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仓镇
三仓镇,隶属于东台市,是江苏省重点镇,地处苏中平原、黄海之滨,在上海200公里经济辐射圈内。全镇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8440公顷,人口61706人(2017年)。
三仓历史悠久,古有盐商在此建灶煮盐,设立盐仓,三仓由此得名。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7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复建工程正式启动,9月份对外展出。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三仓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明末清代属扬州府安丰镇场管辖,清末盐商在此设盐“仓”经营出售,因此地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形成集市即“三仓街”。
1941年设三仓区三仓镇。
1948年东台市市县分治,设立东台市,下辖东台、金拱、启平、东台镇四个镇。同时设立东台县,县政府驻三仓镇。
1949年,东台市,东台县合并为东台县,县政机关移驻东台镇。
1950年12月,苏北行政部批准东台市县分治,设立东台市与东台县,东台县政府入驻三仓,三仓为东台县城城关镇。
1954年,撤销东台市,东台市辖镇归属东台县,县政府移驻东台镇。三仓为东台县辖乡镇。
1958年公社化时以三仓区而命名为“三公社”,1983年建立三仓乡。
1984年恢复三仓镇。
2001年7月与新农镇合并,仍为“三仓镇”。
地名含义
三仓前身称“马路”。清末盐商为运输方便开挖五条沙河并设“仓”经营出售食盐,“马路”位于第三条沙河边,故取名“三仓”。
村庄名录
三仓镇下属村庄:
城镇
三仓镇是一个经济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全国重点镇。全镇现有7.6万人口,11.4万亩耕地,辖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1.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农村储蓄余额5.8亿元。
三仓镇物产丰富、地价低廉,存量资产较多、投资政策优惠,随着我国的入世,三仓投资环境日臻完善。
三仓特产
三仓西瓜是现代东台西瓜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东台西瓜的主产地,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字词解释
三仓:
(1)古字书名。汉初,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胡毋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晋时,又以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清钱谦益《识字行》:“人生识字只两个,何用三仓四部盈箱。”
(2)指储粮之太仓市、石头仓、常平仓。《梁书·陈伯之传》:“台家府库空竭,无复器仗,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三仓,太仓、石头仓及常平仓。”
名称来由
第一个传说公元前563年,我们的祖先在现在三仓镇的地方建了三个比麦德龙超市还大的仓库:第一个仓库存满了黄金(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第二个仓库堆满了粮食(相当于现在的粮管所,中粮集团),最后一个是食盐仓库(后来演变成盐埠和盐业公司),所谓三仓就是钱粮盐三仓。
第二个据说,清代官府为了控制食盐官营,在沿海修建了不少官仓存放食盐,并派兵把守。其时就有“一仓”、“二仓”、“三仓”-------等官仓,后来这些盐仓就成了地名。三仓是东台市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镇,以前有98平方公里,后来新农镇划归三仓,现在近150平方公里。三仓镇区建设在东台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建成区超过10平方公里,镇上高楼林立,道路通畅,区划合理,已初露现代海滨小城端倪。两条黄河-三仓河、梁垛河从三仓流过,流向滔滔黄海。
教育机构
三仓镇中心小学
三仓镇中学(初中)
三仓中学(高中)
概况
全镇总面积15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60公顷,人口7.6万人,现辖33个村、居委会(其中2个街道居委会)、204个村民小组,105个单位,31家定报企业。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5亿元,同比增长21%;财政总收入3769.2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21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8%、38.8%;农民人均纯收入8843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同比增长33.4%;居民储蓄余额11.4亿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三仓镇成为省内外闻名的经济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B类重点中心镇、文明镇,200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重点镇。
经济发展
围绕做大做强纺织、塑料编织的目标,鼓励现有企业培大育强。三仓镇现有定报企业31家,福利绒线、鑫海织造、申诚塑业、海沧毛纺等企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技改实现规模倍增。东台市委、市政府在制定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时,确定三仓镇为东台市发展空间的副中心。2008年11月,东台市委、市政府批准三仓镇设立市级“三仓工业园区”,为大客商创业、大项目落户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镇村建设
三仓镇按照国家重点中心镇和东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副中心的定位,继续邀请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完善了三仓镇城镇建设(2007~2020)总体规划,编制了三仓工业园区、镇工业集中区和中小企业园控制性详规,修编调整了各中心村规划。至年底,镇区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集镇规划控制区面积10平方公里,开辟了兴源路,提高了主要道路路面等级,形成“五横四纵”的集镇框架。道路硬质化率100%,镇区主干道宽40米,人行道全部铺设彩砖。突出绿化、亮化建设。集镇绿化覆盖率38%,集镇主街道、新农社区、七一桥社区全部实现亮化。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环保、供电等标志性建筑造型别致,欧式一条街、绿苑住宅小区、人民路行政办公带、新仓中路商业一条街、建设南路农资一条街等精品工程特色纷呈,新金三角“和谐三仓”主题雕塑及景观灯、镇西憩园、西环岛“托起明天的太阳”镇标雕塑、新时代广场、东转盘“明珠公园”高架射灯相互映衬,海滨新城雏形显现。
