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北回族乡
临北回族乡坐落在淮河北岸,位于蚌埠市东8公里处,南与凤阳县临淮关镇隔河相望,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安徽省森林城镇,也是蚌埠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下辖的临北回族村是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临北回族乡带有浓郁的淮河文化特色的临北狮子舞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临北回族乡共有749户、3348人,其中回族412户、1876人;村庄基础设施齐全;于2019年9月获评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1月获评安徽省第五届文明村镇;2020年6月获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获评全国第六届文明村镇;2021年3月获得安徽省法制示范村称号。
2023年,临北回族乡以“美丽庭院+”模式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庭院“小美”汇聚乡村“大美”,截至目前共创建市、县、乡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36户,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并通过流转1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西瓜,眼下正直西瓜丰收,共计产出西瓜20000多斤,实现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同时带动8名脱贫户实现就业,每月工资收入近1300元。
乡情概况
简介
临北回族乡隶属于五河县,是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镇,坐落在淮河北岸。临北回族乡是全省九个少数民族乡之一,皖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6982户,27931人(2011年),其中少数民族9082人。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679亩。随着淮河蚌浮段行洪区的调整,黄咀村已于2015年动工新建,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即将开始整体搬迁工作。
范围及人数
据相关网站资料 显示该乡临北回族乡辖11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庄,总人口26603人,其中回族9082人,全乡总面积59.33平方公里,耕地51750亩。乡在编干部22名,其中回族干部6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3名,是一个回汉杂居,共同发展的民族乡镇。
历史沿革
古梁城是夹淮夹濠筑城,被濠河和淮河分为三部分,淮河以北的就是临北,随着时间的流逝,古镇几经兴衰。抗日战争前,古镇曾发展为商店林立,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集镇,后因日本鬼子入侵,古镇遭到空前的毁灭。解放后,人民重建家园,1949年,仍属凤阳府称临北镇。
1952年,划归五河县管辖后,属三冲公社管理。1972年增划临北公社,社址选在现在的乡政府所在地,辖东元、临北、西元、官塘铺、宣滩、段庄、胡圩、尤巷、前坂、后坂十个行政村。
1992年春,撤区并乡,把原黄咀村并入临北成立临北乡政府,辖尤巷回族村、黄咀村、十里城村、石家村、东元、临北、西元、前坂、后坂、胡圩、段庄、官塘卜、宣滩、大庄口、二卜、地理所、于家17个行政村,51750亩耕地。
1995年3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临北回族乡,当时全乡共有人口24665人,其中回族8423人,占34 .1%。1996年2月召开临北回族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宗教信仰
2000年10月份实行“三并三改”,将辖区内的17个行政村合并为11个行政村,同时,按照回民比例成立临北、尤巷、官塘卜三个回民村。
行政区划
临北回族乡下辖村: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全乡绝大部分是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只有极少量的低洼地,海拔14—19米之间,地势由西向东缓缓倾斜。
洼地主要分布在三冲湖、杨家河、澜江等地,洼地经长期泥沙淤积和人工改造,已形成耕地。河漫滩主要分布在临北缕堤以南的淮河北岸,随河流弯曲而变化,地表沉积多为亚砂土,如宣滩、西元、东元等村的河滩地。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该乡主壤主要有四类:沙土、两合土、棕壤、淤土。沙土主要分布在临北缕堤以南,两合土主要分布在淮北大堤和临北缕堤之间,棕壤主要分布于淮北大堤以北,淤土分布在三冲湖等低洼地。
气候
临北乡位于暖温带半湿润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为气候的主要特征。
地质
从宏观地质构造范围看,位于亚欧板块东缘与太平洋板块相挤压,再加上印度板块向北推移产生的剪切力,有向东滑动之势。在这个大的构造范围内,所产生的郯庐大断裂带的西侧,地壳运动较为频繁,历史上虽未有大的灾害性地震记录,但曾发生过几次有感地震。
临北为靠近淮河沿岸一带(即高程在16米以下),低洼河漫滩含水量丰富。浅层地下水蕴藏丰富,第四纪含水层在20—50米深发育普遍,表土层大部分为冲层沙壤土。浅层地下6—40米内,主要是全新绕组成的冲积土层,以浅水或微具压力的承压水为主。
水文
该乡多年平均降雨量896.3毫米,由于受冬夏季风影响和控制,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雨量集中,强度大,常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退,北方冷高压增强,气温降低,雨量减少。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全年以七月份降水量最多,最高达到537.3毫米,以12月份降水量最少。最低时全月无降雨。
经济情况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大力实施“良种覆盖”优质化工程和品牌战略工程,以“三大基地”为依托,逐步推广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种植;以前坂村的“五河县兴山母猪养殖场”为辐射中心,向全乡推广发展三元及五元杂交猪;以尤巷、官卜两个回族村为养殖基地,向周边推广西蒙达尔、夏洛莱等优良牛种。2009年我乡粮食生产实现了“两个增长”一是实现种植面积增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5万亩,相比去年净增0.58万亩;二是实现粮食产量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6万吨,同比增长了9%。养殖业同样有较大发展,我乡目前,生猪存栏达2806头(能繁母猪275头),羊存栏12638只,牛存栏3627头,家禽存栏58692只,水产品产量108吨,养殖总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填补了我乡工业底子薄的空白。
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临北烫羊”和“绿色无公害蔬菜”远销省外,产业规模在逐渐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现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全民创业蓬勃发展
以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发展我乡经济的根本出路,采取了“抓大促小带中间”发展思路,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近年来我乡共新办个体、私营企业21个、扩建企业2个,新增个体工商户96户。同时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和大力实施了“凤还巢”工程,在全乡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我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的方式招商,2007年来共引进9个工业项目,其中6个入驻五河县工业园区,总投资额近1.2亿元,在2007年我乡招商引资荣获全县二等奖。宗教信仰 当地人多信仰基督教,为虔诚的基督徒,建有基督教堂临北堂(长老:尤甲;负责人:高华锋弟兄)。少数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为穆斯林,建有伊斯兰教清真寺。
教育事业
全乡共有6所小学和1所中学,所有学校全部实现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县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增长。
民族文化
临北毽球在全省农民运动会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也多次获奖,其中在2006年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临北男女毽球队分别荣获冠亚军,2007年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已成为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语言民俗
语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凤阳支,部分属于五河浍南支,口音与凤阳话基本相同,与五河话稍有区别,与蚌埠话差别较大,多去声,语速较慢。
当地主要传统节日为除夕、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节等。其他还有回族穆斯林自己的节日,但回族基本为汉族同化。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遗产的临北狮子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名优特产
“鱼米水乡”黄咀村(黄十新村)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棉花、芝麻、油菜、绿豆、西瓜、蔬菜、葡萄等,北淝河及内河沟渠较多,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获得荣誉
“蚌埠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蚌埠市平安乡镇”、2007年招商引资荣获全县二等奖。
参考资料
凝心聚力谋发展 惠泽民生奔小康.五河县人民政府.2024-01-16
蚌埠五河:“特色”赋能风帆劲.百家号.2024-03-19
临北回族村: 民族一家亲 绽放幸福花.蚌埠新闻网.2024-03-19
蚌埠市“美丽庭院”创建她力量•乡镇篇——五河县临北回族乡:美丽庭院创建点“靓”乡村振兴新画卷.澎湃新闻.2024-03-19
临北回族乡: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农民增收好“丰”景.蚌埠新闻.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