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镇
张克镇,山东人,现任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总院长及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获得中国共青团中央首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技术能手称号。张克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上接受专访或专题报道,并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机构进行授课或演讲。2013年5月,他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地讲授中医思想和理论。 2018年,张克镇应邀赴美国访问,向《科学》杂志社总部、梅奥诊所等机构介绍其医学思想体系,并在《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人体中的空间及其医学意义》的科学学术论文。该论文是当前医学基础理论突破性创新和中医科学性论证的重要发现。
人物经历
张克镇,2000年奉调入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6医院组建成立针灸科并任该科室主任。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中国医药报等做专访或专题报道;多次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人民大会堂等授课或演讲。著有《生命空间论》、《我们为什么离健康越来越远》等著作。曾任解放军第316医院针灸科并任该科室主任(已退休),目前就诊于北京泰济堂中医门诊部。
张克镇介绍了自己首创并研究多年的“生命空间理论”,称人体是由实体与空间共同构成,该理论基于经络的本质,用现代医学语言科学清晰解读中医理论。他强调,应充分重视人体中的空间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从人体空间的视角看,很多疾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正是正常空间逐渐被实体占有的结果,通过空间视角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干预,我们能在早期发现疾病征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
循源医学,是由张克镇先生首创的概念,是指诊治疾病过程中针对疾病源头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体系。
循源医学、生命空间论等在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尺肤诊断法、元通针法也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国际医疗机构,如梅奥中心,与国际高等院校,如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展开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为了让国际同行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中医学,张克镇尝试用“系统论”的模型来阐述中医理论和自己的《生命空间论》等思考,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良好反馈。
通过对人体空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科学地解读当前存在的一些医学疑难问题;有助于正确地诊治并更有效防治疾病,特别是对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从人体空间的视角对经络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经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更合理地解读中医与针灸治疗原理,使之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规律,有效,促进中西医学的沟通与融合
2018年应《科学》杂志社总部、梅奥诊所、明尼苏达州医学院等邀请赴美访问介绍其医学思想体系并分别做主题演讲。
2020年9月18日参加中关村论坛,发表题为“中医发展到今天,从没有离开过数据”的演讲。
2020年10月27日,应邀新华网思客人物专访,对“空间”中的生命做了完整诠释,并提出“中医要守正,更要创新”。
2020年12月5日,参加由新华网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提出对企业家健康的新要求。
个人作品
主要成就
首创“生命空间学说”,从人体空间的视角认识人体结构及生理病理规律,并将传统中医理论用现代科学方式进行解读与发展。建立起“循源医学”体系,即从疾病原因入手寻找解决疾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医学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仍然存在缺陷,这也是导致医学理论不足及诊治方法错误的重要原因,由此,首次提出更为完善的“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医学实践方面,在临床上,以生命空间学说与传统针灸理论相结合,建立起更为安全效捷,便于操作的全新针灸模式——“元通针法”,拓展了针灸治疗的理论与临床范围。在中医诊断方面,创新并完善了“尺肤诊断法”,即利用前臂部位的各种变化判断全身疾病,避免了病人因受药物等因素干扰造成脉象诊断的误差,提升了诊断准确率。该诊法曾在2007年全军中医药大比武现场演示,受到高度评价。
2020年3月5日,在《科学》国际合办期刊《Research》上发表题为《The Significance of Physiological Spaces in the Body and Its Medical Implications》(《人体中的空间及其医学意义》)科学学术论文,是当前医学基础理论突破性创新及中医科学性论证的重要发现。
社会任职
张克镇在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担任院长一职、山西中医药大学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资料
张克镇:中医与现代科学一点也不遥远-新华网.新华网.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