特色种植
东台市三仓镇地处黄海之滨,下辖33个村(场)居委会,7.3万亩耕地,5.7万人口。从92年开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先导,致富农民为目标,积极指导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大棚西瓜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大棚农业成为致富农民的支柱产业。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1999年,全镇大棚西瓜已发展到2.5万亩以上。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亩平产值仍然获得2700多元,亩平纯收入近2000元,比常规作物增值5倍以上。
抓规模种植,引导农民种
三仓素有“粮仓、棉仓、茧仓”之称。虽然粮棉油茧逐年增产,但增收的幅度不大。从92年开始,该镇以发展市场农业为契机,以致富农民为已任,多次组织有关村主任及科技示范户代表南去上海市、南京,北去山东寿光、徐州铜山、淮阴丁集等地参观学习考察论证。根据该镇发展西瓜生产具有土壤适宜、交通便捷等自然条件和西瓜消费越来越多的实际,确立了发展西瓜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制定了西瓜发展规划,明确了区域连片种,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的思路。确定了陈李公路以东为西瓜主产区,以新五和官苴村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实行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在每年的西瓜上市结束后,都及时召开各种专业会议,分析来年西瓜市场走势,搞好种植面积的总体安排,向基地农户提出指导性种植计划,帮助瓜农落实种植面积。并鼓励专业大户跨村、跨镇乡租赁土地种植,帮助指导签订承租协议,全镇在琼港农场等地包田长瓜,每年都在万亩以上。
抓产品创优,指导农民长
三仓镇西瓜在苏南各大城市声誉较好的奥妙就在于内在品质好。三仓镇始终把推广应用西瓜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提高西瓜品质,创出名牌,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的突破口。在技术推广内容上,一是全面引进优良品种。先后与科研部门、育种单位、西瓜种子经营单位联系,多方引进西瓜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省内外许多科研部门和种业集团也愿意把西瓜新品种放到三仓的示范基地上种植。三仓镇则根据示范和市场情况,选用市场走俏及具有苗头性的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推广抗病苏蜜等主体品种的基础上,1999年又引进成熟早、糖份高、果型适中的优质西瓜新品种特小凤西瓜、黑美人等,这些新品种市场热销,经济效益是常规品种的两倍以上。二是推广保护地栽培。全面推广应用了大棚“三膜”或“四膜”覆盖,普及电热线加温育苗。通过应用科学调温等配套技术,实现了早上市、高效益。
三仓烈士陵园
三仓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境内,是在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起来的,粟裕将军为陵园题名。两周王陵原占地面积为2.34亩,1980年开始扩建,现已扩展到64.7亩,陵园主要由“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纪念建筑群所组成。
抗日烈士纪念亭,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由开明绅士施景程等发起捐资,苏中四分区党委、行署积极支持,于1945年2月动工,当年7月竣工。烈士亭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当地人称为“五角亭”,原为木质结构,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1965年、1980年三次进行修建,如今烈士亭,顶部为琉璃瓦,顶尖为陶瓷葫芦顶,立柱、栏杆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亭内上方悬挂苏中四分区专员梁灵光手书的“烈士亭”横匾,亭柱楹联亦为梁灵光所题,上联是:“碧血丹心洒山河三敌驱除成解放”;下联是:“苍松翠柏依亭墓五星照耀记功勋”。亭内正中立有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块,高1.4米,宽0.83米,厚0.22米,质地为白玉石,于1945年7月7日落成,碑文计784字,由苏中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委卢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共同署名,纪念碑的背面镌刻有120名抗日烈士的英名,令人肃然起敬。
两周王陵中部,建有抗日烈士纪念塔。原塔为砖塔,建在烈士亭的南侧,只有五六米高,因多年雨水浸蚀而倾。1980年,三仓镇人民政府扩建三仓烈士陵园时,在陵园中部建造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84年底建成。纪念塔座西朝东,塔基占地1亩,塔高20米,双层护栏,塔身正面嵌有陈毅元帅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北侧,耸立着新四军战士跃马东进抗日英姿的雕塑,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赠送的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过功的54式122榴弹炮。
三仓镇是当年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于1941年初率部驻扎三仓吴桥镇,历时4年之久。粟裕将军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处处都留下他征战的足迹。1975年5月粟裕将军又来三仓看望老区人民。为纪念粟裕将军在三仓领导人民英勇抗日的丰功伟绩,三仓镇人民政府决定在陵园内兴建粟裕将军纪念堂。纪念堂为苏式古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粟裕纪念堂”题名。毛主席纪念堂内陈列有粟裕将军生平简历、历史照片、半身胸像和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还有陈丕显、梁灵光、周巍峙、章蕴等老同志题词多幅。
根据粟裕将军生前遗嘱,1984年4月19日,夫人楚青楷子女前来三仓烈士陵园,安葬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并在墓穴周围栽上七株松柏,象征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苏中战役”。当年6月,在粟裕将军部分骨灰安葬处建立石碑,作为永久纪念。
两周王陵内还有新中国成立前后为革命牺牲的林少克、何德越、贺德和刘建军烈士墓四座。林少克烈士是福建省平和县人,生前系新四军八纵三旅七团团长,1946年9月10日在攻打海安战斗中牺牲后安葬在三仓烈士陵园。1975年5月,粟裕将军亲自为林少克烈士扫墓,流着泪水动情地说:“战争年代,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呀,我们要永远记着他们!”
