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防守

防守

《防守》(The Defense),也称为《卢日因的防守》(俄语:Защита Лужина,Zashchita Luzhina),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第三部小说,1930年在柏林流亡期间创作并出版。本书讲述了一个象棋天才因沉溺于棋局而逐渐精神失常的故事。

作者简介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十月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零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主要内容

本书为纳博科夫第三本小说,讲述一个象棋天才由于长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渐精神失常的故事。主人公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卢日因小时候是个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忧郁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他就像一个谜,是同班同学嘲笑的对象。现实生活总是让他感到焦虑,于是他把象棋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难所。事实证明,他是个象棋天才,并一跃成为象棋大师。然而,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象棋棋局渐渐取代了他的现实生活。在一次比赛中,他精心设计的防守之策因为对手出其不意的着法而变得一文不值,这样的现实让他的精神世界最终崩溃。尽管有体贴的妻子的帮助,但是他沉湎于在想象中与一个未知的力量对弈,不能自拔,最终他使用唯一的解决方法“退出比赛”来结束这场比赛,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卢仁作为象棋大师的魅力,更会对卢仁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同情。

小说首先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笔名V. Sirin在俄罗斯侨民季刊《Sovremennye zapiski》上出现,随后由侨民出版社Slovo在柏林以《Защита Лужина》(The Luzhin Defense)出版。三十多年后,小说由迈克尔·斯卡梅尔与纳博科夫合作翻译成英语,并于1964年出版。在英文版的前言中,纳博科夫表示他在1929年在勒布卢(“捕捉蝴蝶”)度假时写了《防守》,然后在柏林完成。他将中心章节中的事件与国际象棋问题中遇到的走法联系起来。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十月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评论与影响

卢日因的角色基于纳博科夫个人认识的国际象棋大师库尔特·冯·巴德莱本。巴德莱本通过跳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过这部小说:“在我所有的俄罗斯书中,《防守》包含并传播着最大的‘温暖’——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国际象棋被认为是极其抽象的。”后来,他将这部小说描述为“一个被他的天才所压垮的国际象棋选手的故事”。这本书也受到了苏联电影《国际象棋狂热》(1925年)的影响。

电影改编

该书于2000年改编成电影《卢日因的防守》。由马琳·戈里斯执导,约翰·图图罗出演卢日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