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旃檀

旃檀

檀,又名檀香、白檀,是一种古老且珍稀的双子叶植物纲,俗称檀香,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檀香木香味醇和,素有“香料之王”之美誉。

释名

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本草纲目》)、赤金檀。

拉丁名

Lignum Santali Albi Santalum album L.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主要价值

药用功效:理气,和胃。

旃檀:虽然同属于香味类中药,但与土沉香相比,檀香属于明香,就是说它的香气比沉香扩散得厉害,“香远益清”,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而沉香就有一种“沉”的性质,就是沉静内敛的品性。因此,它和沉香的主治功效也不太一样。(在佛法里,旃老山檀香就是表心香。你明白天地万法为一人一念所变现。佛法扩散之大,一燃,即以开悟,便十方界当下成一人。供养了十方三世的诸佛大日如来。因为都是你,心香本来就扩散在十方三世,只是我们不懂,现在一悟,香气都动起来了,击震吼动起涌大香,妙香,此旃檀为三返六种震动之香。)

主治

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性味归经

辛,温。①《日华子本草》:“热,无毒”②《珍珠囊》:“甘苦。”③《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入脾、胃、肺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②《本草通玄》:“脾、肺。”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l~2钱;成人丸、放。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药物配伍

砂仁:辛散温通;配陈皮:理气运脾;配半夏:燥湿化痰

药用部位

本植物心树中的没药树(檀香)亦供药用,另译专条。

资源分布

分布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采收储藏

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老山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树,亦可利用)。

炮制方法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①《本草拾遗》:“白擅,树如檀,出海南省。”②《本草图经》:“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③《纲目》:“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近种区别

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多呈圆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铝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丽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榨块折断后里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昧微苦。黄老山檀香色深,味较浓:自檀香质坚,色稍谈。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或稍祖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看为佳。显微鉴定:粉末:淡黄棕色。①含晶厚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约至45μm,壁厚,于角隅处特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位于纤维旁,形成晶纤维。②草酸钙方晶较多,呈多面形、板状、鱼尾形双晶及膝状双晶等,直径22-42μm。③韧型纤维成束,淡黄色,直径14-20μm,壁厚约6μm,有单纹孔。④纤维管胞少数,切向壁上有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少数相交成十字形。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4μm,常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⑥木射线宽1-3列细胞,壁稍厚,具单纹孔。⑦管状分泌细胞有时可见,细狭,直径在16μm以下,内贮红棕色分泌物。⑧黄棕色分泌物散在,类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块状。此外,挥发油滴随处可见。

化学成分

心材含芳香油(白檀油)3~5%。油含A老山檀香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Santene)、α-檀香萜烯和B-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檀香紫檀萜醛(Santal 醛基)。树干、枝和根的心材含芳香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产油率达10%,茎部心材次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α-及β-老山檀香醇(α-,β-santalol),达90%以上;并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异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以及三环准老山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银白槭醛(sinapyl 醛基)、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 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 aldehyde)、香荚醛(vanillin)。另报道国产檀香芳香油量高达10%,通常为2.5%-5%,云南省引种7年的小树出油率较低(1.52%),侧枝更低(0.51%)。用GC-MS测定了含量较低的各组分,在20个化合物中,12个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环准檀香醛、α-檀香烯、α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香柠檬ne)、香醇(nuciferol)及α-姜黄烯(α-curcumene)等。

化学鉴定

本品粉末燃烧时,有浓郁的老山檀香气。

栽培技术

檀香主要生长在海拔600~1000m的丘陵山地,年降雨量600~1000mm,阳光充足,干爽无霜冻,气温在10~35℃之间,富含铁质的红色土壤。我国南方从60年代开始引种檀香,湛江南药场无论从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土质、气候环境等方面都适合檀香的自然生长。人们还发现,檀香除本身根系吸收营养外,还需要纤细的小根产生吸盘吸附寄主植物的根部,从而吸取营养,主要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李应兰对促进老山檀香种子发芽技术作了大量研究。周庆年等通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檀香适宜寄主的选择试验,观察飞机草对檀香生长的影响及其寄生过程,证明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L.)作檀香寄主可使檀香的母吸盘生长和发育加快,数量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檀香幼苗和定植后苗的生长。黄滨等对檀香林分的树高和茎粗生长进行了分析,比较不同种类寄主植物对檀香生长影响的差异,认为筛选优良的寄主种类,合理配置优化的檀香人工林结构是檀香林分正常生长的关键。

陈福莲为了探索檀香良种的扦插繁殖和克服插条生根难的特性,进行扦插期、母树树龄、激素处理及基质等对插条生根影响的试验,认为采用母树截千幼化处理后,取截干高度距茎干基部10cm处、萌生20~30天、

壮实的枝条扦插,生根率可达70%左右,扦插时间以6~8月为宜。李应兰对老山檀香进行嫁接试验,经试验证明,在广州市地区檀香嫁接宜在6~10月间,日均气温25℃以上,嫁接方法以腹接法较好,成活率可达80%。采自1~5年生幼树。上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较采自成龄老树的枝条高。林奇艺等选取8年龄檀香树,采用3种激素2个浓度,刮皮涂药与树干钻洞注药2种方法处理观察激素对檀香植株生长量、对檀香树皮生长、对施药部位及植株落叶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对植株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可以使树皮增厚,施药部位未见死皮或烂洞等药害症状。林奇艺等还研究认为激素及外伤2种外界刺激可使老山檀香提前“结香”。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引种檀香树种是可行的。由于檀香供药用需30年以上的时间,种植期较长,而激素及外伤两种外界刺激可使檀香提前形成心材,从而缩短檀香的种植期,有助于我国提早形成自己的檀香药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