现在,三仓烈士陵园已成了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来参观陵园赁吊烈士的人络绎不绝。建园16年来,先后接待了干部、群众和学生100多万人次。
三仓烈士陵园是在“五角亭(即‘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于1980年至今逐步扩建起来的,原占地面积为2.34亩,现已扩展到64.7亩(不含经济实体用地),经过16年来的建设,陵园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系列纪念建筑群,主要有:“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五角亭)”,该亭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四分区抗日烈士,由施景程等当地开明绅士捐资发起,苏中四分区领导支持,三仓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造的,1945年2月施工,历时五个月零五天,当年7月竣工,建成后,苏中四分区于1947年7月7日在这里隆重补行了近万人参加的落成庆典,该亭位于两周王陵东南角,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占地1100平方米,原为木质结构,新中国成立后经三次大的维修,现顶部为琉璃瓦,顶尖为陶瓷呀呀葫芦顶,立柱,栏杆均为钢混结构,亭中上方顶部内悬挂着苏中四分区专员梁灵光提写的“烈士亭”横匾(原物)一块,同时在正南亭柱题写楹联一副-----“碧血丹心尽洒山河三敌驱除成解放;苍松翠柏凭依亭墓五星照耀纪功勋”,因建圆前无专人管理,未能妥善保护留存,后于1996年1月,由梁灵光同志重新提写,亭内正中立有“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原物)一块,高1.40米,宽0.83米,厚0.22米,质地为白矾石,于1945年7月7日抗战八周年立,碑文共784字(不含标点符号),由苏中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政委卢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专员梁灵光共同署名,字体为隶体,系本地塾师郑明龙手书,刻字匠刘用富镌刻,战争年代和文革期间,此碑遭到损坏,曾参加过建亭施工的三仓镇新强村瓦匠杨仁才抢修过,后在建陵时采用水泥基座加以保护并重立亭中,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烈士纪念塔”在“五角亭”的南侧,曾于1955年建有一座高五六米的砖塔,因基础不实,雨水侵蚀倒塌,1980年,三仓镇人民政府决定以“五角亭”为基础扩建“三仓烈士陵园”时,在陵园正中部位重建“抗日烈士纪念塔”,全镇干群积极拥护,捐款2.3万元;各级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先后拨款9万元,于1984年底建成,重建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座西朝东,正对两周王陵门楼和黄海公路,塔基占地一亩,总高度为20米,双层栏杆,四面上下,塔身正面为陈毅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鎏金铜字镶嵌其中,金光闪耀,雄伟高大,与“五角亭”浑然一体,形成壮丽景观。
“粟裕纪念堂”粟裕将军于1941年1月率新四军一师驻三仓吴桥镇,先后长达4年之久,结下了鱼水深情,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将军又于1975年5月来三仓看望老区人民,为表达对粟裕将军的爱戴与崇敬,1987年三仓镇政府决定在陵园北部建“粟裕纪念堂”,江苏省,盐城市和南通市等各级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共拨款12.5万元,于当年底开工,次年春建成,为古典苏式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展厅面积达200平方米,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为“粟裕纪念堂”提写了匾额,现纪念堂内陈列有粟裕将军半身胸像模型和其夫人楚青敬献的花篮,以及老同志的题词多幅,东台市委党史部门在这里举办了《粟裕将军在三仓》和《东台英烈》的图片展览。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墓”根据粟裕同志生前嘱咐,1984年4月19日,粟裕同志夫人楚青偕子女来三仓烈士陵园,将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葬于纪念塔的西南侧,并在墓穴周围栽植七株松柏,象征“苏中战役”,当年6月,三仓烈士陵园在安葬处建起了水泥墓,并立碑纪念。
“烈士墓群”三仓烈士陵园内现有新中国成立前后为革命牺牲的林少克,何德越,贺德和刘建军等烈士墓四座,均坐落在陵园南侧,成为“烈士墓群”,其中,烈士林少克福建省平和县人,华中野战军一师(原新四军八纵)三旅七团团长,1946年9月10日在攻打海安战斗中牺牲后安葬于此。
有关图片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三仓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
参考资料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命名名单(全国).微信公众平台.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