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大街
鼓楼西大街,位于北京市什刹海北岸,在元朝时期是大都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有斜街市之称。1965年定今名。北京市今犹存鼓楼西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旧鼓楼大街、鼓楼东大街在鼓楼相接,逶迤真奔西北,近德胜门而止。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鼓楼大街”条引《析津志》云:“乾隆九年十月,以京师钱价昂贵,令各当铺官借本银收钱发市流转,以正阳门外布巷市房一所,地安门外鼓楼东官房一所为钱局,其收钱发银,造册文票,俱咏顺天府治中印。
历史沿革
鼓楼西大街位于什刹海北岸。由于什刹海自西北向东南偏斜,故而鼓楼西大街也随之偏斜。元代,简单地称为斜街。是大都最热闹的地方,有斜街市之称。1965年定今名。
鼓楼西大街的东端是鼓楼,西端是德胜门。德胜门构于明初,尚存箭楼,是北京的军门。明清两朝出征,均要出此门,取“得胜”之意。鼓楼亦建于明初,后毁,清时重修。下为红色砖台,四面构券门;上为鼓楼。鼓楼为两层,顶部为歇山兽脊,三重檐,灰筒瓦绿剪边。清时置主鼓一面,附鼓二十四面,配合钟楼之钟用以报时。清代的报时方式是,每夜分为五节,即:定更(戌——今晚八时),又称起更或初更;二更(亥——今晚十时);三更(子——今晚十二时);四更(丑——今二时);五更(寅——今四时);亮更(申末卯初——五时),即天明了。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鼓之击法是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最后以快慢之间的速度击十八响。所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计五十四响。重复一遍,总计一百零八响,钟之撞法亦同。
鼓楼西大街,民国时分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1965年统称今名。
鼓楼西大街是连接东西城的重要通道。古迹众多,有瑞应寺、寿明寺、关岳庙等。关岳庙建于清末,原醇亲王家祠。民国三年(1914)改祀关羽、岳飞。现被西藏驻京办事处占用。
北京市牛奶公司,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等单位在此街。
参考资料
鼓西大街全线禁停 “北京最老斜街”变稳静街区.中华网.2024-03-19
最美北京.www.brtv.org.cn.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