取果枝,然后摘下果实。采摘后在室内后熟一段时间,搓去肉质果皮洗净阴干,袋藏或湿沙贮藏。待翌春播种或随采随播。约30公斤果实处理后得1公斤种子。种子千粒重为0.45克,每公斤种子约220万粒,种子饱满度为44%。2.育苗圃地应选取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采用条播,条距15~20厘米。因种子细小,不宜开播种沟,用木板一压即可,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播种条上,然后薄覆一层焦泥灰,盖狼衣草或稻草。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播种后约2个月,陆续发芽出土,揭取苗床覆盖的草,搭好荫棚。及时除草,6~7月施追肥2~3次。1年生苗平均高约48厘米,根颈处直径约0.7厘米,可以上山造林。每亩产苗约2.5万株。
参考资料
中国花木网,小果冬青.www.cnhm.net.20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